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65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111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1152篇
基础理论   253篇
污染及防治   288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絮凝剂在废水处理的应用概况,作用机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聚硅酸硫酸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硫酸氯化铝铁(PSiAFCS),用PSiAFCS处理以硅藻土为原料配制的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n(Al3+):n(SO4-2)=11、PSiAFCS加入量为2.5mg/L、废水pH为6.0~11.0,温度为60℃、静置时间为20 min、废水初始浊度为50.00~500.00 NTU的范围内,PSiAFCS的絮凝效果良好,浊度去除率大于96%.PSiAFCS对赣江水的浊度去除效果优于聚硅酸氯化铝铁(PSiAFC)和聚合氯化铝(PAC).PSiAFCS加入量为2.5 mg/L时,水样的剩余浊度最低,为0.52 NTU,浊度去除率达98.27%,达到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浊度小于1.00 NTU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无机氮湿沉降规律及大气输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2007年3~11月广东中山市横门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珠江口氮湿沉降特征及其来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横门降水中NH+4-N和NO-3-N的降雨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62和0.41mg·L-1;其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秋季最高,其次是春季,夏季最低.降水NH+4-N和NO-3-N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利用气团轨迹后推以及天气形势得出,横门陆地性降水氮浓度最高,海洋性降水氮沉降通量最高.云下气团分类结果表明,海洋性NE类气团对横门无机氮湿沉降的输送负荷最大.  相似文献   
14.
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2-乙烯基吡啶(2-VP)为共聚单体合成了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2VP),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w(2-VP)为1.0%、w(DAC)为30%、活性污泥pH为5、P(AM-DAC-2VP)加入量为25mg/L时,P(AM-DAC-2VP)对本实验的活性污泥絮凝能力最强,上清液透光率为92.1%;P(AM-DAC-2VP)比同条件下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絮凝剂聚硅酸锌铁(PZFSiC)的研制和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模数水玻璃溶液中加入酸制备出聚硅酸,再引入适量的金属离子M(Zn、Fe),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无毒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锌铁(PZFSiC).探讨了M与SiO2不同浓度比和不同pH值对PZFSiC的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找出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两种不同的水样进行了絮凝实验,确定出水处理中最佳絮凝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ZFSiC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在使用PZFSiC时,适应的pH范围广.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大而致密的絮体,沉降迅速,浑浊度去除率超过98%,COD去除率达93%.处理后的废水,出水水质好,水样澄清透明.在与同类絮凝剂对比实验中,效果优于PZSiC和PFSiC.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喷射无机纤维防火护层材料的组成、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和试验标准,讨论了喷射无机纤维防火护层材料在火灾中的喷射无机纤维变化过程,揭示了喷射无机纤维防火护层材料的防火保护机理与隔热原理.并提出了喷射无机纤维防火护层材料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是驱动土壤氨氧化过程的"引擎".氨氧化过程在土壤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排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机无机肥配施是实现化肥零增长和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途径,但在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菜地土壤AOB和AOA对氨氧化过程的相对贡献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选择性抑制的方法(辛炔和乙炔)区分有机肥添加近3年后(2016年10月—2019年5月)AOB和AOA在氨氧化过程中对碱性菜地土壤N2O和NO产生的相对贡献.试验共设5种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单施尿素(N)、单施有机肥(M)、50%尿素+50%有机肥(M1N1)和80%尿素+20%有机肥(M1N4).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M1N1和M1N4)可显著增加土壤电导率、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培养试验发现,与N处理相比,M和M1N1处理分别使N2O排放量增加100.7%和38.8%,NO排放量增加77.9%和42.8%,AOB基因丰度增加16.6%和10.2%,同时,AOB对N2O排放的相对贡献增加6.5%.相反,M1N4处理分别使N2O和NO排放量降低19.3%和4.8%,AOB基因丰度降低37.5%,同时,AOB对N2O及NO排放的相对贡献分别降低7.8%和7.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N2O和NO累积排放量与土壤AOB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AOA基因丰度无显著相关性.有机无机肥配施下AOB是氨氧化过程的主要驱动者,适当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即M1N4)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AOB对碱性菜地土壤N2O及NO排放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18.
无机纳米材料吸附分离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机纳米材料特殊的理化性质,综述了纳米氧化物、纳米含氧酸盐和碳纳米管等无机纳米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中的研究进展。提出应对纳米材料进行负载、修饰或功能化研究,制备高性能的复合纳米材料,提高其稳定性和选择性;寻求更经济可行的制备方法,降低纳米材料的生产成本,逐步实现产业化;深入研究纳米材料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机理;在辐射效应对纳米吸附剂的结构稳定性影响方面开展研究,并与现有方法作比较,评价其应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及晶貌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通过对铝,铁水解共聚物的合成制备及其水解共聚合过程电位滴定的研究,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共聚物样品的晶貌观测,nAl/nFe的点能谱及结构组成的红外光谱测定,对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及其晶形貌象,共聚作用进行了研究及讨论,为深入研究铝无机共聚溶液体系化学形态组成及其絮凝剂的提供了的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天津近岸海域大气颗粒物无机组分季节变化及源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2007年在天津近岸海域分4个季节走航采集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以及元素、离子和碳等化学组成,并应用富集因子以及特征化合物比值对其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天津近岸海域TSP,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94.98±3.95),(279.87±17.53),(205.50±38.13)μg/m3,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颗粒物浓度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 TSP、PM10和PM2.5中总元素浓度分别为48.76, 47.94,32.08 μg/m3. TSP中含量最高的离子是Na+, PM10和PM2.5中含量最高的离子是Cl-. 3种不同粒径中OC浓度秋、冬两季均明显高于春夏两季. Al/Fe的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春季TSP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尘,秋、冬季PM10和PM2.5主要受燃煤的影响. Cu、Zn和Pb的富集系数较高,其中Pb在冬季PM10中富集达到最高为741.3. NO3-/SO42-的变化范围为0.28~0.85,春夏季该比值较高于秋冬季,反映了该海域同时受燃煤与机动车污染的影响.OC/EC变化范围为2.13~5.58,表明该海域气溶胶中存在着大量二次有机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