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4篇
  免费   856篇
  国内免费   2883篇
安全科学   720篇
废物处理   651篇
环保管理   539篇
综合类   6186篇
基础理论   754篇
污染及防治   1746篇
评价与监测   228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679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对有机废水治理中的各种化学氧化技术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2.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啤酒废水处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斌 《福建环境》2000,17(1):32-33
介绍了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啤酒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并对调试运行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3.
中国对流层二氧化硫光化学氧化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个三维非静力区域大气化学输送模式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相连接构成一个数值模拟系统,模拟了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与其前体物的分布以及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过程,模式扬地面源排放、大气输送和扩散、干沉积、气相化学反应和云雨过程。结果表明:日间,O3浓度主要由NOx和NMHC的源排放和光化学反应过程支配,大气辐射是光化学反应强弱的决定因子,其强度可使SO2、O3和SO4^2-的生成浓度呈现不同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的O3对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化学过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这种作用受NMHC浓度的影响很大,较高浓度的NMHC使O3浓度上升,但同时增加了对OH等自由基的消耗,使SO2的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64.
65.
含酚废水治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含酚废水的性质,用ClO2氧化除酚,ZL—1和聚丙烯酰胺(PAM)混凝沉降除悬浮物的方法处理该废水。实验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酚、焦油和悬浮物等去除率都很高,该水可以满足循环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6.
高级氧化技术机理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高级氧化技术,主要包括Fenton法、臭氧氧化法、湿式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法、纳米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催化降解法及超声降解法等。介绍了各种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7.
赵剑强 《交通环保》1995,16(5):19-23
本文对影响路面雨水污速率的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从污染源排污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微电解-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染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蔡天明 《环境工程》1999,17(4):27-29
采用微电 解 H/ O 工艺对染 料化 工 废水 进行 了 处理 研究 ,结 果表 明 以微 电解 和 水解 酸 化作预处理 ,可使废 水的 B O D5/ C O D Cr 的比由 025 提高 到05 0 左 右,平 均 增加 50 % 。通 过加 酸, 可提高微电 解的去除 效果,在 进水 C O D Cr 为4 100 ~4 300 m g/ L,色度 为3 400 ~3 600( 倍) 范围内 ,系统对 C O D Cr 和色度 的去除效 果分别 可达到97 5 % 和983 %  相似文献   
69.
两段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工程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污水厂设计规模 70 0 0m3 d ,进水CODCr3 0 0mg L ,BOD515 0mg L ,SS 2 0 0mg L ,采用两段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 ,运行结果表明 ,出水水质达到GB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70.
我国氧化塘工程技术进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金质 《环境工程》1990,(6):59-61,63
<正> 氧化塘净化污水技术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经了初创、衰落和复兴三个曲折发展阶段。现在利用的氧化塘工程技术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采用人工强化措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新型净水技术,与原始的氧化塘技术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1988年调查,我国已建设85座氧化塘,处理污水总量170万t/d,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2%,与1985年调查统计的38座氧化塘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