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易涛  山鹰  黄渤  唐涛  高旻天  魏伟 《环境工程学报》2020,14(6):1679-1687
工业苯酚废水无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构建既能去除苯酚又能积累微藻生物质的藻菌组合对实现苯酚废水净化及其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研究了小球藻对苯酚的耐受性和降解性能;然后,构建了其与简单芽胞杆菌Bacillus simplex的共培养体系;最后,测试了藻菌比、藻菌接种浓度和苯酚浓度等对小球藻生长及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能耐受400 mg·L~(-1)的苯酚,但其对100~600 mg·L~(-1)苯酚的降解率仅为1.21%~11.66%;对于藻菌共培养体系,在固定小球藻接种浓度为0.2 g·L~(-1)、藻菌比为1∶4~4∶1条件下,3~5 d完全降解了400 mg·L~(-1)的苯酚,小球藻叶绿素(a+b)含量较单藻组增加了0.14~2.21倍,且随着藻菌比降低,苯酚降解效率及小球藻生物量逐步提高;在固定藻菌比为1∶1、小球藻初始接种浓度为0.05~0.4 g·L~(-1)条件下,4~5 d完全降解400 mg·L~(-1)苯酚,且在藻接种浓度为0.2 g·L~(-1)条件下,小球藻具有最高的比生长速率;在藻菌接种浓度0.2 g·L~(-1)、藻菌比1∶1条件下,6 d内完全降解500 mg·L~(-1)的苯酚,且在各苯酚浓度(200~600 mg·L~(-1))下,小球藻叶绿素(a+b)含量较初始接种值增加了1.54~4.71倍。与简单芽胞杆菌共培养可以促进小球藻生长并提高其苯酚降解能力,在苯酚废水净化及资源化利用领域展现了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2.
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上升,因而CO2减排控制技术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利用选育的微藻进行烟气固碳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主要介绍了微藻固碳的研究及其工业化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固碳微藻的筛选培养、影响固碳效率的主要因素以及高效光生物反应器的研发应用状况,并对微藻固碳技术产业化的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43.
刘艳  杨敏  陈宏  蒋朝晖  赵文玉  王泓  张俊亚 《环境工程》2021,39(3):54-60,67
利用微藻混合培养处理餐厨垃圾消化沼液具有高效固碳脱氮的优势,然而存在优选混合培养比和协同强化作用机制不明的问题.对比分析了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slis)在单一和混合培养模式下的微藻生长...  相似文献   
44.
微藻固碳已经成为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的研究热点。利用静态吸收方法,考查了通人纯CO2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特点、固定CO2效率以及藻液pH值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入纯CO2使小球藻生长延滞期显著延长,比普通培养延长10~12d,对其他生长阶段的影响不大;小球藻固定CO2速率可分为2个过程,即物理固碳过程和生物固碳过程,前者在藻细胞延滞期发生,峰值由CO。溶解于培养液造成,后者在藻细胞生长的指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发生,峰值由藻细胞指数生长造成,2个过程中,固定CO2速率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大后降低;纯CO2条件下,藻液pH值变化速率高,4d内,藻液即被酸化,随后藻液pH值变化速率逐渐降低,且pH值稳定在适宜水平。因此,采用小球藻固定高浓度CO2时,建议提高接种量并加强培养前期的pH值监测和调控,以保证藻液保持适宜的pH值,并缩短培养时间,提高生物固碳效率。  相似文献   
45.
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观察藻细胞形态,分析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孔石莼的6种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和蒸馏水)提取物对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溶剂提取物中,甲醇提取物对3种赤潮微藻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当甲醇提取物为15 mg/L,培养进行到第12天时,其对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抑制率分别为76.67%、65.65%、56.52%.从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看,除蒸馏水提取物外,其余5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均使赤潮微藻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洞、破碎和细胞色素减褪现象.甲醇提取物可明显降低3种赤潮微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乙酸乙酯和丙酮提取物对3种生理指标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微藻固定CO2和生产生物燃料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研究方向,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7.
微藻在生物减排CO2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是一类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的微生物,其生长快速,并能够高效地固定各种来源的CO2,包括大气和工厂排放废气中所含的CO2及溶解性的碳酸盐.CO2的固定、生物能源的制备及污水的处理相结合为目前CO2的减排提供了一种前景非常好的技术选择.论述了热化学转化法(湿式碳化、热解及直接液化)等微藻生物质制备生物能源方法的研究状况,并分析了利用微藻生物减排CO2与污水处理相结合的可能性及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8.
微藻因光和效率高、固碳性能好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固碳生物。该文在对现有碳固定方法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微藻碳固定的机理、影响微藻固碳效率的环境因素和微藻固碳的强化方法,总结归纳了微藻在近年来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对基于微藻固碳协同废水处理的经济性展开分析,提出了微藻固碳及其在污水处理碳减排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微藻的固碳技术可降低固碳成本,与废水处理相结合可取得碳固定与污染物去除的双重效益。藻-菌联用处理污水是极具经济潜力价值的污水处理工艺,不但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而且能够减少碳排放,节省能源、碳源,并产出高附加值微藻生物质。下步可向微藻固碳机制的深入研究及高性能微藻和菌株的筛选、微藻与细菌联合工艺的深入研究和新型固碳生物反应器的开发等多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49.
邻苯酸二甲酯(PAEs)是环境中常见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其水解与光解速率异常缓慢,微生物降解是PAEs消减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分别降解DEP和DBP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斜生栅藻-菌复合体系和小球藻-菌复合体系能快速降解DEP和DBP,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暗培养斜生栅藻对DBP的生物降解率低于藻-菌复合体系,而光照条件的改变对于小球藻降解DEP并未造成明显影响;无菌微藻对DEP和DBP的降解率均显著低于所对应的藻-菌复合体系。16S r RNA分析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际附生菌主要包括5种菌属,分别为噬氢菌属、劳尔氏菌属、根瘤菌属、norank_f__norank_o__Chloroplast、norank_f__Mitochondria。研究表明,微藻与藻际附生菌在PAEs的降解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0.
胡自明  夏奡  黄云  廖强  付乾  朱恂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967-3974
CO2气体可为微藻光合作用提供必需的碳源,CO2在藻液中的混合、溶解及传输特性显著影响了微藻的生长固碳.在微藻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在藻液中的生长、脱离、聚并、上升等动力学行为主要由气体分布器决定.本文以气体分布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孔径及孔间距下对15%(V/V)CO2气体在悬浮液中的气泡行为、CO2溶解与混合特性以及对微藻生长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上升速度随气体分布器孔径及孔间距的减小而减小,导致CO2气泡在藻液中停留时间增加,强化了CO2溶解传输,CO2体积传质系数提高了143%,混合时间降低了24%,最终使微藻生物质浓度提高18.8%,固碳速率提高2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