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9篇
  免费   706篇
  国内免费   2955篇
安全科学   536篇
废物处理   422篇
环保管理   586篇
综合类   6473篇
基础理论   1117篇
污染及防治   1326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504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莱州湾西部海域枯水期富营养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5月份的调查资料,选择透明度、盐度、活性磷酸盐、溶解无机氮、硅酸盐、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层次关系和权重,建立了以营养盐和富营养化症状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对莱州湾海域的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各站点最终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域磷酸盐、无机氮超标严重,整体已表现出富营养化,其中黄河口和小清河口附近富营养化较为明显,这主要是受到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的影响,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2.
运用生物循环理论建立多元生物污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污泥法为主流工艺的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着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等缺点,按照生物循环基本理论要示是不完善的。多元生物污水处理是按照食物链代谢规律,运有生物循环理论,设计成微生物-植物-水生动物3个处理单元。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人良料在第1单元被套氧微生物消化降解成CO2,H2O,NH^ 4,CH^-4等,除CH4作为生物能源可回收利用外,其它物质是植物的营养物质,在第2单元藻类等多种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植物细胞,并释放氧气,在第1单元和第2单元增殖的细胞和藻类成为水生动物的食料,在第3单元被浮游动物和鱼类捕食,转化成动物蛋白,污水中的有机物在3个单元组成的生态净化系统中,被多样生物逐级利用,最终转化成植物细胞和动物蛋白,使污水得到净化,达到三级处理水平,不产生二次污 ,是一种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在国外被誉为21世纪的新科技。该污水净化系统,按照生物循环基本理论进行工艺设计,通过生态平衡自我调控,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等优点,适合我国国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适有于小城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73.
为了得到降解酚类化合物的优势菌株 ,以燕化炼油厂的活性污泥作为菌源 ,苯酚作为底物 ,在好氧条件下 ,驯化、筛选出 4种菌株 ,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 :这 4种微生物对酚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4.
EM菌强化SBR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点讨论了有效微生物群(EM)在SBR反应器中对生活污水的TP,NH3-N和TN和TN的去除效昆,结果表明,当EM投加量(VEM/V污水)为1/1000-1/1000时,能显著提高SBR工艺对TP,NH3-N和TN的去除率和降解速度,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当EM投加量(VEM/V污水)在1/1000-5/1000范围内,TN的去除率随EM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75.
梁祝 《环保科技》2003,9(3):18-21
日本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装置—— BS2型净化槽的原工艺运行方式中存在不利于除磷的问题 ,为了在低有机物浓度、低碳氮比 ( C/N)的进水水质条件下 ,能改善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 ,对原工艺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改进 ,探讨了该系统的最佳控制方式和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6.
文章讨论了氮磷在土壤中的赋存形式,及其迁移转化规律,即氮磷从土壤圈向其它圈层特别是水圈扩散的过程;并讨论了氮磷的积累与流失的关系,认为磷主要是受累积平衡影响,而氮则受生物控制程度更大。同时也说明了土壤氮磷流失对水体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7.
研究了EM-SBR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特征和EM菌的最佳投加周期.结果表明:EM-SBR反应器在非限制性曝气方式下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有机负荷宜控制在0.22~0.40kgCODCr/kgMLSS·d,氨氮负荷宜控制在0.030kgNH3-N/kgMLSS·d以下,泥龄可控制在5~28d之间.EM菌的最佳投加周期为15个周期.  相似文献   
178.
根据SBR工艺的特征以及氮和磷的去除机理,通过对SBR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同时具备脱氮除磷功能的改进的运行方式,并对影响SBR工艺处理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9.
张全东 《福建环境》1996,13(2):28-28
地非离子计算公式的推导,介绍了可编程计算器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