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7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8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26篇 |
综合类 | 242篇 |
基础理论 | 21篇 |
污染及防治 | 13篇 |
评价与监测 | 19篇 |
社会与环境 | 20篇 |
灾害及防治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系统中多种不确定信息共存的特点,将集对分析理论引入湖泊富营养化评价领域。先初步计算出评价样本与评价指标间的联系度,再对评价样本做进一步地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以判断评价样本的等级。然后将信息熵引入评价模型,利用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熵权法赋值的集对分析模型,最后通过置信度准则得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等级。将该模型运用于2011—2012年广州市白云湖的富营养化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2年白云湖富营养化严重;2011年1月白云湖富营养化情况最为严重,处于重富营养状态,2011年8月后白云湖富营养化程度略有降低;西湖富营养状况总体上较东湖严重。通过与现有评价方法的对比表明,基于熵权法赋值的集对分析模型的评价结果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32.
天津PM10和NO2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YSPLIT模型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用聚类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抵达天津的逐日72h气流后向轨迹按不同的季节进行归类.并利用相应的PM10和NO2浓度日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气流轨迹对天津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运用潜在源贡献(PSCF)因子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法分别模拟了不同季节PM10和NO2潜在PSCF和CWT.结果表明,不同方向气流轨迹对天津PM10和NO2潜在源区分布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天津PM10和NO2日均浓度最高值对应的气流轨迹均集中在冬、春和秋季等来自内陆的西北气流;夏季影响天津的气流轨迹主要来自西北和东南方向,对天津PM10和NO2的日均浓度贡献较小.天津PM10和NO2的PSCF与CWT分布特征类似,最高值主要集中在天津本地以及邻近的河北省和山东省,是天津这两种污染物主要潜在源区. 相似文献
533.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80-88
文章针对2019年12月长沙市冬季气象数据和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在线监测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通过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NCEP的GDAS气象数据对12月及污染过程的3个阶段逐时72 h气流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揭示长沙市冬季PM_(2.5)的潜在源区及其贡献特征。结果表明:12月长沙市PM_(2.5)平均浓度分别为77.12μg/m~3,其中阶段Ⅱ(185.9μg/m~3)阶段Ⅰ(80.9μg/m~3)阶段Ⅲ(59.1μg/m~3),相关性分析和特征雷达图表明,污染过程以一次颗粒物的排放为主;风速上升过程长沙市PM_(2.5)污染方位由西南方向南方转移,不利气象条件促进了污染过程PM_(2.5)的积累和爆发;聚类分析显示长沙市12月来自湘鄂交界处的轨迹3最频繁,来自福建和广东的轨迹4携带PM_(2.5)浓度最高。阶段Ⅰ偏燃煤型污染显著,受安徽、江西和湖南3个省份的气流轨迹影响;阶段Ⅱ偏二次型污染受福建和广东气流轨迹影响;阶段Ⅲ转变为偏综合型和其他类型污染,与北方气流占比相对阶段Ⅱ上升有关,主要受来自江西和福建交界处的轨迹1影响浓度和占比均为最大;WPSCF和WCWT结果显示,长沙市PM_(2.5)浓度的主要源区位于湖南西南、北部及广东、湖北等地。 相似文献
534.
基于环境质量监测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对某一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对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以环境质量监测为基础,通过征求专家意见确定了能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特性的指标及其权重,建立了区域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并用此综合评价体系对四川省6个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了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简单、方便、适用性强且易于操作,为科学地评价和考核区域环境质量提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35.
536.
537.
模糊数学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模糊数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将模糊数学理论的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等概念引入水质评价中,用矩阵分析的方法构成模糊综合评价模式.通过建立多个污染评价因子的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等模糊集合,根据各污染因子对水质的影响差异确定其权重,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和加权平均原则相结合,对荆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荆州市地面水污染相当严重,有机物污染占主导地位;主要污染来源是生活污水及造纸、纺织、印染废水的直接排入,结论符合实际情况.同时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38.
539.
权重值的确定是安全性评价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评价结果的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为了解决在多层次评价体系中间层和顶层权重无法由熵值法直接求得的不便并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尝试将基于熵的TOPSIS安全评价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将主观评价意见定量化,根据量化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取各因素的主观权重,然后利用信息熵值得到客观权重,最后将二者进行折衷处理,在客观熵权基础上融入主观意见,并引入综合指数的概念来协助计算多层次评价体系中间层和顶层客观权重,通过实例应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与目前广泛采用的模糊综合评比结果基本一致,解决了多层次评价结构中权重值不易获得的问题。这对于具有多层次体系的安全评价方法不失为一种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40.
利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2011~2017年黑碳气溶胶(BC)逐小时质量浓度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研究了阿克达拉站BC不同时间尺度浓度特征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阿克达拉站2011~2017年BC呈波动下降趋势,BC清洁程度较高;BC浓度呈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398.85±189.35) ng/m3>冬季(389.89±105.94) ng/m3>夏季(272.07±90.07) ng/m3>秋季(269.52±68.07) ng/m3,自然因素为BC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基本呈单峰分布;阿克达拉站BC潜在源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后向轨迹,WPSCF和WCWT分析都表明,春季潜在源集中于俄罗斯南部与新疆交界处的阿尔泰山北麓,秋季潜在源为新疆北疆经济带,冬季BC多受境外排放源影响.BC污染控制需要区域环境合作,实现联防联治,尤其是加强跨境污染源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