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越冬迁徙期间中途停留在天津北大港的野生鸟类-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体内肌肉、肝脏、心脏、胃和脾中∑OCPs浓度进行了检测.各组织中检出的∑OCPs平均浓度(浓度范围,以脂重计)在心脏中最高,为955.30ng/g(88.65~4102.577ng/g),次之为肝脏,平均浓度为465.55ng/g(37.96~1476.17ng/g),再次之为胃、脾和肌肉,浓度分别为251.64ng/g(102.88~354.61ng/g)、176.5ng/g(158.72~194.50ng/g)和143.96ng/g(10.90~800.51ng/g).在肝脏和心脏中∑DDTs和浓度高于∑HCHs,在其它组织中则相反.与其它研究相比,本研究所检测鸟体内有机氯浓度较低,表明这批东方白鹳并尚未受到环境中OCPs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02.
湄洲湾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晴晖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0):2536-2544
对湄洲湾海域表层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特征进行了综合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湄洲湾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分别为:1.51~10.3ng/L[平均值(4.28±2.72)ng/L]、5.31~42.6ng/L[平均值(18.52±10.58)ng/L]、125~167ng/L[平均值(145±11.8)ng/L].与国内其他海域水体相比,湄洲湾的POPs污染均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湄洲湾海域水体中不同种类的POPs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HCHs分布表明该区域存在工业品HCHs和林丹的使用;滴滴涕(DDTs)则以工业早期残留为主并伴有新的污染输入;沿岸的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可能是该海域PCBs的主要来源;PAHs主要来源石油源,这与该海域密集的油码头与频繁的船运有关.依据目前的环境控制标准判定,湄洲湾海域水体中POPs仅PCBs的浓度有超出风险值限定,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应采取相应的污染物控制与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03.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为一类新型的溴代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纺织品、电路板和建筑材料等领域。随着生产量和使用量的增加,PBDEs已造成全球环境污染,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关注。同时PBDEs的长距离迁移性和难降解性,使其在环境介质中进行富集,从而加重污染。归纳了中国地区PBDEs的监测进展,分别从大气、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PBDEs的污染水平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于我国PBDEs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目前,三氯乙烯(TCE)的大规模使用,已使其成为地下水中分布最广泛的污染物之一.因其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对生物的高毒性作用,而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TCE处理技术中,以生物修复处理技术最经济有效.文章在分析了TCE的性质及其生物降解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去除被污染的地下水中的TCE.  相似文献   
10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问题已成为环境污染中的突出问题.POPs可在食物链中传播并富集,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文章针对其生物富集性,以POPs之-(δ-六六六)为模拟受试物,采用半静态法生物测试,研究该物质在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体内的生物蓄积效应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调查相关生物富集系数BCF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δ-六六六在斑马鱼体内具有时间短、蓄积作用强的生物蓄积效应.通过t-test试验分析,认为达到稳定态后,得到的生物富集系数不因暴露浓度不同、采样时间不同而产生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环境激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激素(环境荷尔蒙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是一类具有高稳定性、难生物降解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因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环境激素类干扰物质的来源、种类及与生物体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它们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通过调查国内环境激素污染问题,指出环境激素污染存在的广泛性,需要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防治环境激素污染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7.
浅谈持久性有机物的特性、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久性污染物对人类的生存威胁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的是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且能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公约中确定了首批禁止使用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详细介绍其分类、性质和危害,及中国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青藏高原大气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趋势、来源和传输特征,应用POPs相对组成探针技术对16个大气被动采样观测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将青藏高原空间尺度上的采样点聚为不同的组,以探讨污染物来源及大气传输过程. 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大气中的HCB(六氯苯)主要来自于本地燃烧,其中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城镇(波密、格尔木、玉树、拉萨、工布江达、拉孜、那曲)具有较高的HCB相对组成(25%~74%). 青藏高原南缘(包括珠峰、然乌、萨嘎)以南亚正在使用的农药——HCHs(六六六)和α-Endo(硫丹)为特征(二者的相对组成之和超过了40%),凸显了南亚污染排放经长距离传输对青藏高原的影响. 剔除HCB影响后,青藏高原中部、东南部河谷地区(鲁朗、拉孜、拉萨、日喀则、工布江达、昌都)及那曲、狮泉河因具有较高的o,p'-DDT相对组成而聚为一组,平均值为40%,表明这些采样点可能受到本地污染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长距离迁移的性质,广泛位于土壤、废水和污泥中。我国目前面临的POPs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由于超临界水修复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毒等优点,在POPs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从超临界水特性、国内外超临界水修复技术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超临界水修复的研究现状、超临界水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提出了超临界水修复关键技术及装备系统,以期为其发展和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2011~2014年每年对泛杭州湾海域36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检测,了解其浓度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组成结构,并通过结构组成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11~2014年该海域沉积物中PAHs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平均含量及其标准偏差分别为(116.03±15.26)×10-9、(106.59±13.90)×10-9、(129.05±14.37)×10-9、(106.10±10.43)×10-9。空间分布上,PAHs高值区主要集中于长江口以及舟山海域附近,近岸区域高于远岸区域,远岸区有个别相对高值区。单体PAH中,菲的含量最高,环数主要分布在3~5环,以高分子量为主;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污染源主要是煤、木柴和生物质的燃烧,部分站位同时受到石油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