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499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03篇
综合类   1240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240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201.
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和微生物相、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颗粒化反应器等。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几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细胞自身固定化过程,是生物膜特殊的生长形式。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污泥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取决于废水组成及其操作条件的选择。在气提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intemal circulate sequencing batch airlift reaclor,ICSBAR)中易于培养出性能良好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202.
混凝-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小区废水,考察了不同混凝剂用量对COD、NH4-N、SS、TP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对COD、NH4-N等的去除以及耐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表明,随混凝剂用量的增加,COD、SS、TP的去除率随之增加,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最大NH4-N去除负荷达到0.55 kg/(m3·d),最大有机去除负荷达到4.32 kg/(m3·d)  相似文献   
203.
以预测表面活性剂环境负荷和浓度的历年变化为目的,建立了生产量统计等为基础的表面活性剂环境负荷简易预测数学模型。这一模型适用于日本兵库县内几所城市阴离子型的负荷推定,和河流MBAS浓度变化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此预测数学模型的准确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4.
从LCA角度评价塑料用品与木制用品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一次性塑料与纸制用品(木制品)的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木制品与塑料制品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角度上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得出结论为塑料制品为环保型产品。  相似文献   
205.
本文研究SBR工艺处理汽车电泳废水在不同有机负荷、溶解氧条件下污泥膨胀的现象 ,分析膨胀发生机理 ,分别提出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在低、中、高负荷时 ,只要溶解氧发生变化 ,均有可能发生膨胀。低负荷、正常溶解氧时发生的膨胀可以通过前联好氧生物选择器加以控制 ;中负荷、低溶解氧及高负荷、低溶解氧活性污泥发生膨胀时可以通过强化曝气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6.
植物配置与进水碳氮比对沉水植物塘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淼  陈开宁 《环境科学》2018,39(6):2706-2714
将3种常见湖泊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s spirali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组合构建7种沉水植物稳定塘,分析植物组合对水体氮、磷、有机物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模拟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的沉水植物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进而探讨碳氮比对沉水植物去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7种沉水植物组合对氮、磷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苦草和轮叶黑藻组成的沉水植物塘净化效果最好.(2)3种C/N(1.89、5.93、12.09)条件下,苦草黑藻植物塘的去污效果有所差异,当C/N=5.93时,对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果最佳.因此对于沉水植物稳定塘而言,沉水植物组合能取得比单类植物更好的净水效果,并且通过添加适量碳源物质,调整污水的碳氮比,可以提升沉水植物塘的净水效果,研究结果对于实际工程构建稳定塘净化污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7.
上海城市表土磁性特征对重金属污染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上海市城市表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磁学方法与传统化学方法,研究了上海市192件表土样品的磁性特征和重金属含量,并探讨了磁学参数指示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上海市表土磁化率平均值为187.66×10~(-8)m~3·kg~(-1),亚铁磁性矿物占主导地位,颗粒较粗.上海市表土重金属Zn、Pb、Cu、Cr、Ni、Mn、Fe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属于轻度污染.重金属和磁学参数(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高值集中在宝山区和闵行区,低值集中在崇明区.工业生产和交通活动是上海市表土重金属、磁性矿物的主要来源.磁化率χlf指示污染负荷指数的半定量结果为:χlf38.90×10~(-8)m~3·kg~(-1)时,土壤属于清洁状态,无污染;38.90×10~(-8)m~3·kg~(-1)≤χlf258.69×10~(-8)m~3·kg~(-1)时,土壤遭受轻度污染;258.69×10~(-8)m~3·kg~(-1)≤χlf793.45×10~(-8)m~3·kg~(-1)时,土壤遭受中度污染;χlf≥793.45×10~(-8)m~3·kg~(-1)时,土壤遭受重度污染.因此,磁学参数对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8.
采用分体式MSBR和人工合成配水,对处理系统在进料高负荷变化条件下的运行特性和膜污染表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BR系统连续运行150 d以上,在进水COD 200~1 200 mg.L-1时,COD、TP、T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0%、60%~80%和95%.MSBR中可实现污泥完全颗粒化,在70 d时350μm左右的颗粒占90%以上,之后污泥继续长大且平均粒径达394μm.MSBR形成颗粒后,膜系统的清洗周期达65 d,是絮体污泥清洗周期的3倍以上,也大大高于一般活性污泥膜反应器的清洗周期,说明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有助于提高MSBR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及减缓膜污染发生并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9.
以海南新村湾海草床优势种之一的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7月、10月和2006年1月,分3个季度对网箱养殖区、中间过渡区和对照区海菖蒲不同组织的TN、TP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对营养负荷的响应。结果表明:(1)新村湾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DIN含量,呈现出网箱养殖区中间过渡区对照区的显著趋势。(2)海菖蒲根、茎和叶在3个季度中的TN含量范围分别为:0.576%~1.544%、0.803%~2.480%和1.796%~3.200%;TP含量分别为:0.053%~0.175%、0.073%~0.197%和0.183%~0.413%。(3)海菖蒲不同组织TN、TP含量,均显示叶茎根的显著趋势;海菖蒲不同组织TN含量呈现秋、冬季夏季的趋势,TP含量随季节变化趋势各有不同。(4)海菖蒲根和叶的TN含量,有由网箱养殖区向对照区递减的趋势,与其所在样区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D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海菖蒲TP含量,普遍显示出网箱养殖区比中间过渡区和对照区显著大的趋势,但与海水和间隙水PO4-P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关系。(5)N/P计算结果表明,新村湾海菖蒲的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  相似文献   
210.
The current acid deposition critical loads in Guangdong, China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ROFILE model with a 3 km × 3 km resolution.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critical loads of potential acidity, actual acidity, sulfur and nitrogen, with values in extents of 0–3.5, 0–14.0, 0–26.0 and 0–3.5 kmol/(hm2·year),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were comparable to previously reported results and reflected the influences of vegetation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oil acid buffering capacity. Simulations of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