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499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03篇
综合类   1240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240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5 毫秒
951.
以莫愁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蓝藻暴发前(6月、7月)、蓝藻暴发期(8月)、蓝藻暴发后(9月、10月)采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氮磷等营养盐及其形态赋存变化特征和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水质变化,并探讨了水体和沉积物营养盐与蓝藻水华暴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蓝藻暴发期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急剧增加而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维持稳定,造成莫愁湖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外源性氮、磷营养盐的输入而不是湖泊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在蓝藻暴发前、中、后期,莫愁湖水质均为Ⅴ类,富营养化程度在轻度以上,水质污染严重。蓝藻暴发期间,水质整体呈下降趋势,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程度加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亚硝态氮和氨态氮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与水体中氮磷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及水体硝态氮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特别是磷含量的增加对蓝藻暴发具有重要影响,而沉积物氮磷及有机质含量与蓝藻暴发的关系较弱,同时蓝藻暴发对水体还原态氮的影响比氧化态氮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52.
研究了新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在不同水力负荷、季节、曝气方式等条件下经过小试试验,分析了该湿地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在水力负荷184mm·d。条件下COD、NH,一N去除率最大分别可达87.2%、68.9%。冬季低温条件下对各类污染物去除率仍大于20%。正交试验分析得知,最佳运行条件是气温28.6℃、水力负荷0.184m3·m-2·d-1、水力停留时间2.4d。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预曝气方式对湿地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厌氧处理。  相似文献   
953.
为揭示河流梯级开发对生源要素氮磷输运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乌江流域的普定、乌江渡、思林作为上、中、下游梯级水库的代表,于2020年8月采集各水库水体剖面和沉积物柱样品,测定氮磷含量,并用SMT法提取沉积物磷形态。结果发现,受中下游人为污染输入影响,乌江渡水库水体总氮浓度最高,为3.92±0.50mg/L,总磷浓度在此坝前到下游急剧抬升为上游的2~3倍,达到0.04~0.06mg/L;坝前沉积物含有大量的高释放风险的铁铝活性磷(1310.3±1003.3mg/kg),可能成为下游的潜在污染源。中下游水库较高的生物量加快了氮磷的活化速度,提高了活性磷的浓度,反而减低了沉积物有机磷的生物拦截效率。除乌江渡水库外,其它水库沉积物中以钙结合态磷为主(占无机磷的60%以上)。梯级水库修建后,泥沙含量大幅降低,可能是下游水库沉积物钙结合态磷浓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总体上,梯级水库的累积效应使得水库对生源要素的“活化”效率增强、“拦截”效应减弱,增大了富营养化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54.
不同类型脱水药剂对底泥固化效果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类型脱水药剂对疏浚底泥脱水固化等综合作用的效果,以太湖疏浚底泥为对象,选择了微生物类、聚合铁铝盐类、有机聚合物类、有机无机复合类和铝盐微生物复合类这5种类型的复合脱水药剂,以土工管袋固化的方式对疏浚底泥进行为期3个月的固化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聚合物类和有机无机复合类药剂脱水效率较好,1个月后底泥含水率分别降至61.78%和63.26%, 3个月后分别降至40.56%和32.16%.与未固化底泥相比,经过有机无机复合类药剂固化后底泥总氮削减74.82%,达591 mg·kg-1,主要以铵态氮的减少为主,固化底泥中的磷以铝结合态磷、钙结合态磷和铁结合态磷为主,其中有机无机复合类药剂对活性磷的削减量最大,活性磷含量降至64.3 mg·kg-1.此外,研究发现有机聚合物类药剂对重金属的固化效果最好,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降低了51.3%,浸出毒性浓度均远低于标准阈值.有机聚合物类和有机无机复合类药剂对底泥的脱水固化综合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5.
道路扬尘是城市大气颗粒的主要来源之一,扬尘中含有的重金属、碳质组分和水溶性离子会危害人体健康 . 为研究西安市道路扬尘的排放量及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在西安市环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设监测点,采集了 141个道路积尘样品,估算了不同类型道路的积尘负荷 . 采用 AP-42 模型估算了不同类型道路的扬尘排放因子,建立了 2018 年西安市道路扬尘 PM2.5和 PM10的排放清单,分析了道路扬尘颗粒物的化学组分 . 基于西安市路网分布、GIS信息和车流量对道路扬尘 PM2.5和 PM10的排放量进行了空间分配 . 结果表明,西安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积尘负荷分别为(0.88±0.83)、(2.62±2.23)和(1.41±1.42)g·m-2. 按道路长度加权平均的扬尘中 PM2.5和 PM10的排放因子分别为 0.22和0.93 g·km-1·veh-1. 2018 年西安市道路扬尘...  相似文献   
956.
氮磷系阻燃剂作为一类新兴无卤阻燃剂被广泛应用,但其在环境中难降解,紫外活化过二硫酸钠(UV/PDS)高级氧化技术能有效降解结构复杂的有机污染物.为探究氮磷系阻燃剂在UV/PDS氧化体系的降解路径,本研究选取3种典型氮磷系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三聚氰胺(Melamine)及磷酸三苯酯(TPP)为降解目标物.首先利用Guassian模型结合Fukui指数推测了UV/PDS体系中HO?和SO4?-自由基与阻燃剂发生反应的位点及其相应的降解路径,通过分析DOPO及其降解产物的质谱数据验证了所推测降解路径的合理性,并进一步利用ECOSAR模型进行降解产物的毒性预测.结果表明,各氮磷系阻燃剂键能较低的位点与Fukui指数较高的位点相吻合,UV/PDS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主要通过攻击苯环上的碳氢键(键能较低的位点)来降解氮磷系阻燃剂,DOPO降解的质谱分析数据表明,依据低键能位点推测的降解产物与质谱鉴定结果相一致.同时利用ECOSAR模型评估发现,降解产物毒性普遍低于阻燃剂母体.因此,本研究采用模型预测阻燃剂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的方法便捷有效,可为光催化降解复杂结构有机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7.
选取上海市老港填埋场3~4a垃圾做室内强制通风单元体试验,监测固、液、气三相成分变化,并对有机污染负荷的削减规律以及碳、氮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固相纤维素/木质素(C/L)值从初始0.8降至0.4以下,固相中BDM、TOC、TN也有降低,固相指标降解速率呈现前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且上层垃圾降解程度更大.液相pH值、EC维持在固定区间,有机污染负荷得到了极大地削减,在整个试验期间,TOC、COD、BOD降解率分别达97%、94%、94%,TN、NH4-N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94%.试验期间,累积CO2释放量6.7kg,累计N2释放量0.75kg.C/L值、降解稳定化归一指标β可作为固相垃圾稳定化程度判定指标,BOD/COD、NH4-N/TN值可作为液相中可降解物质稳定化程度判定指标.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对试验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迁移进行了分析.固相累积损失C质量2.09kg,液相累积流失C质量0.14kg,CO2累积释放C质量1.83kg.固相累积损失N质量0.62kg,液相累积流失N质量0.08kg,N2累积释放N质量0.75kg.降解基本结束后,固相中仍然残存着大量的不可降解或者难降解的含碳及含氮化合物.  相似文献   
958.
王亚军  陈甜婧  李金守 《环境工程》2022,40(1):27-31+51
为探究连续运行条件下生物滞留系统处理污水时的渗流特性,通过对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系统渗透系数及孔隙率变化的监测考察其性能。结果显示:同一水力负荷下,随着运行时间推进,标准渗透系数K20呈先降低再升高最后达到稳定阶段(15 d左右)的变化趋势,而且水力负荷越大对相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越大,二者关系达到显著负相关水平(P<0.01)。在低水力负荷[<1.0 m3/(m2·d)]条件下,渗透系数与孔隙率呈正相关,在较高水力负荷[>2.0 m3/(m2·d)]条件下,渗透系数与孔隙率无显著相关性。在连续运行过程中,生物滞留系统处理污水时水力负荷应控制在2.0 m3/(m2·d)以内,且水力负荷为1.0 m3/(m2·d)时系统性能最佳。该研究成果可为有效预防生物滞留系统填料堵塞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59.
洪湖沉积物内源污染及其氮磷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洪湖沉积物污染特征及内源营养盐释放规律,在不同季节对洪湖13个沉积物采样点进行调查,并利用柱状沉积物采样器原位采集沉积物开展静态模拟释放试验. 结果表明:①洪湖沉积物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4 407.4 mg/kg和1421.0 mg/kg,内源污染严重;②洪湖沉积物污染可能是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重要来源之一,在5 d的静态释放模拟试验中,夏季上覆水中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升高1.467和0.042 mg/L,冬季分别升高0.224和0.036 mg/L;③洪湖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夏季洪湖沉积物总氮、总磷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33.9和4.0 mg/(m2·d),冬季分别为32.1和3.4 mg/(m2·d);④根据试验结果估算,洪湖沉积物氮的释放潜力为3 500~14 000 t/a,磷的释放潜力为350~400 t/a. 研究显示,在控制流域外源污染输入和减少湖区面源污染的同时,应从根本上改善洪湖水质并重塑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在科学指导下采取远近结合的方式分区域在洪湖开展受污染沉积物的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960.
为定量揭示暴雨径流对大型水库外源总磷(TP)负荷量的影响,构建新安江模型,结合TP浓度高频在线监测数据,计算千岛湖主要入库河流新安江街口断面逐日TP负荷量,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暴雨径流携带TP负荷量对新安江TP年总入库负荷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近60年来,千岛湖流域年暴雨雨量占年降雨总量的28.1%,平均暴雨频次为6.2次/a,年暴雨雨量和频次均在0.001显著性水平上呈上升趋势;(2)基于逐日流量模拟和高频水质监测数据计算的入库TP负荷量为基于逐月常规监测数据计算结果的2.9倍;(3)典型年(2020年5月1日—2021年4月30日)通过街口断面进入千岛湖的径流量和TP负荷量分别为96×108 m3和1 506 t,其中由暴雨产生的径流量和TP负荷量占比分别为47.9%和69.4%.研究显示,暴雨事件对水库外源磷负荷的贡献较大,暴雨径流携带高浓度磷的汇入对水库水质和生态系统健康构成较大威胁,采用高频监测网络与水文数值模型高效融合的方法,能有效提升水库TP外源负荷量的计算精度,可为加强认识水库磷污染过程、保障水库水质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