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35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416篇
基础理论   215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磷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对反硝化微生物的活性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反硝化功能基因nir K和nir S是编码亚硝酸还原酶的两种同工酶基因,但是,磷对具有同种功能的nir K和nir S型反硝化菌的调控是否存在差异尚不十分清楚.本文采集严重缺磷红壤性水稻土设置水稻盆栽试验,通过外源添加磷肥设置对照(CK,P:0 mg·kg-1),低磷(P1,P:15 mg·kg-1),高磷(P2,P:30 mg·kg-1)这3个磷添加水平,研究不同磷水平对水稻亚硝酸还原酶基因的组成与丰度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长期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对含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 K和nir S的细菌种群的调控作用有明显差异.不管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含nir S的微生物种群均对施磷水平表现敏感,尤其是高磷(P2)水平,施磷可导致nir S丰度提高2~3倍,同时显著改变nir S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组成结构.相比之下,施磷后含nir K基因的微生物组成结构和丰度变异较小.与非根际土壤相比,高磷水平条件下根际土中nir S的基因拷贝数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缺磷和低磷条件下水稻生长只引起根际土nir S种群组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其丰度与非根际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磷水平条件下nir K的基因丰度和组成结构在根际和非根际土之间几乎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在严重缺磷水稻土中加施磷肥会显著提高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中nir K和nir S型反硝化菌数量,并改变其种群组成结构,且nir S比nir K型种群响应更敏感.不同磷水平条件下的水稻根系生长均显著改变了根际土壤中nir K和nir S种群组成结构,但除了在高磷水平条件下显著增加了nir S丰度外,对nir K和nir S丰度均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施肥对土壤反硝化过程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0.1 mg/L、1 mg/L、5mg/L、10 mg/L、20 mg/L)铀胁迫下香根草光合色素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非酶物质(非蛋白巯基NPT、谷胱甘肽GSH和植物络合素PCs)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铀质量浓度为0.1 mg/L和1 mg/L时,可促进香根草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的增加,但随铀质量浓度增加,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逐渐下降.铀胁迫诱导香根草体内MDA含量、POD活性和CAT活性呈明显升高的趋势,SOD活性则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质量浓度铀胁迫对香根草根部NPT、GSH和PCs含量无明显影响,铀质量浓度为0.1 mg/L时香根草根部NPT、GSH和PCs含量略有增加;随铀胁迫质量浓度增加,叶片内GSH含量逐渐下降,NPT和PCs含量则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3.
微塑料能成为其它环境污染物(比如重金属)潜在的转运载体,因此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为探究植物促生细菌VY-1缓解高粱微塑料和重金属复合污染胁迫机制,通过水培实验分析菌株接种对高粱生物量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通过转录组学分析接菌对高粱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PE)和镉(Cd)复合污染相比单一Cd污染使高粱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分别下降17.04%和10.36%,表现出复合污染对植物生长毒性效应增强的症状.接种植物促生细菌VY-1能缓解Cd-PE复合污染的毒性,高粱地上部和地下部长度分别增加33.83%和73.21%,干重分别增加56.64%和33.44%.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接种VY-1后高粱根部有904个基因上调表达.促生细菌VY-1接种能上调表达生长素、脱落酸、黄酮类和木质素生物合成通路中多个基因,促进了高粱在Cd-PE复合污染胁迫下的耐受能力,提高其抗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促生细菌在微塑料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中能通过调节植物基因表达缓解所受到的胁迫,为重金属与微塑料复合污染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4.
铁载体是海洋微生物获取铁元素的重要代谢因子,现有的一些研究推测海洋微生物铁代谢功能的发挥依赖群体效应,但海洋微生物群体行为的介导方式及其对铁载体功能的调节还未见揭示.为深入了解微生物的铁代谢特征,以藻际微生物为例,从中分离筛选产铁载体的细菌,并探讨群体感应信号(QS)对其合成的调控作用.利用稀释涂布法从甲藻赤潮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产铁载体的细菌,16Sr RNA基因序列鉴定为新鞘氨醇杆菌(Novosphingobium sp.)、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 ophi la)和根瘤菌(R hizobiumar enae).铬天青S(CAS)检测法结合化学显色反应分析显示,细菌分泌的铁载体主要包括羧酸盐、异羟肟酸、儿茶酚和肠杆菌素.薄层色谱法(TLC)检测到4株细菌具有明显产群体感应信号的能力,信号分子主要为高丝氨酸内酯(AHLs)AHL-C8、AHL-C8-O以及AHL-10.为验证群体感应信号对铁载体的调节能力,以新鞘氨醇杆菌为代表构建AHL突变株,通过突变株与野生株...  相似文献   
45.
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符连社  任慧娟 《环境化学》1996,15(4):371-373
本文研究了在稀磷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中笥红的反应,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方法,实验表明,亚硝酸根在0.05-0.40μg.25ml^-1范围内与ΔF成线性关系,大多数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影响其测定。本法用于水样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46.
固氮放线菌Frankia与放线菌根植物共生进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氮放线菌Frankia是能够诱导大范围的放线菌根植物(actinorhizal plants)产生根瘤放线菌.放线菌根植物是植物受Frankia侵染后能够形成根瘤的植物[1].目前,它们之间的进化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清楚的东西.本文根据最近对植物和Frankia系统进化研究成果、根瘤中放线菌Frankia的多样性研究情况,综述放线菌根植物和共生Frankia进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7.
胡国松 《环境化学》1990,9(5):41-45
本文研究了可变电荷土壤对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吸附。在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混合体系中,土壤条件对氯离子的吸附按下列顺序而降低:Hg~(2+)体系>Pb~(2+)体系>Ca~(2+)体系>Na~+体系,这同氯离子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稳定序列相同,可能是由于共吸附所致.此外,土壤对氯离子的选择性吸附随pH的升高及土/水比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福建三明27a生杉机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群落细根(d<2mm)的生产力、分布、和养分归还。结果表明,混交林细根生物量、N、P养分现存量分别为5.381thm^2、48.085kghm^-2和4.174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17.4%、27.2%和20.0%,混交林林细根的年净生产力达4.124thm^-2a^-1,比纯林高出16.9%,混交林杉木和观光木细根均在表层土壤富集,而在较深层土壤再会得分布具镶嵌性;与混交林杉林相比,纯林杉木土吉表层细根量较少,最大分布层次下移,混交林中观光木细根的周转速率咪1.16,杉木为0.96和0.95;而林下植被层细根周转速率(1.46-1.52)均同于相应的乔木层,混交林细根的年死亡量、N和P养分年归还量分别达2.119thm^-2、18.559kghm^-21.565kgkhm^-2,分别是纯林的1.21倍、1.23倍和1.14 倍,其中林下植被细根占有较为重要位置,对细根分布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壤全N的相关性最强(0.87-0.89)。  相似文献   
49.
采用紫云英琼脂管结瘤试验,在10个供试的不同水稻品种中,仅从“汕优63”和“珍A一代”2个品种的种子表面各分离筛选到在紫云英上结瘤较早且较多的1个菌株,分别命名为SY63-4和SA1D-3。采用无菌盆栽试验分别将这2个菌株接种于4个不同水稻品种“汕优63”、“珍A一代”、“马协63”及“博湛优19”,发现菌株ZA1D-3对4种水稻均表现出显著的促生作用,SY63-4仅对“汕优63”和“珍A一代”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利用MPN法检测不同水稻品种根内外根瘤菌ZA1D-3和SY63-4的数量,发现ZA1D-3和SY63-4在4种水稻根部的定殖数量也不相同。SY63-4在“汕优63”根部定殖的数量log(ncfumFW^-1/g^-1)为5.20,比在其余3种水稻根部高出2个数量级;ZA1D-3在“珍A一代”根部定殖的最大数量log(ncfumFW^-1/g^-1)为4.54,比在其余3种水稻根部高出1个数量级。这说明SY63-4与“汕优63”,ZA1D-3与“珍A一代”间存在着一定的亲和性。图1表2参12  相似文献   
50.
古桩大树的裸根"浅埋高培"移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桩大树的裸根“浅埋高培”移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的优点,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古桩大树移植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