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60篇 |
免费 | 1900篇 |
国内免费 | 79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03篇 |
废物处理 | 73篇 |
环保管理 | 861篇 |
综合类 | 6475篇 |
基础理论 | 1015篇 |
污染及防治 | 419篇 |
评价与监测 | 648篇 |
社会与环境 | 354篇 |
灾害及防治 | 40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95篇 |
2023年 | 558篇 |
2022年 | 551篇 |
2021年 | 666篇 |
2020年 | 616篇 |
2019年 | 490篇 |
2018年 | 328篇 |
2017年 | 368篇 |
2016年 | 406篇 |
2015年 | 480篇 |
2014年 | 784篇 |
2013年 | 505篇 |
2012年 | 426篇 |
2011年 | 382篇 |
2010年 | 319篇 |
2009年 | 297篇 |
2008年 | 344篇 |
2007年 | 304篇 |
2006年 | 238篇 |
2005年 | 259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281篇 |
2002年 | 191篇 |
2001年 | 211篇 |
2000年 | 225篇 |
1999年 | 176篇 |
1998年 | 246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101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北京市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收集、整理从2000年到2007年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通过对相关环保措施、经费投入及气象条件等方面资料的引用和分析,探讨并印证了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北京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环境质量有着巨大的压力,经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消减污染排放量、增加绿化覆盖率、加大环保投资等一系列措施,使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正在逐渐好转。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气象等因素,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72.
重建了长江三角洲1961~2007年霾气候数据序列,分析了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城乡差异,并探讨了大气污染以及地面和近地层气象条件对霾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湿度—能见度指数参与霾气候序列重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过去47a间,长江三角洲霾日数总体上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四季霾日数都增加.空间上,整个长江三角洲霾日数基本上都呈增加趋势,并以杭州和南京增加最多.近30a来长江三角洲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城镇乡村站间霾日数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地面气象要素中风速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与霾发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霾天气过程和对应的清洁过程,近地层温度、位势高度和风场也都具有明显的差异.长江三角洲霾变化趋势与我国京津冀、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变化一致.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尤其是细颗粒物的增加是霾出现频率增加的可能原因,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区域城市化造成的气象条件改变也有利于霾日的增加. 相似文献
73.
对某省52家焚烧企业(21家生活垃圾和31家危险废物)排放烟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17种单体分布有所不同,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浓度较高的是O8CDD和O8CDF;危险废物焚烧烟气中较大的是2,3,4,7,8-P5CDF、2,3,7,8-T4CDD和1,2,3,7,8-P5CDD;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单体对I-TEQ贡献最高的都是2,3,4,7,8-P5CDF,贡献率分别为0. 7%~45%和10%~67%;两者的17种二噁英类与I-TEQ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2,3,7,8-P5CDF在2类焚烧炉中与I-TEQ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0. 932和0. 927,可以作为潜在的测定指示物。 相似文献
74.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PACl-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这些样品的物理与分形特征.结果表明,PACl-HA絮体具有无定形结构,主要组成元素为C、O、Al,所含特征官能团保留了絮体组成原料的一些特征;絮体的BET比表面积为130~161 m2·g-1,BJH累积吸附孔体积为0.38~0.52 cm3·g-1,BJH脱附平均孔径为7.7~9.6nm,PSD峰值对应孔径8.4~11.2nm.PACl-HA絮体具有自相似性的粗糙表面,呈现多尺度分形特征;图象法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法确定的表面分形维数Ds分别为2.03~2.26、2.24~2.37,前者的分形尺度大约处于23~390nm之间,主要属于絮体外表面尺度,而后者的分形特征尺度区间的下限大约为0.2nm,属于孔表面尺度;另外,对同一絮体,N2吸附法和脱附法确定的孔表面分形维数不同.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Ds远大于3,与Sahouli等的研究不符. 相似文献
75.
Qinqin Lou Yinfeng Zhang Dongkai Ren Haiming Xu Yaxian Zhao Zhanfen Qin Wuji Wei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4,26(10):2084-2094
Considering some advantages of Rana nigromaculata as an experimental species, we propose that this species, like Xenopus laevis, could be used to assay thyroid hormone(TH) signaling disrupting actions. To validate the utilizability of R. nigromaculata, we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iveness of R. nigromaculata to a TH receptor(TR) agonist(T3) and antagonist(amiodarone) by analyzing expression, based on characterizing TR cDNA and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patterns. With high levels of identit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genes in X. laevis, both TRα and TRβ in R. nigromaculata exhibited roughly similar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patterns to those of X. laevis, in spite of some species-specific differences. Both TRα and TRβ expression had greater changes in the liver and intestine than in the tail and brain during metamorphosis. T3 exposure for 2 days induced more dramatic increases of TRβ expression in stage 27 than in stage34 tadpoles but not in stage 42 tadpoles, showing that the responsiveness of R. nigromaculata to TH decreased with development and disappeared at the onset of metamorphic climax.Corresponding to greater changes of TRβ expression in the liver and intestine than in the tail and brain during metamorphosis, the liver and intestine had higher responsiveness to exogenous T3 than the tail and brain. Amiodarone inhibited T3-induced TRβ express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R. nigromaculata can be used as a model species for assaying TH signaling disrupting actions by analyzing TRβ expression, and intestine tissues at stage 27 are ideal test materials due to high responsiveness and easy accessibility. 相似文献
76.
77.
为了更快速直观地监视、分析和评估故障后电网的安全运行状态,提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c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评估模型。利用带衰减因子的吸引力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AP)聚类算法选择RBF神经网络中心和隐含层节点数,同时提出了扩展的电网运行状态安全评估指标,利用越限指标权重和指数阶数避免了安全评估的遮蔽现象,利用主成分分析选取RBF神经网络的输入矢量特征,最后通过IEEE-30节点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
79.
以北运河水系主要干支流2011年1~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类别法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水质指标主成分以及水质差异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对不同干支流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由于排污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除城市中心区部分河流水质为Ⅲ~Ⅳ类外,城市排水河流、远郊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由3个主成分组成,COD、CODMn、BOD5、NH3-N、TP等为第一主成分;汞为第二主成分;石油类为第三主成分.干支流水质分为4类:第1类为清洁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降雨地表径流、雨污合流管网溢流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是影响其水质达标的重要污染源;第2类为再生水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上游河流,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是其主要污染源;第3类为再生水与污水混合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下游河流及部分远郊区河流,由于城市下游排水管网不健全,远郊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生活源和农业源的污染贡献率较高,水质污染严重;第4类为污水水源类河流,分布于远郊区县,农业污染占比较大,水质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