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199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This research includes two investigations. The first one is a market basket survey of the levels of arsenic (As) and trace elements in bracken fern (Pteridium aquilinum) originated from three countries: South Korea, China and North Ko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As concentrations in stems of sampl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leaves. As concentrations in all samples did not exceed food safety limits for vegetables. Generally, concentrations of Fe, Mn, Cu and Zn in leav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tems. The second investigation is a survey on the levels of As and other heavy metals in veget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Myoungbong mine tailing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s, Pb and Cu concentrations and bioaccumulation factors (BCF) in seedlings of the fern(A splenium achilleifolium) were the highest, whereas Marsh horsetail(Equisetum polustre) accumulat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Zn. Concentrations of As, Pb, Zn and Cu in vegetable-cress (Lepidium sativum) and the edible herb-aromatic madder (Elasholtzia splendens) were higher than food safety limits. Therefore, a risk assessment of As and other heavy metals in vegetables and herbs on local human health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33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改良剂对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龙须草生长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处理土壤生长的龙须草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增产效果均〉100%。4种改良剂缓解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对龙须草毒害作用的大小顺序为钙镁磷肥〉碳酸钙〉有机肥〉海泡石。4种改良剂在不同处理浓度下对龙须草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随着碳酸钙处理浓度的增加,龙须草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他3种改良剂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龙须草生物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33.
334.
尾矿溃坝砂流下游演进动力学过程为研究重点,综合运用水文学及水动力学等运动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建立描述尾矿坝溃决泥浆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VOF模型对溃坝后的砂流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某溃决尾矿坝为例,对溃坝后下泄砂流演进过程进行模拟,模拟得到的最终影响范围及泥深均与该溃决尾矿坝溃后的现场观测结果相吻合,证明了模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335.
以平地型铅锌尾矿库尾砂颗粒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型随机轨道模型,数值模拟不同粒径尾砂颗粒在不同风速下的迁移路径和沉积距离。研究结果表明,风速对尾矿颗粒的运动轨迹有着明显的影响。当风速为0.5m/s时,50μm尾砂迁移距离较短,无法到达计算域口;而当风速增大为2.0m/s和3.5m/s时,尾砂颗粒迁移至计算域出口的时间随之缩短,分别为2 100s和1 230s。尾砂粒径对尾砂的污染距离也有明显的影响。当风速为3.5m/s时,粒径为100μm和150μm的尾砂颗粒在距尾矿库下风向大约1 500m和800m处完全沉积,而粒径为50μm的小粒径尾砂颗粒能迁移至尾矿坝下游3 000m以外。  相似文献   
336.
以某尾矿坝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工程地质勘探所获得地质资料及拟加高扩容初步设计资料等,建立三维尾矿坝的数值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最终设计坝顶标高+260 m(高160 m)情况采用FLAC3D软件中强度折减法求解了坝体子坝边坡安全系数,并确定了潜在滑裂面的位置。根据潜在滑裂面的位置选择土工格栅加固子坝,并通过对加固前后位移场、应力场以及剪切应变增量区的对比分析,表明所采取的加固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7.
为使铁尾矿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两项指标满足植物生长的条件,现采用生物炭、有机肥、稻壳、客土4种改良剂对尾矿基质进行改良.其中生物炭、有机肥、稻壳的添加比例均为铁尾矿的0,1%,3%,5%,10%;客土添加比例为0,10%,30%,50%,80%、得到的结论是,对于尾矿基质pH值的影响,客土改良效果最明显,添加比例达到30%以上时可将尾矿基质的pH值降至6-8,使其适宜植物生长;对于尾矿基质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生物炭的改良效果最明显,但因为其碱性较强,所以需同时搭配有机肥、客土或者稻壳对铁尾矿进行改良,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复合比例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38.
尾矿坝属于百年工程,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长期在酸性环境下坝体的损坏,以及若干年后坝体的稳定性是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为避免尾矿坝的建设和使用中因在酸性条件下所产生的长期效应带来的坝体失稳事故的发生,从酸性污染物的迁移、酸性环境下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和坝体稳定性分析三个方面分析了某尾矿坝在酸性环境下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并对酸性环境下该尾矿坝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酸性环境对岩土体强度有较大影响,100年后坝体长期稳定性系数将降低近30%。因此,在此类尾矿坝的长期稳定性研究中应充分考虑酸性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9.
钢渣是一种大宗工业废弃物,由于存在安定性不良的缺点,利用率一直较低。该文将多聚磷酸盐改性钢渣用于蒸压尾矿砖的生产,对影响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适宜的蒸压砖工艺条件和蒸养制度:成型水量为9%;成型压力为20 MPa;蒸养制度为"升温4 h-180℃恒温4 h-自然冷却降温"。蒸压砖中钢渣粉用量由原来的11%(未改性,未粉磨)提高到25%(改性),水泥用量由原来的7%下降到5%,抗压强度则由11.6 MPa大幅度提高到22.1 MPa,产品满足《粉煤灰砖》(JC 239-2001)标准要求,达到了MU20等级。多聚磷酸盐改性剂除了有效改善钢渣的安定性之外,还对钢渣和尾矿具有良好的活性激发作用,进而强化了蒸压过程中的水化反应。借助XRD和SEM分析了蒸压试块的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探讨了改性钢渣-尾矿蒸压砖的水化与强度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40.
本文阐述了国内锡尾矿资源的现状,分析了不同锡尾矿的特点及锡尾矿再利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评速了现阶段对锡尾矿再利用的工艺流程,为进一步研究利用锡尾矿提供技术参考,井在文中归纳了几点相关建议,以期能对将来合理利用锡尾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