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污泥产生量日益增大.污泥中大量的矿物养分,为林木及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但是污泥中的病原体、重金属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会残留在植物体以及土壤中,并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经稳定化处理后的污泥产品是一种优良的有机肥.较农田而言,林地植物远离人群,且能避开人类食物链.因此,只要控制污泥施用量并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将堆肥污泥施用于林地将成为城市污泥又一可持续处置的出路.  相似文献   
52.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典型人工林地非点源污染输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典型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天然降雨径流过程及泥沙、氮、磷等污染物浓度随径流变化过程的监测,研究公园典型密草林她覆盖下,不同坡形及人工沟渠汇流条件下的径流及污染物浓度、形态和负荷的输出特征.结果表明,相同降雨条件下,林地1的坡长/坡宽比小,径流深度大,林地1坡度较大的草皮型汇流沟渠对径流的削...  相似文献   
53.
用定位观测研究表明,降雨是林地形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机制;特别是通过林冠层的穿透水和树干的径流水,其养分通量平均要比林外雨高80%左右,但在不向的气候条件下和在不同的森林类型里,降雨输入土壤的养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无植被覆盖的坡地上,降雨会造成土壤侵蚀,使土壤养分入不敷出。  相似文献   
54.
大气颗粒物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威胁着城市居民健康。城市林地在削减大气颗粒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不同林分类型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作用有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和华南国家植物园典型城市林地为例,选取火力楠-灰木莲林(Michelia macclurel-Manglietia glauca)、白千层林(Melaleuca leucadendron L.)、湿地松-山油柑-柯林[Pinus elliottii-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Lithocarpus glaber (Thunb.) Nakai]、尾叶桉林(Eucalyptus urophylla S T Blake)、木荷-锥林(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Castanopsis chinensis (Sprengel) Hance)等5种林分类型,分别对林内外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进行人工对比观测,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对大...  相似文献   
55.
围绕耕地、林地与建设用地的占补平衡是兼顾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城市发展需求的土地空间置换制度。然而,“耕-建”占补平衡却造成了大量耕地上山并撂荒的现象,有悖于“藏粮于地”的耕地保护方针。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粮食产能核算模型,剖析山区农业大县万年县补充耕地撂荒特征、成因及粮食产能效应,提出联动“耕-林”占补平衡制度实现空间优化的方案。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万年县补充耕地呈现上山和细碎化趋势,撂荒率约为14.77%。(2)当补充耕地海拔高度>130 m∩斑块面积<0.2 hm2、或所在村常住人口密度<400人/hm2∩斑块面积<0.2 hm2、或临近耕地交通距离>40 m∩斑块面积<0.2 hm2、或海拔高度>110 m∩临近耕地交通距离>70 m时,撂荒可能性较大。(3)可开垦利用为耕地的林地共3 183.39 hm2,其中有林地、其他林地、稀疏林地分别占88.25%、9.74%、2.01%。(4)通过上山...  相似文献   
56.
隆回县征占用林地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隆回县2003—2007年征占用林地情况的基础上,对非法征占用林地情况的形成原因作了全面的分析,并对以后隆回县征占用林地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参5.  相似文献   
57.
波文比在石榴经济林地水热平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地水分蒸散发生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在四水(大气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相互转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波文比自动观测系统分析计算林地水分蒸散对弄清干旱、半干旱山区水量平衡与水循环的基本特征及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雨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太行山的主要特点是干旱贫瘠。因此,如何在林地水分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太行山适宜的树种、合理的林分结构,是解决当前生态工程建设中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段颀  章天乐 《绿叶》2012,(7):56-61
我国林地资源丰富,但既往产权不明晰、配套金融服务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林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以林权抵押贷款为重要表现形式的林地综合金融体系开始逐步形成,而其进一步成熟需要构建林业信息服务平台、森林保险业务、林农合作组织等互补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上海城区不同林地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分四个季度,对上海市建成年代较久的不同林地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捕获凋落物土壤动物9 391只,隶属于2门11纲21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亚纲和弹尾纲,两个类群共占总密度的90.31%,常见类群为双翅目、寡毛纲和等足目,占总密度的的5.29%。不同林地凋落物中土壤动物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F=146.31,P0.01),其中香樟悬铃木林土壤动物密度最高,水杉林密度最低。此外各林地土壤动物季节动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密度-类群指数大小顺序为香樟悬铃木林(4.62)悬铃木林(2.69)香樟杨树林(1.86)香樟林(1.36)香樟水杉林(0.91)水杉林(0.85),该顺序可以较好地表征各林地的群落多样性。CCA分析显示凋落物有机碳、生物量、表土含水量、温度是影响城市林地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类群对环境因子适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0.
红壤丘陵区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进而决定了碳库的稳定性.以林地为参照,分析我国红壤丘陵区农田(水田和旱地)SOC及其活性组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颗粒有机碳(POC)]和惰性组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含量,探讨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旱地和林地相比,水田SOC、 MBC、 POC和MAOC含量均为最高.DOC含量以林地显著高于旱地和水田(P0.001).SOC各组分占SOC的比例,即DOC/SOC、 MBC/SOC、 POC/SOC和MAOC/SOC范围分别为0.22%~0.93%、 1.62%~2.70%、 31.08%~40.00%和43.22%~56.82%.活性组分(MBC和POC)含量与占比趋势一致,均以水田林地旱地.MAOC含量以水田最高、旱地最低,MAOC/SOC则以旱地最高、水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水田、旱地和林地中MBC、 POC和MAOC分别与S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DOC与SOC及其它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旱地、林地中POC与MB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水田、旱地MAOC与MB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POC与MA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POC/MAOC以水田最大,旱地最低.因而,与旱地和林地相比,水田SOC的活性组分比例高、惰性组分比例低,且其活性组分POC与微生物生物量关系不紧密,而惰性组分与微生物生物量显著相关.综上,农业利用显著改变红壤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及其组成,水田虽有利于SOC固持,但其不稳定性组分占比较高,可能容易因不当耕作管理而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