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8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30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1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39篇 |
综合类 | 493篇 |
基础理论 | 202篇 |
污染及防治 | 166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8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为消除医药化工废水高盐度及硝基化合物、杂环芳烃对微生物脱氮的抑制影响,该文以含有杂环化合物医药废水的处理厂活性污泥为对象,从中筛选对有毒有机物耐受的菌株X4。根据其系统发育和表型遗传鉴定为Acinetobacter haemolyticus。探究该菌株异养硝化-好养反硝化特性及在不同碳源、C/N、温度、转速、pH条件下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菌株X4在硝化、反硝化培养基中24 h内氨氮、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99.14%、90.95%,在实际高盐难降解医药废水处理中氨氮去除率也有52.62%,36 h内对废水COD降解速率达到93.33 mg/(L·h)。当菌株X4在以碳源为丁二酸钠、C/N为12、温度为30℃、pH为9、转速为170 r/min条件时脱氮效果最佳。菌株X4对温度及p H耐受范围广,对C/N要求低,在高盐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方面具备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本实验以自行分离得到的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BL-21为研究对象,经鉴定为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laterosporus),以蜡状芽孢杆菌BC-01为对照菌株,对菌株BL-21的解磷能力进行研究。分别以4种不同土壤(大豆土、小麦土、玉米土、水稻土)为唯一磷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以小麦土为唯一磷源的培养液体中菌株BL-21的解磷能力要大于菌株BC-01.在以玉米土,大豆,水稻土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BL-21的解磷能力于BC-01的解磷能力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3.
以生物陶粒作为载体,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固定生物膜技术开展黑臭河水净化研究。在预处理实验中首先论证了曝气条件对该技术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曝气条件下固定生物膜参与处理10 d后,对黑臭河水中COD、浊度、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75.79%、93.97%、99.02%和79.20%;未曝气条件下,固定生物膜处理20 d对COD、浊度、NH3-N和TP去除率分别为42.36%、79.29%、96.44%和85.04%。仿照工程实际连续补充黑臭河水,进行曝气条件、无曝气条件、及无任何处理的对照条件下,连续处理30 d。实验结果表明:在曝气条件下,COD和浊度去除率远大于对照组,水质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要求。由此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固定生物膜技术处理黑臭河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4.
95.
石油污染土壤是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甚至会威胁公众健康。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因低廉、绿色和无二次污染等备受关注。为了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筛选高效的石油降解菌种,该研究从大庆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经16S rRNA鉴定分析为琼式不动杆菌,该菌株对1%的石油的降解率高达60.2%。利用扫描电镜分析该菌株在石油污染土壤降解前后的形态变化原因,并通过改变降解环境的盐度、pH以及接种量的单因素实验,探究3种因素对细菌的活性、生长量和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细菌形态呈节杆状,且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分泌一定的胞外聚合物;在石油浓度为1%的条件下,该菌株对盐度的耐受性在4%以下,适应的p H范围为5~9,投菌量在15~20 mL时,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6.
含砷尾矿在生物氧化作用下会产生大量含砷(As)酸性矿山废水,从而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亟需系统性明晰含砷尾矿生物氧化过程中As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究含砷尾矿生物氧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揭示As的迁移转化规律.以高砷尾矿(As含量>20%)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初始pH条件(1.2~2.8)和固体浓度(2.0~10.0 g·L-1)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生物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s的生物氧化受初始pH值和固体浓度的显著影响.As的生物氧化效率随着初始pH或固体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初始pH值2.0时,观察到As的浸出率(高达92.94%)比其他初始pH条件高.在固体浓度8.0 g·L-1时具有最优的As浸出率(高达93.24%).在所有初始pH和固体浓度条件下可以发现生物浸出前期As的浸出效率快速上升,而生物氧化中期维持相对稳定并在生物氧化后期出现下降趋势,这与微生物活性变化和黄钾铁矾的形成有关.XRD和SEM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微生物氧化释放的... 相似文献
97.
明亮发光杆菌毒性试验在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为保障救灾部队及灾区群众的饮水安全,成都军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成都军区联勤部设在北川的供水站进行了水质监测,采用明亮发光杆菌毒性试验测定饮用水的急性综合毒性。结果表明,该供水站出水对生物体的急性综合毒性为低毒。测定结果与pH、氰化物、挥发酚、六价铬、砷、汞、硝酸盐氮等理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有可比性,建议将两类监测方法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98.
杜艳华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69-71
冷轧废乳化液是轧钢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难降解废水,治理的关键是破乳技术。主要介绍了混凝工艺、膜分离工艺、电凝聚气浮工艺、Fenton氧化工艺、微电解工艺、微波破乳工艺原理及研究现状,并对每种工艺在乳化液废水破乳中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其中混凝破乳和膜分离破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其他技术由于运行管理以及成本的原因应用相对较少,今后破乳技术的发展应该是高效、低成本的新技术开发或者对原有破乳技术进行革新。 相似文献
99.
藻与细菌通常共生于淡水生境,形成藻-菌共生体系,藻际细菌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藻的消长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但有关藻际微环境中藻与细菌的互作机制还不清楚. 采用传统的细菌平板培养方法,从太湖优势水华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胞表面分离出一株藻际细菌Ma-B1,基于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甲基营养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通过测定细胞生长,分析藻-菌相互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一定浓度(>60 μg/mL)的Ma-B1的胞外代谢物可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培养基为BG11,28 ℃/日,22 ℃/夜,3 000 lx,光暗比为14 h∶10 h);铜绿微囊藻的胞外滤液(500 μL/mL)对Ma-B1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总滤液(500 μL/mL)显著促进Ma-B1的生长;Ma-B1细胞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而高浓度(藻菌比10∶1)的铜绿微囊藻细胞则可显著抑制Ma-B1的生长. 铜绿微囊藻与Ma-B1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抑制或促进关系,共同影响着藻、菌在自然水体生态系统中的消长.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