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20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在综合分析TM影像所提供的空间及光谱信息之后认为:(1)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带通过其接触带中的断裂体系直接控制相应的地质灾害,通过所形成的构造地貌和特征水系对地质灾害的孕育、规模和强度产生间接影响;(2)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带各个组成变质核杂岩的接触带及其外延的盖层区域因受构造变动的影响而成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域;(3)研究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带的结构形式及成因模式可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圈绘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2.
活性粉末混凝土双向拉压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及高温度适应性等特点,为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通过科学的方法建立一套处于平面应力状态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构件(如受弯构件的弯剪段)的安全设计,双向拉压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准则是必需的。采用15个“8”字形试件,选取了5个不同拉压应力比工况,进行了强度试验,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拉压应力比工况的试件,其破坏形态均为拉断型破坏;随着拉应力的增大,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之减小。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双向拉压应力状态下的实用强度准则,对于处于平面应力状态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构件的安全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3.
以苦味诺卡氏菌作为Pb2 吸附剂,研究了采用生物吸附-浮选法去除废水中Pb2 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先通过吸附条件试验确定了试验条件:当水中Pb2 浓度为200 mg/L时,培养5 d的苦味诺卡氏菌用量为1 g/L,试验温度为25 ℃,搅拌吸附时间为10 min,试验pH值范围为2~7.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吸附-浮选试验中不同溶液pH值与捕收剂(DA、DB、SLS与NaOL)对Pb2 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捕收剂中DA与DB均能保持较好的捕收效果,且其所在试验组的Pb2 吸附率均较高,因此对Pb2 的去除效果较为理想.以DA为例,当其浓度为3.3×10-4 mol/L,浮选时间为10 min,pH=7.2时,其所在废水组的Pb2 去除率可达80%,表明采用该方法去除废水中的Pb2 是可行的.采用SEM及X射线光散射能谱(EDS)分析了苦味诺卡氏菌对Pb2 的生物吸附-浮选机理.结果表明,生物吸附-浮选过程可能与细胞壁上羧基阴离子(-COO-)和Pb2 的静电作用以及氨基(-NH2)、乙酰氨基(-NHCOCH3)中N和Pb2 的络合作用有关,同时也与离子交换过程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34.
以苦味诺卡氏菌作为Pb2+吸附剂,研究了采用生物吸附-浮选法去除废水中Pb2+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先通过吸附条件试验确定了试验条件:当水中Pb2+浓度为200 mg/L时,培养5 d的苦味诺卡氏菌用量为1 g/L,试验温度为25 ℃,搅拌吸附时间为10 min,试验pH值范围为2~7.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吸附-浮选试验中不同溶液pH值与捕收剂(DA、DB、SLS与NaOL)对Pb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捕收剂中DA与DB均能保持较好的捕收效果,且其所在试验组的Pb2+吸附率均较高,因此对Pb2+的去除效果较为理想.以DA为例,当其浓度为3.3×10-4 mol/L,浮选时间为10 min,pH=7.2时,其所在废水组的Pb2+去除率可达80%,表明采用该方法去除废水中的Pb2+是可行的.采用SEM及X射线光散射能谱(EDS)分析了苦味诺卡氏菌对Pb2+的生物吸附-浮选机理.结果表明,生物吸附-浮选过程可能与细胞壁上羧基阴离子(-COO-)和Pb2+的静电作用以及氨基(-NH2)、乙酰氨基(-NHCOCH3)中N和Pb2+的络合作用有关,同时也与离子交换过程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35.
障碍物场中预混燃烧火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ε湍流模型和拉切滑(SCASM)预混燃烧模型,对障碍物场中预混燃烧火焰进行了三维空间数值模拟。通过对控制方程添加不同的源项以反映障碍物对流场的影响,采用交错网格控制容积法将计算区域进行离散,用SIMPLE算法求解离散控制方程。模拟结果表明,障碍物的存在改变了燃烧流场的结构,成为加速燃烧甚至诱导爆炸过程的不稳定因素。该研究结果对有效预测障碍物场中火焰走势及其流场的分布情况,加强人们对火焰传播规律的认识,对预防工业灾害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6.
氨吸收在稀硫酸溶液中,与纳氏试剂作用生成黄棕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相似文献   
237.
通过对测定水中氨氮测量不确定度的全面分析.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给出了该分析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如实反映了测量的置信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38.
中肋骨条藻与锥状斯氏藻藻际细菌溶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对数生长期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体积分数1%和10%的2216E培养基,以未加入培养基的对照组和10%无菌组作为对照,研究藻际细菌的溶藻效应.结果表明,对照组、1%组及10%无菌组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生长未受抑制,而10%组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生长则受到显著的抑制(p0.001),在第96h时,藻细胞几乎都被裂解,藻细胞数、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效率(Fv/Fm)显著低于对照组、1%组及10%无菌组(p0.001),表明藻际细菌具有抑制微藻生长的作用.在整个溶藻过程中,中肋骨条藻10%组细菌丰度增加了约250倍,锥状斯氏藻10%组藻际细菌丰度增加了约300倍,藻际细菌丰度的剧增可能是溶藻的主要原因.作为溶藻效果的评价指标,叶绿素荧光效率要优于细胞形态的改变、藻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叶绿素a含量,是较理想的溶藻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239.
对纳氏试剂的两种配制方法在配制难易和含汞量、空白吸光度、校准曲线、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方面作了比较,得出KI、HgCl2和KOH配制的纳氏试剂与KI、HgI2和NaOH配制的纳氏试剂相比,配制虽麻烦,但含汞量、空白吸光度和检出限均较低,而灵敏度、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却较高,可作为配制纳氏试剂的首选方法。而KI、HgI2和NaOH配制的纳氏试剂可用于应急监测中。  相似文献   
240.
长牡蛎尼氏单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集大连大窑湾养殖区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抽取其血淋巴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尼氏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nelsoni)原生质体的类似物.对抽取的血淋巴液进行总基因组DNA的提取,将扩增单孢子虫(Haplosporidiosis)SSUrDNA区域的引物对HAP-F2和HAP-R2进行改进,经过特异性试验证明其特异性很好,得到引物对HAP-F和HAP-R,应用此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果扩增出239bp条带.将PCR产物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确定为尼氏单孢子虫.同时,采用尼氏单孢子虫的特异性DNA探针MSX1347对抽取的长牡蛎血淋巴液进行原位杂交,结果也检测到了尼氏单孢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