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88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71.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32-40
为提高稻田退水中溶解氧含量,并拦截稻田退水中土壤颗粒,文章设计研发了集扰流增氧与土壤颗粒拦截于一体的稻田排水口复氧集土池装置。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筛选出溶解氧增加效率、浊度降低效率最优的复氧集土池形式和尺寸;通过田间试验测试复氧集土池装置对稻田退水中溶解氧增加、浊度降低及氮磷污染物拦截的效果。室内模拟溶解氧增加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溶解氧增加效率均高于平板形式复氧集土池(p0.05),且0.30 m高度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溶解氧增加效率最高,为13.79%。室内模拟浊度降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0 m高度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浊度降低效率最高,为71.4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30 m高度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在田间试验中溶解氧平均增加效率为7.45%,浊度平均降低效率为56.64%,总氮、总磷降低效率分别为31.02%、74.05%。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确定复氧集土池的最佳尺寸(长×宽×高)为0.30 m×0.20 m×0.30 m;在田间试验中其复氧效果可以增加7.45%,浊度降低56.64%,单位体积退水中总氮、总磷负荷削减量为261.09、160.77 mg/m~3,单位体积退水中总氮和总磷污染物拦截率为31.02%和74.05%。复氧集土池可促进稻田退水的水质净化,简单易行,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2.
惠州南湖(惠州西湖子湖之一)是典型的亚热带浅水城市湖泊.2007年5月惠州西湖开展了以水生植被构建和鱼类调控为主的生态系统修复与构建(中试)工程,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改善湖泊水质.在工程前对罗非鱼等野杂鱼类进行了清理.清鱼后总磷下降了58.79%,总氮上升了36.48%,浊度下降77.87%,水体透明度明显改善.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变化不大,但生物量变化很大,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罗非鱼等野杂鱼能够明显加剧水体富营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3.
对提高水质总氮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B11894-89水质总氮测定的方法为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过程发现,波长定位的准确性,恒温加热时间,空白测定的方法,水样的浑浊程度及标准试剂的选用都会影响总氮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对以上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和实验对比,明确了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4.
梁止水  邓琳  高海鹰  李宏卓  杨才千 《环境工程》2013,(Z1):124-127,183
为了研究合肥市南淝河底泥中总氮、总磷的污染状况,在南淝河及支流选取22个取样断面采集底泥柱状样,并分别利用碱性过硫酸钾消化紫外比色法和酸性过硫酸钾消化接钼锑抗比色法对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淝河底泥中氮、磷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总氮和总磷的各级断面上的含量与《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研究报告中的数据相比,含量明显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生态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5.
涪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及污染源识别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丁晓雯  沈珍瑶 《环境科学》2012,33(11):4025-4032
采用输出系数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涪江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主要污染源进行了辨识,以期为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表明,2010年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总氮污染负荷为9.11×104t,全区平均负荷强度为3.10 t.km-2;农业非点源总氮负荷总量最主要分布在旱地、绵阳市和缓坡区,农业非点源总氮负荷强度的高负荷区为旱地、德阳市和缓坡区;农业用地的化肥流失是污染的首要污染源,贡献率为62.12%,其中旱地的化肥流失是最主要来源,贡献率为50.49%.可见,改进粗放的农业耕作方式、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合理处理养殖废水、集中收集农村生活污水等是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6.
同时硝化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培养和富集硝化菌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0.5-1mg/L)观察到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的存在。进水氨氮投加浓度为50mg/L和100mg/L的2个试验组,总氮分别有58.4%和62.6%损失,作者还结合试验结果,对同时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7.
"零点行动"前后太湖水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卫红 《环境科技》2003,16(1):35-36
通过“零点行动”前后的1998年、1999年太湖湖体总氮,总磷,叶绿素浓度分布与比较,说明太湖仍然处于富营养状态,“零点行动”并没有从根据上改善太湖水质。  相似文献   
178.
深圳茅洲河下游柱状沉积物中碳氮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茅洲河下游12根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氮(TN)、有机质(OM)、C/N值、δ~(15)N、δ~(13)C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了茅洲河下游及其主要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氮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平均含量为1 815.37 mg·kg~(-1),OM平均含量为22 401.68 mg·kg~(-1),与太湖和巢湖流域相比,研究区内TN和OM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深度增加变化均较大.茅洲河下游沉积物中δ~(15)N、δ~(13)C含量范围为2.20‰~32.78‰、-27.53‰~-21.95‰,平均值分别为6.78‰、-25.41‰;C/N值范围为0.49~18.23;δ~(13)C随深度变化较为平缓,而δ~(15)N、C/N值随深度增加波动较大.研究区来源分析表明:C3植物与合成化肥为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的主要来源;藻类是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无机化肥与土壤有机氮,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流失和土壤有机氮.  相似文献   
179.
根据总氮前期氧化的特点,对氧化时间进行了分段试验研究,得到氧化时间对总氮分析结果的影响结论,提出了总氮分析时对氧化时间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80.
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太湖东北部梅梁湾、胥口湾、贡湖沉积物中重金属为研究对象,研究各湖区沉积物中As、Cd、Cu、Pb、Zn含量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沉积物间隙水温度、pH、Eh值以及沉积物有机质、总氮、总磷、粒径等理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年际的变化与其污染状况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梅梁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9月,其他两个湖区的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受到温度、pH值、Eh值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且与温度、pH值和Eh值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有机质、总氮、总磷、粒径等因素也会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产生影响;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含量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粒径与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总氮、总磷与重金属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