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皆伐后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皆伐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林地土壤(δ0-20cm)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皆伐后林地土壤生生物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增强的幅度以水解酶活性为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下降,速效养分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呈下降趋势;土壤交换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变差。表5参10  相似文献   
42.
皆伐炼山对林地养分元素资源迁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林地皆伐火烧后生物量和养分元素资源迁移状况。结果表明:皆伐后移出林地生物量占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80%以上,移出林地养分元素Ca、Mg占林地地上部分Ca、Mg60%以上,N、P、K则低于50%;采伐剩余物在火烧过程中N损失率高达95%,P、K、Ca、Mg损失相对较少;火烧后表层土壤N、P有一定损失,Ca、K、Mg则有所增加。皆伐火烧基本上将整个林分生长期所积累起来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养分元素全部迁移出林地。  相似文献   
43.
长江上游陡坡耕地退耕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长江上游属于25°以上的陡坡退耕还林地面积达170万hm 2,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实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陡坡耕地的形成原因与危害,以及退耕的难点与有利时机,并探讨了详细分析了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4.
根据天地生相互作用原理,针对地球自转因子的多年变化情况以及与在此期间森林火为灾情的关系的研究,揭示了森林火灾和地球自转有密切的联系,为林火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
长江上游陡坡耕地退耕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上游属于 2 5°以上的陡坡退耕还林地面积达 170万hm2 ,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 ,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实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陡坡耕地的形成原因与危害 ,以及退耕的难点与有利时机 ,并探讨了详细分析了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6.
采用室内好氧矿化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城市污泥堆肥应用于林地土壤后其氮素的矿化特征,考察了环境因素对其矿化的影响,并通过与尿素对比,评价了污泥堆肥的供氮能力。结果表明,在8%~20%水分含量下,污泥堆肥的潜在可矿化氮量(N0)和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0)均随水分含量升高先增加后降低,而尿素的N0和k0则随水分升高而增加。在10~30℃温度范围内,污泥堆肥的N0和k0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尿素的N0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尿素的k0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对于净氮释放率,污泥堆肥随水分含量升高先增加后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尿素则随水分升高而增加,随温度升高没有明显变化。在同一施肥(以氮计)水平条件下,污泥堆肥和尿素的净氮释放率表现为尿素净氮释放率(93.67%~97.04%)污泥堆肥净氮释放率(67.93%~80.15%),污泥堆肥的肥效释放较尿素缓慢。污泥堆肥和尿素通过矿化作用释放出铵态氮,经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在水分较高和温度较高时,更多的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可能造成潜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47.
宁南山区林地土壤原位矿化过程中碳氮转化耦合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倪银霞  黄懿梅  牛丹  赵彤  闫浩  蒋跃利 《环境科学》2015,36(9):3401-3410
为了解宁南山区典型植被恢复模式之一——人工林地土壤碳氮转化的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运用PVC顶盖埋管法进行1 a的原位矿化培养实验,每隔2个月采样,研究柠条、山桃、山杏林地中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氮、无机氮以及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净矿化速率和微生物固定速率在一年中的变化特征以及碳氮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原位培养过程中,61~120 d碳氮的变化最明显,主要受到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有机碳氮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转化速率显著影响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MBN转化速率,且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柠条地培养一年后土壤微生物商(MBC/SOC)、MBN/SON显著升高,而且净硝化速率、净矿化速率显著大于山桃和山杏.  相似文献   
48.
秦红  任庆水  杨文航  李昌晓 《环境科学》2017,38(5):2065-2073
为研究人工植被恢复后消落带土壤放线菌群落多样性特征,以三峡库区典型城市消落带重庆江北嘴大剧院消落带和乡村消落带忠县汝溪河流域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6月原位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利用限制性末端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方法,对消落带人工恢复植被土壤不同土层的放线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三峡库区城乡消落带人工植被恢复后的土壤放线菌多样性有差异,表现为城市消落带土壤放线菌多样性高于乡村消落带土壤(P0.05),特别是在表层土壤.(2)在城乡消落带中,林地土壤放线菌多样性高于草地,且在土层之间放线菌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3)三峡库区城乡消落带人工植被恢复后的土壤放线菌优势种有差异.(4)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蒙特卡罗置换检验(Monte-Carlo permutation test)表明,城市消落带中含水量、速效氮含量显著影响放线菌群落多样性;乡村消落带中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影响放线菌群落多样性.结论表明在消落带人工植被修复后,城市消落带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均高于乡村消落带,这有可能是人为干扰和土壤养分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49.
王蕊  吴宪  李刚  修伟明  王丽丽  张贵龙 《环境科学》2019,40(12):5561-5569
土壤固碳细菌的CO_2同化作用能够将CO_2转化成有机质,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过程,然而对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下土壤固碳细菌群落丰度和结构变化的了解却非常有限.在此,采用q 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东北丘陵区林地转型耕地后白浆土cbb L细菌群落丰度和结构变化,并探讨了土壤理化因子在群落丰度和结构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耕地土壤细菌的cbb L基因丰度为2. 57×108copies·g~(-1),显著低于林地土壤的7. 30×108copies·g~(-1),但林地与耕地间cbb L/16S r RNA基因拷贝数比无显著差异.与林地相比,耕地土壤cbb L细菌群落的Shannon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而Simpson指数显著升高.系统发育树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 A)均表明林地转型耕地改变了土壤cbb L细菌群落组成.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bb L基因丰度和Shannon指数均与pH极显著正相关,而与AP和NO_3-显著负相关,证明了施肥导致的土壤pH和速效养分改变是造成土壤cbb L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显示,pH、NO_3-、AP和NH_4+与土壤cbb L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显著相关.综上所述,了解土壤cbb L细菌群落对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响应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将为加强我国东北丘陵区白浆土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重建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0.
近30年秦岭山地商洛段林地类型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商洛地区1978年多波段扫描仪(MSS)和1990、2000、2006年专题制图仪(TM)四期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ERDAS软件的监督分类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商洛地区各类型林地的动态变化信息,研究分析了近30年来商洛地区各种类型林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地的总面积由12584.55km2增加到14479.44km2;针叶林、灌丛面积增加,而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面积减少,低海拔地区较高海拔地区变化剧烈.林地破碎化程度严重,且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多数阔叶林被灌丛取代.区域社会经济财力、农民收入及适耕地的多少是林地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