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8篇
  免费   612篇
  国内免费   1624篇
安全科学   593篇
废物处理   163篇
环保管理   725篇
综合类   4752篇
基础理论   852篇
污染及防治   800篇
评价与监测   122篇
社会与环境   317篇
灾害及防治   220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Constructed wetland (CW) is the preferred means of controlling water quality because of its natural treatment mechanisms and function as a secondary or tertiary treatment unit. CW is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Korea for secondary e uent of livestock wastewater treatmen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aminants in the accumulated sediment at the bottom soil layer and to reduce the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sediments of the free water surface CW for the treatment of secondary piggery wastewater e uent from a livestock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ominant phosphorus existence types at near the inlet of the CW were non-apatite phosphorus (59%) and residual phosphorus (32%) suggesting that most of the particles of the influent are made up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nd dead cells. Sediment accumulation is important when determining the long-term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over the lifetime of CW. Continuous monitoring will be performed for a further assessment of the CW system and design.  相似文献   
922.
洞庭湖湿地植被演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洞庭湖湿地的演替规律,分析了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轨迹与洲滩湿地成因的关系.得出结论:洞庭湖洲滩湿地有5种成因,即河相沉积、湖相沉积与河湖相沉积;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表现为三种演替轨迹.  相似文献   
923.
人工湿地技术作为绿色环保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系统的介绍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24.
基于3S技术,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解译数据,于2008年秋季对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进行野外核查,并结合对湿地进行的鸟类、鱼类、植被状况、空气、水体、土壤状况等调查,采用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6项指标组成的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925.
在分析我国近年来物质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物质流研究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建立学术平台、研究基地,加强学术交流;建立统一的分析和计算的框架和具体系数的估算方法;把物质流分析的成果与具有社会价值的经济、人口、土地等因素结合分析,与国外进行对比,找出我国的问题所在;建立我国或者特定区域的隐藏流系数的实时分析模型;物质投入产出表的编撰与研究;对我国未开展物质流研究的典型区域进行物质流分析。  相似文献   
926.
设计了垂直流+水平流、水平流+垂直流、单一水平、单一垂直等4组不同结构的人工湿地组合,研究其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组人工湿地对CODCr,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70%左右;对TN的去除,垂直+水平单元去除率最高,为44.30%。  相似文献   
927.
分析了盘锦市湿地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生态功能受损状况;为防止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物种、功能效应,使湿地资源永续利用,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928.
硝基苯、苯胺在湿地土壤不同有机组分中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平衡法研究了湿地土壤不同有机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经拟合后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可决系数分别为R2=0.983~0.997,R2=0.963~0.991(P<0.01,n=5),土壤不同有机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其吸附过程与有机质含量和结构有关.硝基苯和苯胺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主要受腐殖酸、易氧化有机质组分和脂类化合物的影响,其中腐殖酸对硝基苯和苯胺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脂类化合物表现为与硝基苯、苯胺竞争土壤有机质结构中的吸附位点,去除脂类化合物后残余物的吸附量增大;矿物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是次要的,吸附容量仅为2.31mg·kg-1和3.63mg·kg-1.硝基苯和苯胺的Koc值分别按如下顺序增加:碱提取残余物<原始土<过氧化氢氧化残余物<苯/甲醇提取残余物,原始土<苯/甲醇提取残余物<过氧化氢氧化残余物<碱提取残余物.  相似文献   
929.
基于响应面优化条件下柚皮对Pb2+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Plackett-Burman(P-B)法和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简称CCD)对影响柚皮吸附Pb2+的6个条件进行筛选优化.P-B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表明:pH值、Pb2+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是影响吸附率的3个关键因素.以吸附率为响应目标,对3因素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吸附率的二阶模型,确定了Pb2+吸附实验的最优操作条件:pH值5.4.Pb2+初始浓度为265.86mg·L-1,吸附剂用量为2.56 g·L-1,实测吸附率达到92.47%,吸附量为96.01 mg·g-1;整个吸附过程吸附剂柚皮没有经过任何化学预处理.效果优于一般的天然吸附剂.研究结果表明,柚皮是一种很具潜力的环保型廉价吸附剂.  相似文献   
930.
侧流化学磷回收强化生物除磷的模拟预测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强化污水中生物除磷作用,本研究通过模拟预测与实验室试验验证了厌氧上清液侧流化学磷沉淀与回收对强化生物除磷的促进作用.模拟预测与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P=37.5工况下,当侧流比增加至30%时,通过化学磷沉淀(调节pH>9.0)可使出水中TP浓度从碳源抑制时的<6.0 mg·L-1(以P计)下降至≤1.0 mg·L-1(以P计),同时可回收进水中P负荷的64%.经验证与校正后的TUD数学模型模拟预测有着与试验结果近乎一致的效果.因此,数学模拟技术完全有可能取代中间试验过程而直接将小试结果放大至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