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7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783篇
安全科学   731篇
废物处理   156篇
环保管理   429篇
综合类   2933篇
基础理论   427篇
污染及防治   331篇
评价与监测   253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芬兰农村地区150眼井的井水样品进行了微生物学、物理化学和放射化学分析。63%的井中有机物质的化学需氧量超过12mgKMnO4/L、29%的井中硝酸盐含量超过25mgNO3/L。有牛农户的井中NO3深度偏高。10-40%的井中发现粪便大肠杆菌和粪便链球菌。在异养细胞和指示细菌间不存在直接正相关。未检测出沙门氏菌或弯曲杆菌。从不含粪便大肠杆菌的4个水样及2个耶尔森氏结肠工菌血清型和O6中,分离出人  相似文献   
122.
长江中下游稀土元素的水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同步研究了稀土元素在长江干流中下游水体各要素中的含量分布及其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河水中以悬浮态为主,溶解态含量极微。溶解态在中下游各河段呈均匀分布,与不同地带的河流也基本一致。而悬浮态含量较高,变幅较大。各河段的悬浮物或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相近,悬浮物与沉积物中相应各稀土元素含量也基本一致。各河段悬浮物与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铕亏损型,各稀土元素赋存形态特征相似,均以结晶态为主,各形态所占比例的排序均为结晶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各稀土元素相对比较,中稀土元素Eu、Sm、Tb的结晶态较轻、重稀土的结晶态所占比例低、而其它态相反。  相似文献   
123.
用快速消解容量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CODcr,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试验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可接受,CV%〈5,加标回收率在0.95-1.05之间,与库仑法,标准法对比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4.
相互间作用着的大气:全球大气生物圈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5.
126.
庞爱东  沈剑虹  陈赟  刘军  顾飞玲 《环境科技》2005,18(3):19-20,22
针对某医药公司在制取胰岛素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水,采用预处理(酒精回收-盐水投配-除油)-倒A2O-接触氧化-化学除磷组合工艺进行调试,其处理效果明显,出水各项指标均能达标,同时对工艺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7.
在高职的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又使其书本知识与实际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8.
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锰元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曾昭华 《环境科技》2000,13(2):33-35
论述了锰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农作物与锰元素的关系以及锰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制约因素:土壤的含量、土壤的酸碱度、土壤的氧化还原环境、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29.
130.
为深化对广西南部地区印支期造山运动深部动力学机制的理解,采用该地区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取其源区熔融温度以及成分特征方面的信息。结果显示:广西南部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印支期后碰撞构造背景中。它们的Al2O3/TiO2小于100,CaO/Na2O多数大于0 3、少数小于0 3。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的Al2O3/TiO2与其SiO2含量有正相关趋势,而CaO/Na2O与SiO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强过铝质火成岩部分源于泥质岩的部分熔融,部分源于砂岩或正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但不排除后者可能是泥质岩部分熔融产物和玄武质岩浆相混合的结果;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形成源区的温度高(>=875℃)。因此,广西南部三叠纪时期的深部能量来自以底侵玄武岩浆加热作用所体现出来的软流圈地幔的平流热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