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1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1491篇
安全科学   895篇
废物处理   197篇
环保管理   271篇
综合类   3501篇
基础理论   813篇
污染及防治   539篇
评价与监测   365篇
社会与环境   126篇
灾害及防治   284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8 毫秒
871.
为了探索培育高产粮田的施肥模式,实现氮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效益,以华北平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 L.)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7─2011年4个轮作季,探讨不同的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试验以处理A(当地传统管理)作为对照,从测土确定施肥量、按作物生长发育明确施肥时期、合理分配各时期的养分配比及增施有机肥等方面改变传统施肥模式,设置3种高产施肥培育模式,分别为处理B(现有高产田推荐管理)、处理C(高肥料投入管理)和处理D(水肥高效管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4个轮作季的总产量以处理D为最高,达75430 kg·hm-2,其次是处理C为75166 kg·hm-2,当地传统的产量最低。冬小麦季的吸氮量为处理C和D显著高于A处理,分别高出444.78 kg·hm-2和310.20 kg·hm-2,但与处理B无显著差异;处理D在夏玉米季的吸氮量为776.75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的氮肥偏生产力值最高为38.21,处理D为36.71,处理A和C均为28.33。各处理经过4个轮作季后,土壤硝态氮均在120-160 cm出现累积峰,A、B、C和D的硝态氮峰值分别为58.65、28.98、105.89、45.29 mg·kg-1。在0-100cm土层,处理B的硝态氮累积量达到144.22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C、D;所有处理在100-200 cm土层均出现较高的硝态氮累积,处理C高达1021.19 kg·hm-2;0-400 cm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724.27、711-92、1324.30、730.70 kg·hm-2。处理A、B、C、D在耕层土壤氮素的表观损失分别为1298.95、653.18、1236.39和718.43 kg·hm-2,处理B、D显著低于处理A、C,D和B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处理D是培育高产的理想施肥模式,合理的施肥量、科学的施肥时期以及有机无机的合理配比是达到高产、提高肥效和环境友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2.
地下水的致灾效应及异常地下水流诱发地质灾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下水是诱发和触发近地表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与防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灾害过程中地下水的地质-力学作用一般原理和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地质体水敏性和水敏结构的概念,尤其对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揭示了两类典型的极端情况下地下水触发地质灾害的特殊机理。一类是大型顺层滑坡发生过程中的地下水的“水垫-楔裂”效应;另一类是深埋长隧道中,地下水在高强度水头压力作用下的“劈裂”效应。两类效应在西南地区斜坡地质灾害和深埋长隧道的修建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73.
研究了挥发时间、温度和气流量对农药甲胺磷在水-气界面挥发行为的影响.挥发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利用保留值定性,以外标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气流量增大,使甲胺磷挥发量增大较快,二者是影响甲胺磷挥发的主要因素;挥发时间在4 h之内对甲胺磷挥发量影响较大,4 h之后基本无影响.通过试验还研究了甲胺磷在水-气界面的挥发动力学.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甲胺磷在水-气界面挥发的动力学模型,比较实验值与动力学模型计算值,二者基本吻合,相对误差≤5%,这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预测甲胺磷在水-气界面的挥发行为.  相似文献   
874.
煤矿人为失误的原因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设备的可靠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比例快速上升.掌握人为失误的原因,进而控制人为失误的发生是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对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新庄矿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煤矿人为失误的原因,提出了控制人为失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75.
马钢在“十五”结构调整的同时,注重从源头做起,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工作,加强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不断改善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条件,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在企业产量大幅攀升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十五”期间,新建投产的20个项目在投产期间未发生工亡事故,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76.
大脑反应时即大脑反应的时间,指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于人的机体后到大脑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大脑反应时越短,人躲避事故的几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877.
2,4-二氯苯酚低浓度长期暴露对鲫鱼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张景飞  王晓蓉 《环境科学》2003,24(5):136-140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低浓度2,4-二氯苯酚(2,4-DCP)长期暴露(40d)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体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Px)活性、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可被显著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0.005mg·L-1 2,4-DCP污染胁迫下即被显著诱导;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几乎持续受到抑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则先受到抑制后逐渐回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变化较小,仅在2个低浓度组中有轻微诱导.GR、GSH,尤其是SOD,对2,4-DCP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2,4-DCP污染的一项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78.
二氧化钛颗粒的制备及其脱硫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永刚  李大骥  黄震 《环境科学》2003,24(1):147-151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不同烧结温度(340℃,440℃,540℃,640℃)下制备了4种多孔TiO2颗粒,X射线衍射法(XRD)测得4种样品的晶相均为锐钛矿型.低温77K氮气吸附法计算4种样品的比表面积为79~124m2/g,平均孔径56.8~254.8 A.电子扫描电镜分析了样品的表面结构为多孔高孔隙率结构在固定床中对4种样品进行动态脱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540℃时制备的样品品质较好,每g TiO2颗粒可吸附38.9mg的SO2.以SG 540样品为例,研究了固定床中吸附温度,气相中SO2的浓度以及气体流速对其脱硫吸附性能的影响.与活性炭、沸石物理吸附剂比较,TiO2颗粒具有较高的脱硫吸附能力.FTIR红外光谱分析法,结合加热脱附试验的结果,得知TiO2颗粒吸附剂脱硫的机理主要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879.
杨炼卿  许铭  马成龙  戴彩岩  赵红  龙昭岳 《灾害学》2024,(2):208-211+234
为快速制定救援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种多词共现分析方法将灾害应急任务从历史发生的灾害案例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预处理好的文本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应急任务集。然后利用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算法提取案例文本中的频繁项集作为共现词集,分析解释共现词集与应急任务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Gephi软件将共现词语网络可视化,进一步分析应急任务中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事故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将暴雨-地质灾害事故案例文本中的应急任务提取出来,并通过网络可视化分析发现,在救援过程中,应急任务之间是联动配合的一个体系,协调好各个应急任务能缩短应急响应的时间,为制定或完善救援行动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0.
在双搅拌反应釜中研究了位阻胺2-氨基-2-甲基-1-丙醇(AMP)与甘氨酸钠(SG)混合溶液吸收CO2的性能.实验温度293~313K,混合溶液的浓度为AMP(1.5kmol/m3)+SG (0.2,0.4,0.6,0.8kmol/m3),SG浓度每增加0.2kmol/m3,200min内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提高11.47%,10.07%,9.18%和5.33%.与AMP单一溶液相比,混合溶液在200 min时的吸收容量增加了11.5%~41.1%.在293~313K,吸收速率随温度上升而提高.使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再生实验,得到1.5 kmol/m3 AMP + 0.6 kmol/m3 SG混合液的最适再生温度为378K.AMP + SG混合溶液的再生效率高于单一SG溶液及AMP + MEA/DEA混合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