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5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安全科学   471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709篇
综合类   2096篇
基础理论   240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496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31.
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生态文明建设、能源安全趋紧、大气污染严重等新的形势变化。作为农业大省,河北省近年来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管理成绩显著,为改善农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增加能源供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新形势下,其农村可再生能源管理也暴露出了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法规政策滞后、缺乏宏观科学规划、资金筹措机制单一、后续监督管理不够等问题,需要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完善规章制度、形成法律体系,制定科学规划、明确目标计划,拓宽融资渠道、稳定资金支持、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后续管理等方面完善管理与政策,以推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2.
减污降碳是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标志,是实现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探究减污降碳政策工具驱动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对于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析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自愿参与型政策工具促进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组合。结果发现:减污降碳政策工具在提升全国环境规制效率方面呈现4种组合模式,且分别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实施效果相匹配,未来将呈现多元政策工具组合协同发力的态势;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在提升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效率中发挥主导作用,中部地区尤为明显;自愿参与型工具则更多依赖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工具发挥政策组合作用,在西部地区发挥效力较弱。不同的环境规制效率驱动效果会带来差异化的政策工具组合,以此为不同地区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33.
镉对南美蟛蜞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镉(Cd)积累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种对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产生诸多影响的环境胁迫因子,光合作用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植物对Cd胁迫的适应特性.通过对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生长过程不同程度的Cd胁迫处理,利用光合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技术,初步观测盆栽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的Cd对南美蟛蜞菊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质量分数与荧光特征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当土壤中Cd质量分数达到5 mg·kg-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明显降低,但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降幅较小,水分利用率WUE则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②随着土壤中Cd的增加,叶绿素a质量分数与叶绿素a/b降低,但叶绿素b变化不明显;③ Cd质量分数达到2 mg·kg-1时,初始荧光Fo与光化效率Fv/Fm变化明显,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量子效率ΦPSⅡ从Cd质量分数为0.5 mg·kg-1起有明显变化.由此看出,Cd对叶绿素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其中光反应中心对Cd胁迫尤为敏感,叶片光合速率和光能转化效率的下降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4.
西双版纳胶-茶群落中茶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茶群落在西双版纳地区有大面积分布,研究该群落中茶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可以为胶茶间作和茶树种植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在自然条件下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了西双版纳低(570 m)、高(870 m)两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胶-茶群落中茶树连体叶片的光合日进程,并对比研究了群落和纯林中茶树叶片的光响应.结果表明,两个群落中茶树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显著低于茶树纯林.两个群落中茶树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均为"单峰"型,高海拔茶树的光量子通量密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低海拔茶树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引起群落中茶树光合差异的主要因素.群落林下光照的增强提高了茶树的净光合积累.在高海拔地区采用以茶树为主的胶茶种植结构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图3表3参24  相似文献   
735.
用野外调查测定和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小叶海金沙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海金沙疯狂生长群落中的温度比正常生长群落高,且温度与其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这两种类型群落内大气相对湿度以及光照差异较小.此外,土壤养分和土壤pH与小叶海金沙的生长速度无明显的关联性.根据研究结果推测:温度可能是小叶海金沙疯狂生长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36.
煤炭生物脱硫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取自城门山,杨桃坞,德兴和云南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生理活性的研究比较,选取了氧化活性较好的德兴菌种做正交试验.应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浸出时间,煤浆质量分数,pH值和接种量这4个因素的组合作用对煤炭生物脱硫效果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在所研究因素的水平范围内,浸出时间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率达到74.21%;pH值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也很显著,影响率为16.80%;接种量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的,其影响率仅为5.27%;煤浆质量分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率最低,仅为1.78%.通过对正交试验的实验结果的直接观察,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获得了三个可能的最优方案.其中通过实验结果直接观察得到的最优方案的脱硫率可达63.80%.  相似文献   
737.
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作用效应及其复杂性.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价格、产业模式、贸易自由化、利率、贴现率、产权、补贴、投资导向、税收、就业及工资等宏观政策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旨在稳定生产与消费、调节市场和提高社会分配有效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资源价格、补贴等,由于人们对其缺乏系统的认识或对政策实施带来的后果预计不足,往往在短期内缓解经济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负作用;②旨在保持宏观经济大局稳定的调控手段如利率、贴现率等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私人与政府均存在短视的社会时间偏好等原因,也可能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不利影响;③一些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贸易自由化、投资导向、就业与工资政策、税收政策等,分别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资源环境的利用与保护.因此应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将环境考虑有效地纳入宏观经济决策体系,以促进中国下一步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38.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全国及各省(市、区)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农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该政策对中国耕地的质量变化的影响却相反,在全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重新审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可行性,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替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根据土地资源区域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等对该政策加以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39.
740.
陕甘宁地块上广泛分布的黄土地层的破坏是黄河水患的主要原因,黄土地层有一定的抗侵蚀能力,但当被开垦时,其抗侵蚀能力会大幅降低,在陕甘宁黄土地层分布区减少,以至最终基本停止农耕而瞠步代之以林草,确系治黄的根本方略,陕北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河泥沙最主要的来源地,但区内黄土地层受侵蚀的状况却具有分带性,北东和北西两组基底断裂构造对其有重要影响,并对毛乌素沙漠的位置以及无定河环形构造的活动状况有一定控制作用,这些都是在陕北开展山川秀美工程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由此得到启迪;在开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减灾工作中,必须首先认识环境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