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以霍乱弧菌作为宿主菌,从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噬菌特性的菌株H2,通过对其形态观察、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证实菌株H2为噬菌弧菌(Bacteriovoraxsp.)(GenBank登录号:JX122409),其16S rR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噬菌弧菌属菌株的16SrRNA序列有94%~98%的同源性,而且与噬菌弧菌菌株NE1(GenBank登录号:EF092445)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菌株H2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等其他弧菌也具有良好的噬菌活性,在pH=7.5、亚硝酸盐氮为0.2mg/L时具有良好的噬菌活性,在氨氮≥0.2mg/L时的噬菌活性降低。确定了噬菌弧菌H2的分类地位,分析了噬菌弧菌H2对常见弧菌的噬菌效果以及水环境因子对其噬菌活性的影响,不仅丰富了弧菌寄生菌的微生物资源,而且为其在养殖水体弧菌消除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典型城市黑臭河道水体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臭为特征的城市内河污染近来受到关注,检测和分析污染河流水质的生物毒性对水质标识和生态评价十分必要。本研究逐月检测了温州市九山外河(JS River)和山下河(SX River)两条典型黑臭河道水样对斑马鱼、发光细菌和热带爪蟾胚胎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黑臭河道水体对斑马鱼、发光细菌(青海弧菌Vibrio Qinghaiensis Q67)和爪蟾胚胎均具有毒性效应。以斑马鱼死亡率和发光细菌相对抑光率表征的水质综合毒性较一致,且以发光细菌更为敏感。爪蟾胚胎致畸实验主要通过存活率和畸形率来表征水体的毒性。3类生物监测均显示SX水体毒性明显高于JS整体毒性,这与两条河黑臭程度相一致。通过发光细菌检测水体综合毒性的分析,显示SX和JS水体毒性在5月-8月的夏季较高,冬春季节较低,表明黑臭河道水质毒性季节性变化与水体温度(T)和溶解氧(DO)值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可为污染水体生物毒性检测和黑臭水体综合评价及后续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海洋噬菌蛭弧菌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专  黄庆辉 《福建环境》1996,13(2):22-22,36
以对虾病原菌鳗弧 菌为宿主,从近岸海水和对虾养殖池海水分离噬菌蛭弧菌,研究共微量分布。结果表明,海水6-10月份检出数量最高,平均在170390PFU/ml,对虾养殖池海水8月份平均在45PFU/ml,两者最高分别达175PFU/ml和80PFU/ml,最低月份一3-4月,海水3月平均7.2PFU/ml,虾池水4月份平均2.5PFU/ml,两种水样阳性检出率分别达75%和80%。培养8天后噬斑直径  相似文献   
84.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烟道气生物脱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利用硫酸盐还原菌 (SulfateReducingBacteria,SRB)生物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研究现状及碳源、烟气中氧气浓度对生物脱硫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养殖海湾扇贝弧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大连近海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养殖群体发生流行病时,从患病扇贝的血淋巴中分离出一个优势菌株,作纯培养;经肌肉注射感染,健康扇贝个体表现出与原发病相同症状,证明该菌株是病原菌,经形态、生理、生化测定,鉴定该种细菌为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不同温度下注射不同密度细菌的感染试验证明,哈氏弧菌的致病性与感染强度及温度有密切关系,海区细菌数和弧菌数监测结果表明,扇贝养殖区的细菌数和弧菌数高于养殖区外,8~9月的细菌数和弧菌数高于其余月份。图3表4参20。  相似文献   
86.
从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到2株弧菌拮抗菌(H2和H4),经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H2)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H4). H2和H4菌株均对需钠弧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只有H2菌株在模拟养殖动物小肠环境中生长良好. 选择H2进行模拟试验(20尾凡纳滨对虾虾苗为1组).结果表明,对照组(不接种)虾苗存活32h,接种弧菌的试验组虾苗仅存活16h,同时接种H2菌株和弧菌的试验组虾苗存活48h,而仅接种H2菌株的试验组虾苗存活了72h,说明菌株H2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存活时间.现场试验中,100L养殖池中(50尾虾/池),分别接种0 (对照), 103, 104 CFU/mL的H2菌株并养殖14d,再用104 CFU/mL需钠弧菌处理14d.接种104 CFU/mL H2菌株的试验组,虾的死亡率仅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8%(P0.05).  相似文献   
87.
污水的青海弧菌Q67生物毒性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对氧化沟处理工艺各处理单元进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进行检测,对污水急性毒性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样取回后立即进行发光细菌毒性实验,水样均显示为刺激发光效应,污水毒性被掩盖;将水样放置1 d后进行毒性实验,部分水样显现出抑制发光效应;将污水用0.45μm微滤膜过滤可以使水样的...  相似文献   
88.
对广东沿海养殖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20份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8.8%,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分离得到60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检出tlh基因,未检出tdh和trh基因;26种药敏分析发现,分离株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耐药率为83.3%,对哌拉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妥因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介于1.67%~11.7%。所有菌株对头孢泊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12种抗生素敏感;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为3.33%,其中1株菌出现耐受7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结果表明,广东沿海养殖牡蛎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程度在不同地区及季节存在显著差异,分离株的致病风险较低并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惠州地区养殖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及耐药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9.
多组分苯胺类混合物对发光菌的抑制毒性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以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为指示生物,96微孔板为实验反应载体,微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测定了苯胺、邻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及其混合物对发光菌的发光抑制毒性,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与剂量加和(DA)及独立作用(IA)原理研究了混合物的毒性规律.1)分别测定每种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数据并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5种苯胺类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DRC)均可用Logit与Weibull函数有效表征,从这些模型估算的半数效应浓度负对数值(-logEC50)分别为2.11、2.35、2.49、3.60和3.88(EC50单位:mol·L-1),可知其对发光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苯胺<邻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2)根据组分EC50、EC10和EC1设计3个等效应浓度比混合物进行混合物毒性实验,并对混合物剂量-效应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混合物DRC.结果表明,混合物DRC可用Box-Cox-Logit与Box-Cox-Weibull函数有效表征.3)根据单一化合物DRC模型,分别应用剂量加和(DA)与独立作用(IA)模型对混合物DRC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无论考察混合浓度比例还是效应水平,剂量加和模型都能准确预测苯胺类混合物的毒性,而独立作用模型倾向于高估混合物毒性.  相似文献   
90.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病原鉴定与感染治疗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患病大黄鱼的肌肉,肝、肾等病灶中分离出7种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菌株970709A,970918a和970709B为致病菌,这三株菌株进行人工感染,死亡率均为100%,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经菌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反应测定,菌株970909A和970918a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菌株970909B为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罗红霉素,氯霉素和海鱼宁II等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治疗试验还表明,复方制剂海鱼宁II对大黄鱼弧菌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66%-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