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46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852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304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研究以巢湖生态清淤为例,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平面二维恒定流和悬浮物扩散数学模型来描述生态清淤施工悬浮物的运动形态和排泥场尾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清淤施工悬浮物扩散会给清淤区域内及周边约660 m范围的水体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排泥场尾水排放口下游悬浮物最高浓度约4.8 mg/L,TN浓度最大增量约为0.164 mg/L,TP浓度最大增量约为0.004 mg/L。总体来说,尾水排放的SS、TN、TP对湖区的影响范围不大,其影响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42.
人工湿地小试系统藻类去除效果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夏季在水力负荷为800mm/d间歇式进水条件下,研究了人工湿地不同工艺流程的8套小试系统SSP(system of small plot)内部水流方向上藻类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小试系统中,藻类生物量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少,除藻率在出水处均达到最大值。藻类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水流方向的前几层,而系统其他层对藻类只有微弱的去除效果。由下行池与上行池构成的湿地系统中,去藻是上、下行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有推流床或塘处理系统参与的湿地系统中,它们对藻类的去除均有一定的作用。去藻作用主要是基质的拦截,不同的水流方向、植物和微生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湿地对藻类的去除率在夏季一般都能达到90%以上,证明人工湿地是一种有效的除藻生态-生物方法,对除藻要求比较高水体的湿地构建及工艺流程的设计、组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运河水中悬浮物和底泥上有机污染物的探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建林  王炳坤  冯建昉 《环境科学》1995,16(2):69-72,34
利用GC/MS/DS系统和保留指数,对运河(常州段)悬浮物和底泥上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概要分析。结果显示,该段河流的悬浮物和底泥上含有直链烷烃、多环芳烃、直链醛酮、烷基磺酸、苯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硝基联苯、二苯砜、醇类、羧酸类等有机污染物和致癌物。河流悬浮物和底泥上所鉴定出的有机污染物数量相当,浓度范围基本一致。同一段面底泥上的浓度稍高于悬浮物上的浓度;枯水期悬浮物上的浓度稍高于丰水期悬浮物上浓度  相似文献   
44.
一株高效降解废水有机质耐冷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法进行污水处理已被国内外广泛使用,但由于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成为生物污水处理效率的限制因子.本研究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5株在低温4℃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其中菌株DW1在4℃条件下,96 h时可将初始COD为800 mg·L-1的生活污水有机物去除率高达67.7%.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DW1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DW1对COD负荷较高的污水处理效果较好;接种量为3%(体积分数)、p H为7.0时,菌株对污水COD去除率和DHA活性较高.在4℃和25℃条件下,菌株DW1均在96 h对污水COD去除率和DHA活性最高,分别为71.2%、11.35μg·m L·h-1(以TF计)和78.8%、15.11μg·m L-1·h-1(以TF计).  相似文献   
45.
46.
水量衡算条件下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芦苇和无植物2种人工湿地,在系统水量衡算的基础上比较了2种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证明,在植物收割后的冬季,芦苇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低于无植物湿地系统约2%;在其他季节,芦苇湿地对污水CODcr的去除率比无植物湿地高出3.3%-5%。但对BOD5的去除率却比无植物湿地低了1.9%-2.7%。因此,芦苇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无植物湿地高,但提高不多。比较了2种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芦苇湿地比无植物湿地的高(P〈0.05),这种提高主要集中在湿地水面以下约10cm的深度;从整个湿地床体来看。2块连续运行的潜流水平湿地内部氧化还原状态大部分相同。主要是厌氧状态。比较了2种人工湿地基质中降解有机物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别。考察了湿地进水有机负荷与去除量的关系,二者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0.99)。  相似文献   
47.
生物浮选法处理含油污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石油污染物中分离的一组微生物菌株对胜利油田含油污泥进行了生物浮选处理,探讨了处理过程中温度、稀释率、投加菌量及加糖量等因子对油去除率的影响及组合菌株与单一菌株处理效果的差异。通过实验获得生物浮选最佳运行参数为:温度40℃,稀释率98%,加菌量3.75%,加糖量0.25%,在该参数运行条件下,原油去除率可达95%以上。使用混合菌株进行生物浮选有利于回收原油中含油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8.
钢铁废水混凝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某钢铁公司废水处理研究试验,采用不同混凝剂和阴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助凝剂,对不同时间段的废水进行混凝试验,确定最佳加药量和最佳混凝剂。试验表明,硫酸铝对油、全铁和COD等的去除率相对较高,且具有不需投加助凝剂PAM、适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9.
取自扬州某外资皮革厂的蓝皮制革废水含有大量的Cr3 和COD.通过对该废水加各种碱剂调节其pH值至8.3~8.5,均可将Cr3 去除90%以上,且对COD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再对该废水加碱的同时试采用几种混凝剂进行混凝,Cr3 和COD的去除率都得到提高.研究表明:通过加碱混凝能取得更好的去除效果,PAC/PAM是最佳混凝荆,最佳投药量为0.4g/L,Cr3 可降到国家标准以下.  相似文献   
50.
高级氧化技术强化皮革废水生化处理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革废水中含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导致常规好氧生化处理速率低、效果差.实验考察了在Us(超声波)、UV(紫外光)、US/Fenton、UV/Fenton等高级氧化技术强化作用下的生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水质和实验条件下,废水经Us、UV处理30min后可使后续生化反应速率显著提高,分别反应8h、24h后的COD去除率即可达到直接经微生物处理48h后达到的48%,但延长反应时间至48h对COD去除率没有明显提高;Fenton试剂强化US、UV的处理效果要高于单独Us、UV工艺,经30min预处理,随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分别反应4h和8h即可达到45%和51%的COD去除率,同时延长反应时间也能使最终COD去除率明显提高,反应48h后,COD去除率可分别提高至64%和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