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91篇 |
免费 | 1899篇 |
国内免费 | 218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18篇 |
废物处理 | 352篇 |
环保管理 | 302篇 |
综合类 | 5575篇 |
基础理论 | 1115篇 |
污染及防治 | 1518篇 |
评价与监测 | 259篇 |
社会与环境 | 84篇 |
灾害及防治 | 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50篇 |
2023年 | 358篇 |
2022年 | 404篇 |
2021年 | 462篇 |
2020年 | 388篇 |
2019年 | 406篇 |
2018年 | 312篇 |
2017年 | 344篇 |
2016年 | 451篇 |
2015年 | 462篇 |
2014年 | 477篇 |
2013年 | 494篇 |
2012年 | 532篇 |
2011年 | 495篇 |
2010年 | 429篇 |
2009年 | 485篇 |
2008年 | 439篇 |
2007年 | 395篇 |
2006年 | 399篇 |
2005年 | 334篇 |
2004年 | 280篇 |
2003年 | 254篇 |
2002年 | 212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针对无锡市某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厂采用的倒置缺氧好氧(anoxic/oxic,A/O)工艺,分别构建了碳(以化学需氧量计,COD)、氮、磷等关键元素平衡系统。进而,通过对各生物处理单元进出水中碳、氮、磷等主要指标的跟踪监测,研究了系统中关键元素碳、氮和磷物料的流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去除碳、氮、磷效率,并提出优化工艺参数策略。结果表明,生物处理单元对碳和氮的有效去除率分别为59.66%和53.60%,通过剩余污泥排出的磷为54.80%。实际工艺操作参数分析表明,可通过降低硝化液回流比和硝化罐溶解氧浓度,进一步提高系统中生物单元对碳、氮和磷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52.
通过一步溶剂热合成法合成Bi2MoO6/BiOBr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BET比表面积测定仪等对该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投加量、pH、吸附时间、浓度和温度对Bi2MoO6/BiOBr复合材料吸附罗丹明B(RhB)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吸附能力随pH和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20 mL 90 mg·L-1罗丹明B溶液中,当吸附剂投加量为1 g·L-1时,5 min内RhB去除率达到82.3%,1 h内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达到93.2%,分别为同等条件下Bi2MoO6单体的4.4倍和BiOBr单体的4.0倍。同时,该复合材料的最大吸附量达182.48 mg·g-1,其用于处理染料废水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3.
矿化效率是VOCs光催化净化技术应用的关键指标。为提高光催化剂对VOCs的矿化性能,以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为模板剂在P25表面诱导生长微孔TiO2形成同质多孔吸附层,分别得到多孔-晶体TiO2复合材料P25-A和P25-B,利用透射电镜(TEM)、氯气等温吸附脱附和表面光电压谱(SPV)等手段表征其物理结构及光生载流子分离行为,以甲苯为VOCs代表研究材料的吸附和光催化氧化特性。结果发现,同质吸附层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吸附性能,P25-A和P25-B的甲苯平衡吸附量分别是P25的1.9和2.4倍。其中邻苯二胺诱导生成的同质吸附层同时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表现出明显的吸附与光催化氧化的协同效应,对甲苯的矿化效率相比P25提高了270%。 相似文献
254.
以消化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2+浓度、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Fe2+促进消化污泥凝聚性能的影响,采用扩展的DLVO理论(EDLVO)探讨了污泥絮体凝聚过程中结合能的变化特征,并对典型条件下各层胞外聚合物(EPS)的三维荧光谱图(EEM)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2+促进消化污泥凝聚的最佳化学条件为Fe2+浓度50 mmol·L-1,pH=7.57(原始值),离子强度0.01 mol·L-1。在最佳Fe2+浓度或pH下,Fe2+促进污泥凝聚的主要作用为:增大Zeta电位、提高絮体粒径和密实程度、增强疏水性和降低污泥絮体间的能垒;在最佳离子强度下,提高絮体粒径和密实程度是促进污泥凝聚的主要作用;离子强度的增加并未降低污泥位能曲线的能垒。EEM证明,Fe2+主要与污泥EPS中slime层结合以促进污泥凝聚,主要结合物为蛋白质A、可见富里酸和紫外富里酸。 相似文献
255.
实验从焙烧温度、使用寿命考察了MoO3/ZrO2-TiO2催化剂催化水解HCFC-22的性能。实验同时考察了水解温度、水蒸气浓度等反应条件对HCFC-22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0℃焙烧的MoO3/ZrO2-TiO2固体酸催化剂在催化水解温度为330℃,水蒸气浓度为76.58%时对1.00 cm3·min-1的HCFC-22的降解率可达到96.21%,主要降解产物为CO、CO2、HF、HCl和少量CHF3。且该MoO3/ZrO2-TiO2催化剂在连续反应60 h后HCFC-22的降解率仍保持在82.00%以上。XRD表征表明,MoO3/ZrO2-TiO2催化剂的主要结构为四方晶相的Zr(MoO4)2掺杂锐钛型的TiO2。 相似文献
256.
研究了Mn2+协同Fe3+-EDTA络合体催化类Fenton反应,在中性pH条件下对水中新兴污染物卡马西平的降解情况.考察了Mn2+∶Fe3+、EDTA∶Fe3+和H2O2∶Fe3+的物质的量比率、Fe3+浓度和初始pH等关键因素对卡马西平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存Mn2+能够显著增强Fe3+-EDTA络合体催化类Fenton反应体系的氧化能力.在0.1 mmol·L-1Fe3+、EDTA∶Fe3+为2∶1、Mn2+∶Fe3+为1∶1、H2O2∶Fe3+为150∶1和pH 7.0的条件下,经过20 min反应时间,卡马西平的降解率能够达到100%,表观降解速率常数达到0.6374 min-1.其增效机理是通过Mn2+-EDTA与H2O2反应促进O2·-的产生,进而加速还原Fe3+-EDTA至Fe2+-EDTA,间接提高HO·的产生速率.研究结果能够为水中卡马西平的有效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7.
258.
259.
采用静态条件,考察了超声波对活性炭上Zn2+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超声作用下,活性炭对Zn2+的吸附率均随Zn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该吸附过程属于优惠吸附, Langmuir模型能更好描述该过程,超声的引入对活性炭吸附Zn2+有一定抑制作用.脱附研究发现,在蒸馏水介质中,Zn2+脱附率仅为2.11%,加入超声后Zn2+的脱附率提高至20.8%,添加NaOH后脱附率明显增加,有/无超声作用下的脱附率分别为40.1%和33.1%.动力学分析表明,Zn2+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脱附均符合2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260.
2,4-二氯苯酚诱导鲫鱼活性氧(ROS)的产生及其分子致毒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α-苯基-N-叔丁基甲亚胺-N-氧化物(PBN)为自旋捕获剂,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自旋捕集技术研究了在2,4-二氯苯酚(2,4-DCP)胁迫下,2、4、8、24、72h后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体肝脏活性氧的产生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2,4-DCP能引起鲫鱼肝脏中·OH的产生(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其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8h时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降低,直至72h降至对照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与·OH产生动力学趋势一致,暗示·OH可能由O2·-生成.GSH/GSSG比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表明,机体处于氧化应激态.鲫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自由基产生的动力学相比滞后16h,表明脂质过氧化可能由·OH诱导产生.本研究表明,·OH对2,4-DCP的响应比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脂质过氧化更直接、更快速,有可能成为指示水生生态系统中2,4-DCP污染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