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02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98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724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230篇
评价与监测   10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钢渣吸附-微波降解法处理碱性品红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复青  何星存 《化工环保》2006,26(2):129-132
研究了钢渣对碱性品红染料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微波对吸附在钢渣-焦炭上的染料的降解作用。实验表明,在中性条件下,钢渣对碱性品红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量可达到42.4mg/g。以钢渣处理质量浓度为100mg/L的碱性品红溶液,当固液质量比为1:50、振荡吸附1h后,染料溶液脱色率达97%。实验还表明,焦炭可吸收微波产生高温,用钢渣-焦炭混合物(质量比1:1)吸附染料后,以微波辐照可使物料达到665℃的高温,吸附的染料降解。吸附剂再生后重复使用4次,脱色率都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2.
粉煤灰合成沸石同步脱氨除磷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研究其在同步去除氮、磷方面的特性.合成沸石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净化均随时间增加而变化,但均在24h后基本达到平衡.随合成沸石投加量的增加,同步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效果越好,但在投加量为8 g·L-1以上时去除率的增加明显放慢.在pH为7~9时氨氮去除率最高(约60%),超过此pH范围时去除率降低.在pH 7~9范围磷去除率达最低(约为85%),超过此pH范围时去除率增加(最高达到近100%).合成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为放热反应,对磷的吸附为吸热反应.不同阳离子饱和的合成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顺序依次为:Al>Mg>Ca>Na>Fe,对磷的吸附顺序则为:Al>Fe>Ca>Mg>Na.合成沸石的氨氮吸附机理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对磷的去除除化学沉淀作用外尚有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93.
腐殖酸是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部分,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肥性,是土壤的重要组成,也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提高土壤中腐殖酸的含量,解决天然腐殖酸形成困难且周期长的问题,水热合成人工腐殖酸技术逐渐被关注。然而,水热条件和原料对人工腐殖酸性质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以乔木树枝——香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灌木树枝——黄杨树(Buxus sinica)和香樟树叶为原料,在水热溶液p H分别为2、5、9和12的条件下制备人工腐殖酸并对其性质表征。结果表明,1)在水热过程中,纤维素相对含量高的树叶,其降解率随溶液p H升高而降低,在p H为2时,降解率为59.3%,而在p H为12时,降解率仅为41.0%,所得人工腐殖酸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营养价值和荧光特性;而木质素相对含量较高的乔木,其降解率随溶液p H升高而升高,在p H为12时,降解率可达到59.0%,所得人工腐殖酸具有较丰富的含氧官能团。2)强酸强碱条件下制备的人工腐殖酸具有较强导电性和较高的营养元素总量。强酸条件(p H=2)下提高人工腐殖酸中钠、钙和硫等元素的含量,强碱条件(p H=12)下提高人工腐殖酸...  相似文献   
94.
Effect of cerium (Ce^3+) on the growth, photosynthesis and antioxidant enzyme system in rape seedlings (Brassica juncea L.) exposed to two levels of UV-B radiation (T1: 0.15 W/m^2 and T2:0.35 W/m^2) was studied by hydroponic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After 5 d of UV-B treatment, the aboveground growth indices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by 13.2%-44. 1%(T1) and 21.4%-49.3% (T2), compared to CK, and except active absorption area of roots, the belowground indices by 14.1%-35.6%(T1) and 20.3%-42.6% (T2). For Ce+UV-B treatments, th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growth indices were decreased respectively by 4.1%-23.6%, 5.2% -23.3%(Ce+T1) and 10.8%-28.4%, 7.0%-27.8%(Ce+T2), lower than those of UV-B treatments. The decrease of growth indices appeared to be the result of changes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Two levels of UV-B radiation induced the decrease in chlorophyll content,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transpiration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11.2%-25.9%(T1) and 20.9%- 56.9%(T2), whereas increase in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catalase (CAT) and peroxidase (POD) by 6.9%, 22.8%, 21.5%, 9.5%(T1) and 36.6%, 122.3%, 103.5%, 208.9%(T2), respectively. The reducti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in Ce+UV-B treatments was lessened to 3.2%-13.8%(Ce+T1) and 4.9%-27.6%(Ce+T2), and the increase of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except POD in the same treatments were lessened to 2.4%, 8.4%, 6.6%(Ce+T1) and 30.1%, 116.7%, 75.4%(Ce+T2).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gulative effect of Ce on photosynthesis and antioxidant enzymatic function is the ecophysiological basis of alleviating the suppression of UV-B radiation on growth of seedlings. Furtherm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e on seedlings exposed to TI level of UV-B radiation is superior to T2 level.  相似文献   
95.
通过快速沉淀-NaBH_4微波水热还原制备了Zn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致发光(PL)等测试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氧化锌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并均匀覆盖在RGO表面上,其直径大约为15—20 nm.ZnO-RG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氧化锌,为纯ZnO的2.5倍.光催化性能提高可能归因于RGO优良的电子传输能力加速了ZnO-RGO纳米材料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96.
用有机滤膜采集空气中颗粒物样品,用HNO3-HCl-HClO4-EDTA微波络合消解后制成样品溶液。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确定样品溶液中锡的浓度。该方法具有消解完全,无损失,灵敏度高,准确度、精密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7.
砷污染问题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在中国、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尤为严重。砷通过食物链传递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研究发现海洋鱼类具有独特的高砷甜菜碱(arsenobetaine, AsB)富集能力,人类通过摄食海洋鱼类会摄取大量的AsB,可能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然而,AsB在不同生物体内的生物转化(合成和降解)过程尚不清楚。本文对已知和推测的AsB合成和降解过程进行综述,探究海洋生物体内高AsB富集原因和可能的合成途径,哺乳动物体内的AsB代谢过程,以及环境中微生物在AsB降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加深我们对AsB沿食物链传递和代谢过程的认识,为防治砷污染,降低砷污染对生态与人体健康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砷生态毒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
微波强化有机改性膨润土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对浙江临安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得有机改性膨润土,利用其含磷模拟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如有机改性剂用量、微波辐射强度、辐照时间、吸附时间、改性膨润土投加量、pH值对废水中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改性剂用量为3 mmol/g,微波辐照强度为96 W/g,微波辐照时间8 min为最佳制备条件。改性膨润土用量为12 mg/L,反应时间为15 min,溶液pH为7及常温条件下,改性膨润土对浓度为50 mg/L的含磷废水去除率达到97.3%,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99.
考察了微波-活性炭联合处理技术对模拟染料废水中亚甲基蓝和Cd2+的去除效果。对于100 mL浓度为1 00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活性炭用量为10 g时,新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9.99%;采用700 W微波对吸附亚甲基蓝的活性炭辐射10 min进行再生并回用,经微波辐射再生10次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9.68%,未经微波作用反复使用10次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85.41%。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有效地减缓了活性炭吸附能力的下降速率,实现了活性炭再生和反复使用。在吸附过程中,Cd2+使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略有下降,而共存的亚甲基蓝则促进了活性炭对Cd2+的吸附,对新炭和再生后活性炭物理化学特性的表征证明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对Cd2+的吸附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00.
对不同层间阴离子类型的Zn-Al型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s)进行了共沉淀合成,将合成的不同层间阴离子类型的Zn-Al-LDHs用于吸附模拟废水中的硼酸根。实验结果表明:当层间阴离子为NO_3~-时,Zn-Al-NO_3~--LDHs对硼酸根有最大的吸附量;在硼酸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废水pH为9、振荡时间为3 h时,Zn-Al-NO_3~--LDHs对硼酸根的吸附量为3.014 mg/g,吸附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