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8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894篇
安全科学   742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614篇
综合类   3199篇
基础理论   552篇
污染及防治   363篇
评价与监测   129篇
社会与环境   261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及潜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发展低碳经济大趋势和世界各国低碳发展指标的强力约束,研究探讨了低碳城市建设的概念和关联性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交通体系、消费方式、碳汇发展和制度创新等。尝试构建了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比较分析了我国一些主要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和潜能,以期加快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促使我国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992.
淮北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本研究鉴于淮北市资源型城市的特殊地位,用1998—2007年的数据对淮北市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历年淮北市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998至2007年淮北市的总体发展形势是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改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逐渐走向协调,其中2003年到2004年是淮北市总体发展的转折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由基本不协调转向基本协调。最后提出在淮北市临近资源枯竭的关键时期应加强生态建设,加大产业转型力度。  相似文献   
99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05年、2006年的实地调查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总体特征,湿地维管束植物和水禽的区系组成特点,并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对比。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科的分化程度较低,属的分化程度较高,湿生植物、水生植物在区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生活型角度分析,区系中草本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据优势;从维管束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成分看,以温带分布属和世界分布属为主;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水禽区系的居留型构成以旅鸟和候鸟为主,地理分布成分构成以古北界种为主。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维管束植物和水禽种类都明显少于相邻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相似文献   
994.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的生态与资源危机的不断出现,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始检讨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寻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然而,从1992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到2002年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在这十年间遭遇到理论与实验的双重"困境"。2001年,23名世界著名学者在美国《科学》上发表了《可持续性科学》的论文,想用这样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来替代意义分歧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可持续发展走入歧途。从此,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可持续性"一词,但怎么实现可持续性则众说不一。学术界对"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讨论也非常活跃且一直没有间断过。在此,从"可持续性"的历史成因出发,分析其在生物学、生态学及环境学等方面的含义,探讨"可持续性"一词在湿地水环境这一具体领域的应用,提出"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这一概念,并深入分析其内涵和主要特征,为后续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度量作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995.
潜流人工湿地理化性质及不同形态氮素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宋新山 《生态环境》2010,26(6):1343-1347
对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可溶解氧、pH、氧化还原电位以及水温等理化因子和不同形态氮素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较全面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上部溶解氧高于下部;湿地下部pH较小,主要在6.9~7.2之间;氧化还原电位表现为上部前端氧化,下部后端还原;湿地装置内下部温度总体比上部要高,前端表现得尤其明显;湿地前端上部是COD和氨氮降解的主要场所,在前端下部区域硝氮的浓度低而亚硝氮、氨氮的浓度相对较高;湿地系统中亚硝氮含量较低,仅在前端中下部有所积累;总氮浓度在湿地前端较高而后端较低,其去除率在根本上依赖于反硝化作用的强度。  相似文献   
996.
997.
为探究天津某区域湿地对水质净化功能与效果,对湿地进口、出口水质因子进行了监测,并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湿地进口水质相比,出口水质COD、NH3-N、TN、TP和Chl-a相应去除率分别达到45.0%、42.0%、37.7%、69.7%和62.1%,湿地进口和出口水体综合营养指数分别为62.2和52.3...  相似文献   
998.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可有效处理海水淡化后剩余污泥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针对海水淡化后剩余污泥的特性,在分析人工湿地系统的工艺和处理机理的基础上,对该人工湿地系统的整体布局、填料层布置、水力停留周期、水传导、表面负荷及植物选育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9.
日前召开的全省工会班组安全建设现场推进会.既是我省工会配合党政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再动员,也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再部署。我省各级工会要紧密围绕江苏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切实加强源头参与。拓宽工作领域,完善监督制度.夯实工作基础.着力构建工会参与班组安全建设的长效机制.在保障企业安全发展和职工安全健康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受气温影响较大。针对冬季氮磷去除率的不足,分析低温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强化低温域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措施,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