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部分除草剂与重金属混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种不同类型除草剂和4种重金属为混合物组分,探索混合物毒性变化规律.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方法,测定了百草敌、磺草灵、西草净、除草定、环嗪酮、CdCl2·2.5H2O、Ni(NO3)2·6H2O、CoSO4·7H2O和ZnSO4·7H2O对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的发光抑制毒性.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模拟实验剂量-效应数据.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与4种重金属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DRC)均可用Weibull函数有效表征.为了全面考察各种不同浓度组成的混合物对Q67的毒性,设计了9个组分同时存在的3个等效应浓度比(EECR)混合物和10个均匀设计浓度比(UDCR)混合物.同样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方法测定了各个混合物对Q67的抑制毒性,并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模拟了其剂量-效应曲线.通过剂量加和(DA)与独立作用(IA)模型综合分析了各个混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除草剂与多种重金属的各种浓度组合的混合物毒性均可用DA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32.
均匀设计用于研究硝基苯衍生物对青海弧菌Q67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设计在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应用微板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7种硝基苯衍生物对青海弧菌Q67的发光抑制毒性,硝基苯、邻氯硝基苯、间氯硝基苯、对氯硝基苯、间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和对硝基甲苯的-lg EC50值(EC50的单位为mol/L)分别为2.66,3.22,3.30,3.29,2.94,4.22和3.39;引入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在单个硝基苯衍生物剂量-效应关系基础上构建不同效应浓度下的10个混合物,同样应用微板毒性测试方法测定其对Q67的毒性,应用剂量加和(DA)与独立作用(IA)原理建立了混合物毒性的评估与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与等效应浓度比法相比,均匀实验设计构建的混合物浓度配比,具有三维浓度分布特征,可在更大范围内考察各种可能的混合物类型,更加接近于实际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33.
Cu、Zn、Cd、Hg对青海弧菌(Q67菌株)联合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毒性混合法(equitoxicmixture)探讨了Cu、Zn、Cd、Hg对青海弧菌(Q67菌珠)的联合毒性作用。当两种金属作用时,Zn和Cd为拮抗作用,Cu和Zn为加和作用,Cu和Cd、Cu和Hg、Zn和Hg、Cd和Hg均为协同作用。而当3种或4种金属同时作用时,联合毒性作用均趋向于加和作用,其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氯酚类化合物对淡水发光菌Q67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淡水发光菌Q67——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生物材料,分别研究了2-氯酚,2,4-二氯酚和2,3,4-三氯酚及其等剂量、等毒性单位配比混合物的发光抑制毒性,并采用相加指数法和相似性参数法评价了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3种氯酚对Q67菌的EC50值分别为99.57,25.19和3.42 mg/L,说明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氯酚的二元和三元混合物的毒性作用明显高于化合物的单一毒性. 2种评价指数均采用评价标准的95%置信区间,避免了由实验误差引起的不准确性. 氯酚混合物对Q67菌的联合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相加作用,只有2-氯酚与2,3,4-三氯酚的组合为弱的协同作用. 氯酚的等剂量和等毒性配比混合物毒性作用的评价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5.
中草药提取物对致病弧菌抑菌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高效植物源杀菌剂,实验采用平板扩散法研究了8种中草药醇提物对致鱼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通过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这8种中草药醇提物对致病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臭椿和盐肤木醇提物对所有供试菌均有较高的抑制活性,臭椿醇提物对病菌的MIC均在7.81mg/mL以下,表明中草药杀菌剂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PCR-微阵列法检测沿岸海水致病性创伤弧菌及危害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建立了PCR和寡核苷酸探针阵列杂交技术,方便、快速、准确地检测了海水中创伤弧菌的存在状况.本项检测针对创伤弧菌的两个重要毒性基因whA,viuB,其中viuB可以对普通环境株和致病株进行区分.渤海湾沿岸6个采样点,共60个沿岸海水样本被用于这一方法的评估,得到了这些采样点所在区域创伤弧菌的分布,毒性株的存在状况的信息.  相似文献   
37.
将自行构建的含有青海弧菌荧光酶基因的质粒pACYCL184引入Ames试验的4个菌株TA97、TA98、TA100、TA102中,构建成能够生物发光的工程菌,分别命名为TAL97、TAL98、TAL100、TAL102.实验表明,该4株工程菌保持原出发菌株所具有的与Ames试验相关的性状,对各类致突变剂有良好的反应,且可用平皿计数法进行致突变试验.其发光值与致突变剂浓度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故可用发光检测取代原Ames试验的平皿计数,使检测更简单、方便、快速.图3表3参11  相似文献   
38.
海绵体上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菌B2817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镰刀菌-细胞毒组合筛选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232株从海绵体上分离出的细菌进行筛选,得到4株抗肿瘤活性较好的细菌.经活性检测,发现菌株B2817的发酵液在稀释100倍时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鼻咽癌细胞CNE和小鼠肉瘤细胞S180的抑制率分别为92%、90%和95%,而对正常的人肝细胞的抑制率仅为8%.经多相分类学鉴定,发现B2817是弧菌属中一个种,与弧菌属中的产气弧菌Vibriogazogenes亲缘关系最近,但两者在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子遗传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故认为B2817可能是弧菌属的一株未被认识的新种.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39.
海水贝类养殖作为各国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遭受严重的病害影响。贝类弧菌病作为影响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制约着贝类养殖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水养殖贝类弧菌病病原种类及其流行暴发,分析了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等主要病原弧菌的耐药性状况,并着重介绍了与弧菌病发生相关的关键环境因子及其影响,同时对贝类弧菌病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为今后贝类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多种污染物混合特别是低浓度下的混合对生物的联合毒性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选择了3类污染物苯酚、间甲基苯酚、苯胺、对硝基苯胺、硝酸铅,采用美国微板光度计测定了它们对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sp-Q67)的单一及联合毒性。应用非线性拟合技术模拟了这5种物质及其混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硝酸铅可用Logit模型模拟,其它4个物质能用Weibull模型准确描述,所有拟合相关系数在0.98以上,均方根误差在O.02以下。根据纯物质的EC50值,获得这5个物质的毒性强弱顺序:硝酸铅〉对硝基苯胺〉间甲基苯酚〉苯酚〉苯胺。混合实验设计了各物质在EC50、EC1、无观察效应浓度(noobserved effectcon centration,NOEC)比例的混合。用浓度加和(doseaddition,DA)和独立作用模型(independentaction,IA)对混合物毒性进行预测。IA基本准确预测了这5个物质在各自EC50混合的毒性。DA与队模型都稍微过高地预测了以EC。及NOEC浓度比例混合的联合毒性,但都在毒理学实验容许的范围之内。这5个物质以NOEC混合时对测试生物Q67没有产生明显毒性,但是还不能判定这些物质在此浓度下混合是安全的。污染物在各自的NOEC浓度下混合是否对其它生物有潜在的威胁还需更多毒理学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