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74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531篇
基础理论   32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471.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并与生态平衡密切相关,然而药用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在人工林恢复中随林龄的变化知之甚少.以广东省乐昌林场选取近自然经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5、10、15、20、30和60年林龄)为研究对象,分析药用植物多样性及组成结构随林龄的变化轨迹.结果表明:(1)6个林龄下共有林下植被74科131属和178种,其中药用植物有58科86属105种.(2)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药用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林龄无显著的线性关系,林下植被灌木层物种多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林龄10年(22.33),草本层出现在林龄20年(14.33).灌木层药用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10年和20年的林龄(16.00),草本层为20年林龄(8.67).(3)杉木林草本层和灌木层的药用植物Jaccard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比林下植被的草本层和灌木层更高;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灌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药用植物随林龄间隔Jaccard相似性指数降低,而草本层药用植物增加.综上,近自然经营的杉木人工林可以培育较多药用植物,停止人为扰动后药...  相似文献   
472.
为了解兴化里下河湿地退渔还湿后越冬期的鸟类多样性状况,于2021年12月-2022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兴化里下河湿地公园及其附近1处水产养殖塘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选取芦苇、藕塘、森林、库塘/水产养殖塘4种典型生境类型进行研究,共记录到14目31科48属69种鸟类,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的受威胁鸟类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鸟类的1种、附录Ⅱ的5种。兴化里下河湿地公园内主要越冬水鸟有东方白鹳、白琵鹭、小天鹅、凤头麦鸡、反嘴鹬、鹤鹬、骨顶鸡、夜鹭、绿翅鸭、针尾鸭、斑嘴鸭、红嘴鸥等。基于越冬鸟类的分布状况,对湿地公园的湿地修复和管理,以及加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73.
生物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是一种基于单物种测试和概率统计学的、较高级的外推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在国内外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染物风险评价中。本文选取了采用logistic和normal这2种SSD分布模型,分析了国内外毒死蜱对3组水生生物组合的毒性数据;并且获得各自SSD的HCx值。3组毒性数据分别为:浙江稻田水生生物组,长三角地区水生生物组和美国水生生物组。浙江稻田水生物SSD分布的HC5为:0.32μg·L~(-1)(logistic模型)和0.35μg·L~(-1)(normal模型);HC10为1.50μg·L~(-1)(logistic模型)和1.26μg·L~(-1)(normal模型);HC20为8.13μg·L~(-1)(logistic模型)和5.96μg·L~(-1)(normal模型);HC50为145.44μg·L~(-1)(logistic模型)和115.74μg·L~(-1)(normal模型)。据此判断水稻种植季节,稻田水域毒死蜱对食蚊鱼、鳑鲏、泽蛙蝌蚪、轮虫、常见腹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以及绝大多数藻类等的风险较小。利用冗余分析研究了生物物种数量、物种组成结构和拟合模型对HCx影响。结果表明:物种组成结构对HCx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毒死蜱较为敏感物种数量与HCx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对毒死蜱不敏感的物种则与HCx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4.
植物群落是森林美学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彩叶林是川西亚高山地区重要的森林景观美学资源,分析彩叶林群落的分类、排序和物种多样性,可以为了解彩叶林群落景观形成和维持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基于34个彩叶林群落调查数据,选用双向指示种法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W...  相似文献   
475.
昆虫组成及分布与环境密切相关,探究入侵植物群落中的昆虫丰富度及昆虫物种沿异质性环境梯度的分布规律,可为阐明入侵生态系统的物种共存机制和入侵植物防治提供依据.通过在中国南方5省(21°N—31°N)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区域各设置25个水、陆样地,采用回归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群落中昆虫丰富度及其分布与入侵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476.
为探究沈阳地区重污染天气成因,文章利用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以及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对2019年3月1~6日沈阳地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性重污染天气过程,探讨了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大气环流配置与外来输送等特征.结果表明,均压场、地面风场弱及辐合、高温高湿是本次重污染天...  相似文献   
477.
李敏娜  钱震  蒋荣 《环保科技》2021,27(4):27-33
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南通市区采用TH-300 B对99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开展在线观测,对比分析了南通2016-2018年VOCs浓度及组分变化、日变化规律、臭氧生成潜势(OFP)变化.结果表明:2016-2018年99种VOCs体积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8年VOCs浓度较20...  相似文献   
478.
为探究沙柳(Salix psammophila)沙障腐化程度与真菌群落组成之间的关系,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与室内试验测定法,以铺设1、3、5、7年的沙柳沙障为研究对象,新铺设的沙柳沙障作为对照(CK),结合RDA多元数据排序手段,分析影响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沙漠地区沙柳沙障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沙柳沙障腐化过程中基本密度与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而含水率与湿胀性呈上升趋势,铺设7年后,沙障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下降了48.07%、43.99%和44.51%;真菌群落优势菌群以粪壳菌纲(55.83%)和散囊菌纲(23.87%)为主,随腐化程度的加剧,Shannon多样性指数、ACE丰富度指数与Heip均匀度指数均增大,真菌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RDA分析结果表明,障体腐化特性对真菌优势菌群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木质素>含水率>抗弯强度>纤维素>湿胀性>半纤维素>基本密度.本研究表明随铺设年限的增加,障体沙埋部腐化程度加剧,真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增加,菌群分布受多种环境因子综合影响,木质素与含水率是影响其丰度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479.
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及草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2012 年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对蒙古高原乌兰巴托—锡林浩特草地样带上植物物种类型和数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蒙古高原样带上共有33 科103 种植物,蒙古国有29 科87 种,中国内蒙古地区有22 科62 种.中国内蒙古境内植物物种数量的绝对数值低于蒙古国,但中国内蒙古境内的垂向百米物种数、百公里物种数及多年生物种占全部物种比例、可食性牧草物种占全部物种比例等指标均高于蒙古国境内的相应指标;②样带上植物物种总数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U字形;具体到不同物种,则其分布形态略有差异:禾本科物种数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多,菊科植物物种数量由北向南逐渐减少,豆科植物及杂类草的物种数量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U字形;③多年生植物与可食性牧草数量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U字形;一年生植物则呈现不明显的倒U字形,非可食性植物在整个样带上则变化相对平稳,南北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0.
喀斯特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由于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为的干扰,导致植被恢复难度较大。所以,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稳定性的增长和维持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对指导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物种功能性状研究功能多样性、功能冗余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阐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影响群落稳定性增长与维持的内在因素。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贵州喀斯特高原区选择处于退化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即草本群落阶段、灌草过渡阶段、灌木灌丛阶段、灌乔过渡阶段和乔木林阶段的植物群落,探究功能冗余和功能多样性对群落稳定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喀斯特高原区,随着植被的恢复(1)群落的稳定性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两种测定方式均得到一致的结果,群落稳定性指数(C)由0.393上升至1.206,M.Godron稳定性指数法也显示曲线交点与稳定点之间的距离由10.49缩短至2.32;(2)功能冗余逐步递增,在乔木林阶段达到最高,且各阶段具有显著性差异;功能多样性则是先增后减,在灌乔过渡阶段达到最高;(3)根据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功能冗余和功能多样性均能提高群落的稳定性,但是在不同的恢复阶段两者对于稳定性的影响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