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398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21.
氧化沟水力特性对处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氧化沟水力特性对沟内溶解氧浓度和混合液流速梯度分布影响很大,可对最终的处理效果和能耗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处理能力500 m3/d的单沟型Passver氧化沟为例,对沟内的流场分布进行了计算模拟与实测,提出了改善氧化沟水力特性的措施,并分析了改善措施对运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曝气转刷下游的弯道处分别设置张角90°,150°,180°的导流墙均可降低局部阻力,且随着张角的增大,效果越为显著,当张角为180°时,可降低局部能耗10%左右;在转刷转速72 r/min的条件下,增设张角180°的导流墙不会对溶解氧的分布产生较大影响.根据氧化沟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实际运行结果,采用活性污泥模拟软件对水力特性改善前后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设置导流墙前后出水水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22.
孙培德  王如意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2):2438-2441
由活性污泥系统内生物场、水力场和温度场之同相互影响关系分析以及活性污泥系统多场耦合模型研究现状可知,当前亟需建立既能准确反映活性污泥系统污染物质去除过程.同时又充分考虑水力及温度作用的多场耦合模型,基于活性污泥系统内生物场、水力场和温度场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以全耦合活性污泥模型(FCASM3)为新平台,采用一维对流-弥散方程的形式建立了活性污泥系统生物场-水力场-温度场耦合模型(FCASM3-Hydro-Temp),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生物场、水力场和温度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23.
对塑性松软煤体进行水力挠动较难取得理想的瓦斯增浓提效效果,为克服该措施的局限性,使松软煤层有效卸压增透,可将挠动对象转移至煤层顶板砂岩.基于对顶板砂岩水力挠动裂隙发育、延展及煤层卸压增透机理分析,在试验矿井的松软煤层及顶板砂岩中分别施工钻孔进行水力挠动试验,同时采用多级指标对措施后的瓦斯抽采效果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水力...  相似文献   
724.
在CSTR中控制稳定的进水氨氮负荷,基于对粒径分布、胞外聚合物(EPS)组分和功能菌动力学活性的分析,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颗粒污泥形态、氮转化效能和微生物动力学活性的影响,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HRT从4 h逐渐缩短至1 h,反应器中氨氮去除率从80%逐渐提高至95%,亚硝酸盐累积率始终大于85%.缩短HRT可显著改变颗粒污泥粒径分布, 0.3~0.8 mm的颗粒逐渐占主导,约达50%,粒径小于0.3 mm和大于1.6 mm的颗粒逐渐减少.HRT对功能微生物活性影响与颗粒大小有关.系统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绝对优势,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mas)为代表的AOB富集度高达56%以上,缩短HRT有利于AOB的富集.  相似文献   
725.
采用效果检测、粒径分布与电镜扫描等方法,研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污水中有机物(COD)的转化过程及污泥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HRT从15 h到4 h的各运行阶段,COD去除率稳定在90.0%以上.沿程分析表明,当HRT为10、 7.5、 5和4 h时,ABR第一隔室分别承担约90%、 78.56%、 74.18%及58.91%的去碳比重,且承担COD去除的主要功能隔室由第一隔室过渡到第一、二隔室.随着HRT缩短,ABR第一隔室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总量显著上升.组成分析知,乙酸在总VFAs的比重由51.36%逐渐升高至58.77%,丁酸、丙酸含量相对较少,变化较小.随着运行时间推移,ABR中污泥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到111 d时,基本实现颗粒化;同时,沿水流方向颗粒化程度呈递减趋势.扫描电镜(SEM)观察显示,ABR一定程度上存在生物相分离现象,各隔室分别以丝状菌、甲烷多球菌、单球菌和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726.
为研究波浪?地震联合作用下跨海斜拉桥的横向减振控制方法,以某主跨 400 m 的跨海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考虑桥梁下部结构高桩承台群桩基础的波浪荷载,并基于辐射波浪理论求解地震动水力附加质量,建立了波浪-地震联合作用下考虑水?结构相互作用的全桥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黏滞阻尼器构建横向减振体系,分别探讨了波浪单独作用和波浪?地震联合作用下黏滞阻尼器的减振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波浪单独作用下,仅在辅助墩墩顶设置黏滞阻尼器的横向阻尼体系减振效果较好,能有效抑制波浪荷载引起的主梁横向位移;在波浪?地震联合作用下,比选出的横向阻尼体系依旧表现出很好的减振效果,且阻尼器参数变化对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为兼具减振与减震功能,推荐阻尼指数 α 取 0.8,阻尼常数 C 宜控制在 4 000~6 000 kN?(m/s) 内。研究成果可为跨海斜拉桥的横向减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7.
在序批式气升环流反应器(SAR)中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泥龄(SRT)对硝基苯(NB)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COD、NB和苯胺(AN)浓度在一个运行周期内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AR可在同一个反应器内提供NB还原转化和AN降解的缺氧和好氧环境,提高缺氧段HRT和SRT有利于NB的还原转化过程。当缺氧段HRT和SRT分别为16~32 h和6.5~14 d,相应的污泥质量浓度为3.1~6.7 g/L时,SAR可以为NB还原降解提供良好的氧化还原条件,对COD和NB的总去除率分别在93.5%和99.2%以上。p H值和ORP与COD、NB和AN的浓度变化有密切的相关性,可通过p H值和ORP的变化对处理过程进行监控从而简化运行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728.
介绍了供水系统功能分析中的经验渗漏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新的改进算法。将建议模型与供水系统水力分析方法相结合,并引入一般结构分析中的一次二阶矩方法,提出了一类求解供水网络节点及系统功能可靠度的方法。对一典型供水管网进行了流分析,将建议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常规渗漏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说明建议模型可行,计算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