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9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3018篇
安全科学   698篇
废物处理   1062篇
环保管理   1135篇
综合类   10088篇
基础理论   1060篇
污染及防治   2607篇
评价与监测   672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939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811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693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852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705篇
  2004年   709篇
  2003年   790篇
  2002年   713篇
  2001年   535篇
  2000年   497篇
  1999年   459篇
  1998年   413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377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330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7 毫秒
991.
综述了厌氧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并对厌氧工艺与好氧工艺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厌氧工艺的特性;阐释了厌氧工艺的应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厌氧流化床反应器(AFBR)、上流式厌氧滤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复合厌氧反应器。  相似文献   
992.
干热河谷林地燥红土固碳特征及"新固定"碳表观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固碳能力及所固定碳的稳定性受到极大关注.基于土壤密度分组和酸水解技术,对比研究了1991年营造的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林不同阶段(1991、1997、2003和2010年)土壤及其物理和生化组分中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造林19 a后林地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40 kg.m-2和0.99kg.m-2.研究期内(1991~2010年)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平均固碳速率分别为37.89 g.(m2.a)-1和16.84 g.(m2.a)-1,且土壤呈现加速固碳特征.2003年林地表层重组有机碳分配比例为71.44%,显著高于2010年(67.99%).2003年林地表层或亚表层轻组顽固性碳指数显著高于重组,但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轻组顽固性碳指数.2003~2010年间燥红土"新固定"碳中57%~70%受物理保护,33%~49%为生化稳定性碳.研究揭示出干热河谷人工林燥红土具备较大的固碳能力.受物理保护碳的生化稳定性低于非保护碳,其稳定性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染料废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分析了其去除原理和工艺优缺点,提出了未来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走向——高效、经济、适应性强、清洁性的废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94.
亚麻废水是一种较难降解的废水,采用气浮-完全推流曝气工艺和UASB法处理亚麻加工厂废水,从能耗、工艺特点、运行管理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气浮-完全推流曝气工艺在处理此类废水中可收到良好成效,且废水处理成本为0.6-0.7元/m3。  相似文献   
995.
制药废水组成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污水CODcr浓度达10000mg/l,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本中采用催化氧化预处理+水解酸化+UASB+接触氧化+炭滤吸附的工艺流程,通过改善细部参数及改良配套设备设计,提高了各单元去除效率,降低了能耗及处理成本,出水CODcr浓度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6.
节能降耗,产学研应用合作走进高校,探索科研、人才培养,节能应用、宣传推广的有机结合,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兼职教授聘任仪式于2012年5月8日在天津工业大学会议室召开,会议聘请《资源节约与环保》杂志总编俞宁为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兼职教授。校方领导与与部分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教师参加了聘任仪式,并颁发了聘书。学校对俞宁总编加盟天津工业大学校表示热烈欢迎。天津工业大学现在正处在提高办学学科水平、加快产学研综合建设的发展阶段,天津十二五发展规  相似文献   
997.
研究采用铁为阳极电化学法处理直接黄11染料模拟废水脱色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影响因素包括:电流密度、pH值、染料浓度和电解质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大有利于染料废水脱色,但能耗消耗大;初始溶液在中性条件下不仅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而且脱色能耗较低;随着染料初始浓度增加脱色率和脱色能耗降低的趋势;随着电解质浓度升高染料脱色率下降的趋势,脱色能耗先减少,然后缓慢增大。在染料初始浓度50 mg/L、pH值为7.11、电流密度2.083 mA/cm2、电解质Na2SO4浓度0.01 mol/L、温度20℃、搅拌速度600 r/min、电解时间60min条件下,脱色率达到92.2%,脱色能耗1.709 kW.h/kg染料。  相似文献   
998.
实验使用混凝-氧化法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采用混凝-氧化法不仅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颜色,而且也能去除大部分的CODCr,去除率在60%~70%左右。本研究采用混凝沉淀与氧化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实验,着重研究了有关工艺条件与CODCr去除率的关系。用混凝-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确定最佳混凝和氧化条件。实验中考察了pH值、混凝剂加入量、沉降时间、氧化剂加入量和氧化时间等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童莉  贾学桦  姜华  曹亮  王立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12):121-125,138
2008年6月颁布的《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与原标准(GB 3544-2001)相比,增加了控制排放的污染物项目,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也大幅提高,传统的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调研及现场监测的资料和数据,提出目前制浆造纸企业通过有效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增加废水三级深度处理流程,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但不可避免会增加企业建设和运营成本,大中型制浆造纸企业尚可接受,对小型企业的冲击则相对较大。同时提出目前制浆造纸企业废水处理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尚需通过制定技术规范、强化环境监管、深入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等多方面对策,优化制浆造纸行业结构调整,确保行业污染物减排。  相似文献   
1000.
实验室自行研发的PVDF/PMMA/TPU共混体系的五孔支撑膜具有高强度耐冲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中空纤维膜的断丝情况。将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MBR工艺流程,采用自主研发的五孔膜制成帘式组件,用于处理经水解酸化后的印染废水。实验讨论了水力停留时间,曝气强度和污泥浓度对于出水水质的影响,最后确定最优的操作条件为:MBR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 h,曝气强度为2.45 m/m.h,污泥浓度为4 50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