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623篇
安全科学   150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150篇
综合类   1617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543篇
评价与监测   13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31.
以人工配制高氨氮低碳氮比(C/N)废水为进水,采用膜生物工艺,通过控制亚硝化池内温度为28~30℃,溶解氧浓度为0.5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pH为7.8~8.0,进水氨氮浓度为200 mg/L、CODCr为40 mg/L,在亚硝化池中成功实现了C/N为1∶5条件下废水的亚硝化。经过14 d的运行时间,污泥龄控制在100 d,在膜生物反应器(MBR反应器)中得到了稳定的亚硝酸盐氮积累。将氨氮浓度分别提高至400和800 mg/L的情况下,其亚硝化菌的耐受浓度负荷冲击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132.
通过将Fenton法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pH值、温度、反应时间、Fe2+投加量以及H2O2投加量对Fenton试剂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同时确定Fenton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最适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最适反应条件,即pH值、温度、反应时间、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分别为3,50℃,45 min,70 mg/L,2.5 mL/L,此时COD的去除率最高,为66.60%。(2)pH值为3时,下列因素对COD的去除率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133.
低C/N污水的生化处理过程中,由于碳源不足,不能满足硝化和反硝化的要求,造成出水NH3-N超标。采用SBR工艺对某基地污水处理站厌氧处理后的低C/N污水进行改造,处理后出水COD去除率达到97%以上,NH3-N去除率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134.
采用三维双阴极-电Fenton法处理腌制酸菜废水,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酸菜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效果,并优化了试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酸菜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值电流密度Fe2+用量活性炭用量极板间距电解质Na2SO4用量电解温度;通过对比分析两种电解方式对酸菜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三维双阴极-电Fenton法处理酸菜废水时产生的H2O2量、电流效率、溶液中Fe2+浓度以及废水的COD去除率均高于传统单电极-电Fenton法,并分析了反应机理。三维双阴极-电Fenton法用于腌制酸菜废水处理切实可行、效果明显,为实际废水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5.
试验采用自主研发设计的二氧化硫还原连续反应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水的工艺,研究了二氧化硫还原反应时不同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硫磺投料量对含铬废水中六价铬污染物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硫还原反应条件控制在pH值为2~4、反应温度为40~60℃、硫磺投料量为理论反应所需投料量的1.2倍、反应时间为40min时,可使高浓度含铬废水中的六价铬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36.
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压滤液一般直接排放到下水管,经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综合处理,或者通过专门的运输车辆运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处理。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压滤液成分复杂,且含有多种难降解的有机物,不利于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为了达到将城市生活垃圾压滤液及时、就地、干净和快速地处理,减轻后续生物处理负担的目的,本文以桂林市南溪山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压滤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利用Fenton和聚合硫酸铁(PFS)组合处理100mL城市生活垃圾压滤液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pH值为2.5、H2O2的投加量为12.0mL、H2O2与Fe2+的摩尔比(Fe2+的投加量)为10∶1、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30℃时,Fenton法处理达到较好的效果;PFS法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是pH值为8、PFS的投加量为3.6mL、搅拌方式2(先250r/min反应2min、再60r/min反应8min)、反应温度为30℃;将经Fenton法最优处理后的垃圾压滤液调节至PFS法处理的最佳条件,再利用PFS法处理生活垃圾压滤液,得到浊度去除率为96.49%,COD的去除率为85.20%,氨氮去除率为45.36%,浊度、COD、氨氮分别降到8.4NTU、3 728.0mg/L、149.8mg/L。  相似文献   
137.
基于沼液的培养基及产油小球藻藻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产油小球藻培养与沼液污水处理结合,为小球藻生长提供营养和水源,同时实现了沼液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本研究利用4种产油小球藻,在沼液污水与绿藻培养基体积比为1∶9、1∶3、1∶1、3∶1形成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产油率为指标,选育出获得最高产油率时的沼液污水-绿藻培养基配比和小球藻藻种.结果表明,产油率最高的培养基体积比为1∶3,小球藻藻种为BJ05,该工况下产油率达到9.20 mg·(L·d)-1,高于纯绿藻培养基中的8.66 mg·(L·d)-1.在1/4污水比例培养基基础上,考查添加绿藻培养基中不同营养组分对BJ05产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同时不添加碳酸钠和柠檬酸的情况下,BJ05的产油率为9.36 mg·(L·d)-1,COD、TN(总氮)、TP(总磷)、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59%、75%、61%、100%.而其他营养成分缺失则显著降低了BJ05的生物量,进而降低了产油率,所以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为绿藻培养基中不添加碳酸钠和柠檬酸的体积比为1∶3的沼液污水-绿藻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8.
王龙  汪家权  吴康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2798-2805
本实验采用钛网作为基体,利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纯PbO2电极和Bi-PbO2电极,通过SEM、XRD、XPS对电极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对Bi-PbO2电极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以氨氮模拟废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Bi-PbO2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探讨了氨氮电化学氧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Bi-PbO2电极的形态表征、电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PbO2电极,氨氮的去除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碱性条件下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酸性条件,适量浓度的Cl-的引入在碱性条件下提高了氨氮的去除效果.当氨氮初始浓度为50 mg·L-1、电流密度为40 mA·cm-2、pH=12、Cl-浓度为600 mg·L-1时,电解120 min后,氨氮100%去除.氨氮的降解机理为:体系中无添加氯离子,酸性条件下氨氮主要是通过间接氧化去除,碱性条件下通过直接电氧化和间接氧化共同完成;体系中添加氯离子,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溶液中生成的有效氯间接氧化去除.  相似文献   
139.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水中四环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水中的四环素,研究了在反应体系中,初始浓度、输入功率、电极间距、空气流量及初始pH对四环素去除效率的影响.同时,还对四环素在降解过程中不同时段的COD、TOC和B/C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对水中四环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四环素初始浓度为200 mg·L-1、pH=2.47、初始电导率为1.50 mS·m-1、空气流量为0.06 m3·h-1、电极间距为4 mm、输入功率为45.0 W的条件下,反应20 min后,四环素的去除率可达到99.1%,COD去除率可达31.2%,TOC去除率可达80%左右,其B/C比提高为0.30,有效地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40.
碱改性净水污泥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效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氧化钠浸渍法改性净水污泥,研究了碱改性净水污泥对水中NH+4的去除性能.同时,考察了模拟废水pH、吸附剂投加量、NH+4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弱酸性或中性,投加碱改性净水污泥20 g·L-1时,在室温下对初始浓度为50 mg·L-1的NH+4模拟废水振荡吸附120 min,可达到氨氮排放二级标准.将实验数据分别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发现净水污泥对NH+4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净水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包括静电吸引和离子交换两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