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385篇
安全科学   267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1035篇
基础理论   161篇
污染及防治   247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21.
NO的脱除效率已成为微生物净化燃煤烟气NOx双塔流程的瓶颈。为了提高微生物净化烟气中NO、NOx的效率,分别研究了脱硫塔添加Fe SO4·7H2O、脱氮塔添加Na NO2对微生物净化模拟烟气中NO、NOx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脱硫塔添加0.23 g/L Fe SO4·7H2O,其NO平均脱除率为61.04%,比空白试验的35.31%提高明显;脱硫塔NOx平均脱除率为62.16%,比空白试验的31.10%提高约1倍;双塔NOx平均总脱除率从空白试验的61.8%增至86.9%。浓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0.23 g/L Fe SO4·7H2O是脱硫塔内较为合适的添加浓度。脱氮塔添加0.50 g/L Na NO2后,脱氮塔NO平均脱除率从空白试验的39.92%提高到52.11%;脱氮塔NOx平均脱除率从空白试验的47.67%增至58.90%;双塔NOx平均总脱除率从空白试验的70.75%增至79.32%。反复多次验证试验均证明:Fe SO4·7H2O和Na NO2的分别添加的确大幅度地强化了烟气中NO、NOx的微生物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722.
常佳伟  樊金梦  王伟  赵磊  邵磊 《化工环保》2012,40(2):131-136
以旋转填充床(RPB)为反应器,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处理实际兰炭废水一级生化池出水。考察了臭氧浓度、RPB转速、气液比、初始废水pH、废水温度和RPB处理级数对废水处理效果和臭氧利用率的影响。实验得到的适宜工艺条件为:保持进气流量90 L/h不变,不调节废水pH和温度,控制臭氧质量浓度50 mg/L、气液比5∶1、RPB转速1 500 r/min,进行二级处理。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处理COD为340.0 mg/L、BOD5/COD为0.18、pH为7.77、温度为24.7 ℃的废水,处理后出水COD去除率为19.7%,BOD5/COD为0.34,可生化性大幅提高,可满足后续生化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723.
采用聚丙烯平板膜组件,利用真空膜蒸馏处理发制品废水。考察了进料温度(45.0~70.0 ℃)、进料流量(60~150 L/h)、透过侧真空度(10.0~85.0 kPa)、废水pH、表面活性剂对膜性能的影响。在冷却水流量60 L/h、进料流量120 L/h、进料温度60.0 ℃、透过侧真空度75.0 kPa、废水pH约1.5的条件下,分别对实际发制品废水和模拟发制品废水进行了36 h的运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废水的平均膜渗透通量分别为32.09 kg/(m2·h)和32.66 kg/(m2·h),截留率分别保持在99.54%和99.83%以上;产水的pH约为6.8,COD和TDS几乎为0,完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24.
为研究石灰岩在动载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基于Φ50 mm的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石灰岩开展三轴动静加载冲击试验,深入分析入射能、反射能、透射能、耗散能、能耗率与轴压、围压、应变率(冲击气压)之间的关系,并借助灰色关联理论分析石灰岩围压、应变率、纵波波速与能耗特征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入射能和耗散能均与应变率呈正向增长趋势,且耗散能应变率相关性更强;能耗率与围压呈反向增长趋势,低围压条件有利于石灰岩的破碎;能耗程度与冲击气压、围压、纵波波速的关联度分别为0.729 9,0.705 4,0.581 5,围压和冲击气压的灰色关联度大于0.6,因此围压和冲击气压对石灰岩能量耗散特征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爆破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5.
燃煤流化床钙基脱硫剂对NO转变率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φ150mm×1000mm流化床试验台上,温度区间840℃~960℃,研究了钙基脱硫剂品种、粒径和Ca/S比对NO转变率的影响.阐述了钙基脱硫剂使NO转变率增加机理试验发现,同等质量钙基脱硫剂使NO增加的次序为氧化钙、石灰石、方解石;Ca/S比越大,NO转变率越高;粒径为1~2mm时NO转变率最大,2~3mm时次之,0.2~1mm时最小.加入脱硫剂降低了HCl、HF、SO2的浓度,导致O、H、HO2浓度升高,CO的氧化反应加速,在床料、燃料灰催化作用下CO与NO的反应减慢,最终导致NO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726.
参考计量技术规范《固定式环境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现场校准规范》(JJF 1733—2018),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78台高气压电离室开展辐射特性测试。现场校准方面,仅88%的电离室满足1±0.2的响应范围要求;78台电离室的重复性均不超过1%,响应的非线性均不超过6.5%,符合规范要求。针对电离室开展辐射性能测试,发现电离室在9.0×10-2~1.0×109 μGy/h范围内的响应均不超过1±0.2;电离室对164 keV以上的光子的能量响应趋于1.0,对60 keV以下的光子无响应能力,而当光子能量在60~164 keV范围内时,响应曲线会因γ光子与电离室内部惰性气体的光电效应出现"鼓包";电离室不具备对核临界事故脉冲辐射的监测与警示能力;电离室能够在2 s内给出测量范围内的准确示值,但在分段电压的交界处,响应时间会延长至180~360 s;电离室的响应受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大小不足±0.01,表明电离室的环境适应性优良。  相似文献   
727.
10a生连香树人工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年(a)生连香树人工群落生物量的分布与模型及凋落物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为:①建立了连香树各器官与地(胸)径或树高的回归模型68个.②群落总生物量(Wt/thm-2)为126.326,其中,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W/thm-2)分别为76.068和47.810,凋落物W为2.448.③群落、根系和吸收根的生产力(P/thm-2a-1)分别是12.388~15.248、4.781和0.611.④群落光能和有效光能利用率分别为0.75%和1.88%.⑤97.48%的根集中于0~20cm土层,69.93%的根分布于距干基40cm的水平范围;92.07%的叶分布于3~6m的垂直范围,83.80%的叶分布于距干基1m的水平范围;84.05%的干枝分布于距干基0.5m的水平范围.⑥10~12月凋落量占全年的81.26%.⑦凋落物对元素生物循环的影响大小顺序为P>N>K>Ca>Mg>Fe>Al>Mn.⑧提出了生物循环功能系数、凋落物分解率和保存率的算法及含义  相似文献   
728.
循环流化床排烟脱硫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微元分析为基础并建立数据模型,分析了床内气、液相温度的变化对液滴 蒸发和对就内传热质过程的影响以及床内气、液相温度沿床高的变化趋势,并且模拟了排烟循环流化床脱硫过程,对钙硫摩尔比Ca/S,入口烟气温度Tg,雾化半径r0等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下硫比等于1.4,床内温度接近露点温度的情况下,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6%以上,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729.
卢刚  郑平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2):249-254
对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硝化反应器中的气含率和液体运动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 ,建立了分别基于流体力学平衡原理及反应器能量输入与消耗平衡方程的气含率和液体运动速率的机理性数学模型 .根据试验数据 ,在相对误差分别为 4 78%和6 5 3%的情况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 .在实际运行中 ,通过所建模型对反应器中的气含率和液体运动速率进行有效调控 ,可实现反应器的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30.
矿物油污染土壤中芳烃组分的生物降解与微生物生长动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的细菌和真菌为供试微生物,研究不同微生物组合对矿物油芳烃组分降解及降解率与微生物生长间的关系.将不同组合的微生物接种到加有柴油浓度为1 000mg/L的液体培养基中,25~30℃经摇床连续培养100d.于0~60h内连续取样,进行微生物生长动态检测;于5~100d定期取样,研究微生物生长状况与矿物油降解率动态变化.同时,以草甸棕壤(0~20cm)制备的土壤悬浮液为土壤微生物对照,以灭菌培养基为非生物降解对照.结果表明,试验前期(约20d)外源菌的降解效果优于土壤微生物,试验中、后期,土壤微生物降解优势增大且保持持续.试验结束时,土壤微生物处理的液体培养基中芳烃降解率最高达79.24%,显著高于其它3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