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1篇 |
免费 | 209篇 |
国内免费 | 95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9篇 |
废物处理 | 66篇 |
环保管理 | 81篇 |
综合类 | 1543篇 |
基础理论 | 177篇 |
污染及防治 | 462篇 |
评价与监测 | 43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87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138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NaCl和KCl对厌氧污泥抑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厌氧颗粒污泥和厌氧絮状污泥系统中,进行盐质量浓度(NaCl或KCl质量浓度,下同)对厌氧污泥抑制动力学的研究,得到不同拟合的COD降解动力学方程及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盐质量浓度为10~30 g/L时,KCl对厌氧污泥的COD比降解速率的抑制程度大于NaCl;当盐质量浓度由0 g/L增至10 g/L时,半速率常数逐渐增加;当盐质量浓度由10 g/L增至30 g/L时,半速率常数逐渐减小;在厌氧污泥系统中,NaCl抑制作用下的盐抑制常数高于KCl,且颗粒污泥的盐抑制常数高于絮状污泥. 相似文献
22.
23.
以动态生成的CaO孔隙网络为骨架,按照不退行随机行走模型(NRRW),模拟气体分子在CaO孔隙中的扩散过程,计算了SO2分子的扩散系数和行走维数,并在SO2非线性扩散反应方程基础上,分析了CaO颗粒孔隙中SO2浓度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24.
25.
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可生化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球形反应器对糖蜜酒精废水进行厌氧可生化性研究.实验持续了40 d,CODcr从38 652 mg·L-1下降到6 094 mg·L-1,总去除率达84.23%.说明糖蜜酒精废水的厌氧可生化性较好;硫酸盐浓度由最初的3 860 mg·L-1下降到470 mg·L-1,去除率为87.82%.同时,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高峰期比其硫酸盐延迟了2~4 d,说明可以通过控制运行反应条件和参数,对该废水采用两相厌氧处理工艺,在产酸相提前去除大部分的硫酸盐,减弱高浓度硫酸盐对厌氧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取决于操作条件、基质组成等多种因素.在简述污泥颗粒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的研究进展,指出厌氧污泥颗粒化应用前景广阔,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厌氧污泥颗粒化技术的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微好氧颗粒污泥工艺降解五氯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好氧颗粒污泥工艺能够同时进行好氧氧化和厌氧还原过程,是处理五氯酚(PCP)的理想方法。对影响好氧颗粒污泥降解PCP的因素水力学上升流速、碱加入量以及水力停留时间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水力学上升流速为4.58m/h,进水NaHCO3浓度为9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时,处理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29.
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及其在脱氮除磷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阐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泥特性、培养条件和影响因素,比较了三种S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特性的差异,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及其在脱氮除磷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0.
以葡萄糖为碳源,在USB反应器内接种好氧活性污泥在40 d内培养出良好的反硝化颗粒污泥.颗粒污泥形成经历了2个阶段:起始阶段,接种的好氧活性污泥中非反硝化菌逐渐衰亡演变为"惰性固体",与原有的固体一起,成为反硝化菌附着生长的载体,与此同时,反硝化菌在载体表面渐渐繁殖,形成细颗粒污泥;随后,反硝化菌在细颗粒污泥表面不断增殖,颗粒长大,发育成为成熟的颗粒污泥.成熟的颗粒污泥密实,表面均为杆状菌,且排列紧密,当污泥床容积负荷为19.1 g N/L·d时,去除率高达98.4%(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