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6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396篇
安全科学   779篇
废物处理   107篇
环保管理   274篇
综合类   1601篇
基础理论   147篇
污染及防治   204篇
评价与监测   102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核心问题。湖北省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重要农业省份,亟需综合评估作物系统氮素利用及其环境影响。针对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经济作物(茶叶、水果、蔬菜),提出作物系统氮素利用效率及其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框架,系统分析2020年湖北省作物生产过程中氮素利用状况及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氮素利用方面,湖北省农作物施氮量、氮盈余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偏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较低。湖北省施氮量比同年中国施氮量平均水平高43%;粮食作物氮素利用率为35.17%,而经济作物氮素利用率仅为9.99%,存在较大增效空间。在环境影响方面,经济作物氮盈余总量(43.36%)低于粮食作物(56.64%),其中水稻氮盈余总量(38.27%)最高;然而,粮食作物产生的温室气体在环境影响中占主导地位。从空间分布上看,湖北省施氮量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趋势。经济作物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鄂南和鄂北地区,粮食作物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鄂西和鄂东地区。经济作物氨气单位面积挥发量比粮食作物大,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格局。研究可为后续降低湖北省氮肥投...  相似文献   
642.
《四川环境》2010,29(2):78-78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643.
含硫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检测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雷  杨震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5):233-235
利用气相色谱(配炎焰光度检测器)对二硫化碳(CS2)、甲硫醇(CH3CH)、甲硫醚(DMS)和二甲二硫醚(DMDS)4种含硫物质进行了分析检测,着重讨论了气相色谱仪的各项参数对几种含硫物质响应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析对含硫气体的最小检测浓度达到ppb级。在各项参数中,色谱柱温度在N2压力对各含硫物质响应和分离度影响最大,汽化室和检测器温度及空气压力对它们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44.
草坪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温室气体的吸收或排放不容忽视.然而当前对亚热带城市草坪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相对匮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杭州市城区典型城市草坪的多种温室气体(CO2、CH4、N2O和CO)地气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草坪的温室气体月平均通量变化明显,而其日变化特征并不明显.城市草地和土壤(无植被生长的裸土)是大气N2O的源,平均通量分别为(0.66±0.17)μg·(m2·min)-1和(0.58±0.20)μg·(m2·min)-1;是CH4和CO的汇,其中CH4平均通量分别为(-0.21±0.078)μg·(m2·min)-1和(-0.26±0.10)μg·(m2·min)-1,CO分别为(-6.36±1.28)μg·(m2·min)-1和(-6.55±1.69)μg·(m2·min)-1.城市草地和土壤CO2平均通量分别为(5.28±0.75) mg·(m2·min)-1和(4.83±0.91) mg·(m2·min)-1.基于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草地和土壤的CO2和N2O通量均与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而CH4和CO通量与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除草地CH4通量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草地N2O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各温室气体通量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另外,城市草坪的草地和土壤CO2R2为0.371和0.314)和N2O (R2为0.371和0.284)通量季节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其它温室气体,而土壤温度对CO通量的影响(R2为0.290和0.234)要显著于其它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645.
原铝生产流程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然而由其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也逐渐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计算了我国原铝生产不同年度的生命周期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分析了资源消耗和生产工序能耗等影响因素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各年原铝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电力和阳极效应导致的排放所占比重分别为68.5%和7.9%,其他影响因素所占比重均低于6%;与温室气体排放关联度最高的3个影响因素依次是电耗、煤气燃烧和石灰石煅烧,其值分别为0.937、0.899和0.893;在目前铝电耗和阳极效应控制水平提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降低煤气的消耗,提高石灰石的使用效率,是实现原铝生产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46.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修装饰日益普及.各种新材料的引入,使得室内的各种有害气体总量日益增加.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居民生活用煤气,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作为一种可燃性、有毒气体,也具有极强的危害性.因此,研制一种能检测多种有害气体的实用仪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仪器为便携式多功能仪器,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可以检测ppb的挥发性气体,显示气体浓度值,也可检测煤气,并具有声光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647.
将TDLAS(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技术应用于极早期火灾气体产物的检测.对于火灾早期特征气体CO和CO2气体探测,选择中心波长为1582nm和1607nm的近红外吸收谱线,设计了一个基于TDLAS的火灾气体探测系统.对于CO和CO2气体,最低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2.3×10-6和22×10-6体积比浓度.该系统信号响应线性度高,长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648.
分析了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修订工作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状况。新标准明确监管对象为危险化学品,并通过设立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的方式拓展了监管范围。我国采用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着重关注危险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以物质的固有危险性作为评判依据,更符合我国危险化学品现状。利用蒸气云爆炸及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两类事故模型对GB18218-2009中临界量的易燃气体可能的致害范围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认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在物质固有危险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事故发生频率、次要危险性、化学反应活性及对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649.
目前,石油化工行业中可燃气体检测装置多采用催化燃烧式或电化学式传感器,这类传感器最大的缺点就是自身带电,在易燃易爆等特殊环境中应用时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这类传感器寿命短、精度低、稳定性差、调校困难,经常存在误测误报现象.本文探讨的甲烷多通道远程无源光纤传感技术具有很高的测量灵敏度及快速的响应能力;对温度、湿度、电磁等干扰的抵抗力强;无源本质安全的气体传感探头,以及易于形成网络等优点.在油库气体监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50.

区域联防联控能够实现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粤港澳大湾区已开展多项环境合作项目,具有较好的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协同控制基础,对区域层面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市(区)2005—2020年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在全局熵值法的基础上选取4个一级指标(子系统)、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指标之间的耦合度。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综合评价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环境水平指标得分相对滞后,影响了协同控制水平的提升;11个市(区)的协同控制水平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一级指标间的得分差异较大;4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为高度耦合,耦合协调度均为较低协调水平,各子系统正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还很小,上升发展空间较大。粤港澳三地不同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诉求是制约粤港澳大湾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