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篇 |
废物处理 | 22篇 |
环保管理 | 19篇 |
综合类 | 85篇 |
污染及防治 | 41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水力旋流分离器具有分离效率高、简单可靠、绿色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分离场景,特别是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得到诸多关注。概述了运行操作参数(进料流速、进料浓度、进料压力)、结构设计参数(溢流管插入深度、底流管直径、回流角)、旋流器构型种类(W型、抛物线型、圆柱形)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优化操作参数可增强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溢流管插入深度与圆柱体横截面直径比值(L0/D)为1.0时产生的流场更有利于分离;底流管直径存在最佳设计范围;旋流分离器与水源热泵联用吸入角为90°时效果最好。水力旋流器的分离作用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起到改善微生物聚集体性能(如提高污泥水解速率、提升沉降性能)、分离特定颗粒态微生物(如厌氧氨氧化菌颗粒污泥)、去除或回收特定密度物质(如悬浮有机物、泥砂、金属颗粒)等诸多作用,为水力旋流器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拓展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54.
采用FLUENT模拟技术,应用可靠的物理模型、划分结构化网格,选用合理的模拟方法,对两种不同结构分离器单相流场和油气水三相分离效率开展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结构分离器切向速度流场衰减速度均较慢,采用渐缩式内筒结构的"2"型分离器切向速度对称性、极大值均优于"1"型分离器;两种结构分离器均存在两组"零轴速包络面",不利于分离器收油操作,需设计特殊的收油装置、收油结构;两种结构分离器分离效率均随处理量、溶气水量、分流比以及溶气比的增加而增加,但"2"型分离器分离效率明显高于"1"型,"2"型分离器溶气水量、分流比最优值明显小于"1"型分离器。 相似文献
55.
几种碱性废渣脱硫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吸收瓶为实验装置研究了几种碱性废渣的脱硫容量。实验结果表明 ,电石渣、碱渣、废大理石和石灰石的脱硫容量分别为 0 85、0 75 ,0 6 2和 0 5 8gSO2 g脱硫剂。旋流板塔试验主要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入塔浆液pH值越大 ,液气比L G越大 ,脱硫率η也越高 ;入塔SO2 浓度y0 越高 ,脱硫率η越低。模拟工业试验结果表明 ,对电石渣和碱渣 ,控制浆液pH >7,L G =2~ 3L m3时 ,η可达 6 5 %以上 ;对废大理石和石灰石 ,控制浆液pH为 6 5 ,L G =4~6L m3时 ,η可达 6 0 %以上。从以上结果来看 ,作为脱硫剂 ,电石渣脱硫效果最好 ,碱渣次之 ,最后是废大理石和石灰石。电石渣和碱渣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57.
目前氨水作为脱硝还原剂用于燃煤锅炉SCR脱硝国内尚未普遍使用,尤其在大机组上的应用经验较少。通过对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总结了运行经验,为氨水还原剂在大机组SCR的脱硝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针对目前注聚油田污水处理流程存在的设备脏堵严重、处理不达标的问题,提出利用微气泡旋流气浮选设备进行含聚污水的处理。文中对微气泡旋流气浮选设备的原理、工艺流程进行阐述,通过联调,设备处理效果良好,除油率平均为86.12%,COD平均去除率20%,悬浮物去除率为94.7%,罐内浮选出污油泥自动导出,避免了设备的堵塞。 相似文献
59.
玻璃建材厂含氟废气处理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旋流板塔处理含氟废气,氟化物平均浓度从1085mg/Nm3降至75mg/Nm3,二氧化硫从7955mg/Nm3降至1263mg/Nm3,平均去除率氟化物为93%,二氧化硫841% 相似文献
60.
提出了双程旋流板设计的基本准则、主要几何结构之间的关系、气体流量分布,同时研究了该结构的盲板半径、内程气体与外程气体间隔板半径以及旋流板外圈最大半径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内外程流量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