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19篇 |
综合类 | 216篇 |
基础理论 | 40篇 |
污染及防治 | 46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社会与环境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固城湖生物资源现状及近20年间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对固城湖渔业生物资源进行了周年调查,结合1981年4月至1982年3月、1987年6月至1988年5月的2次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了固城湖生物资源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年至1999年近20a间,固城湖浮游植物数量增加44.8倍,生物量增加40.6倍,生物多样性减少。浮游动物数量较20世纪80年代下降约50%,生物量高于80年代初期,低于80年代后期。底栖动物生物量下降,其中瓣鳃类、腹足类生物量下降明显,而寡毛类和摇蚊幼虫等数量与生物量增长显著。固城湖水生植物演替剧烈,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苦草、轮叶黑藻群落演变为微齿眼子菜、菹草群落,渔业利用价值下降。每年大量水草腐烂沉积,使固城湖水质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指出加强对固城湖生物资源的泖控和综合利用,是固城湖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2.
风浪扰动条件下沉水植物对水流结构及底泥再悬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底泥在风浪条件下的再悬浮及其与上覆水体之间污染物的释放扩散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水生植物的影响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在鼓风式环形水槽种植天然沉水植物苦草,利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研究水流特性,用悬浮颗粒物SPM质量浓度表征底泥再悬浮量,分析不同风速条件下沉水植物水流结构的变化及对底泥再悬浮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大风(8.78m/s)、中风(5.95 m/s)、小风(3.21 m/s)扰动作用下,对照组水槽中水流结构均服从指数分布,且距离水体表层10 cm以内区域流速受风速的影响最明显,垂向变化梯度最大,随水深增加,变化梯度逐渐减小。试验组有沉水植物的水槽水流流速均小于对照组流速,水流结构明显改变,植物有效高度内流速变化缓慢,大、中、小风情况下分别稳定在0.7 cm/s、1.5 cm/s、2.1 cm/s左右;植物层以上区域流速变化梯度则较大,特别是在中风情况下,从1.7 cm/s增加到9.35 cm/s,增加了4.5倍。同时,沉水植物对底泥再悬浮有显著抑制作用,上覆水悬浮物质量浓度降低了90%以上,并最终保持在6.3~13.3 mg/L的低质量浓度状态。 相似文献
233.
白洋淀湿地不同时空水生植物生态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对白洋淀典型水生植物的蒸腾量实地监测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时间和空间下水生植物的蒸散系数,对白洋淀湿地基于现状和恢复目标下的植物生态需水量进行了等级划分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6~9月综合蒸散系数为3.21、6.24、6.02和1.86.水生植物需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为7月>8月>6月>9月,空间分布规律为陆地>水陆过渡带>水中.现状条件下,白洋淀水生植物6~9月的最小需水量分别为0.49×108m3、0.80×108m3、0.60×108m3、0.16×108m3,分别占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的44%、56%、49%、50%(未包含湿地土壤需水量),与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对应的最低生态水位为7.50m、7.50m、7.50m、6.30m.基于生态恢复目标,计算得到6~9月的水生植物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为0 56×108m3、0.91×108m3、0.69×108m3、0.19×108m3,为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的30%、41%、35%、21%.对比白洋淀水生植物生态需水量的实际值和计算值发现,白洋淀水生植物的生态需水量在6~9月间分别是计算值的5.75倍、6.42倍、5.00倍和2.29倍. 相似文献
234.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生态学研究:Ⅲ沉水植被重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武汉东湖水体光学性质,营养状况和东湖现存水生植被的分布状况,对东湖各湖区重建沉水植被的可行性作了探讨,认为东湖大部分湖区恢复沉水植物是可行的。牛巢湖,汤林湖,后湖等湖区一旦停止放养草食性鱼类,加之适当的人工促进措施,沉水植物完全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235.
近年来,植物化感作用逐渐成为控制藻类暴发的一种新技术。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着重从水生植物化感作用、化感抑藻物质、应急处置藻类方法、海洋赤潮和淡水水华的应急处置及机理进行评述,并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36.
237.
利用生态浮床净化污染水体是一个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的过程,也是一个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复杂过程,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水生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吸收水体N,P元素、降解有机物和蓄积重金属。生态浮床技术已被应用于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易受植物种类、温度、季节、处理时间、覆盖率和污染物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应从植物筛选、植物组合、浮床结构改进、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加强研究,探索生态浮床的构建和管理技术,实现景观效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相似文献
238.
239.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前期确定3种适宜太湖沿岸带生态修复的挺水植物为菰(Zizania latifoli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和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挺水植物对水深要求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水深高度都会限制其生长,为探讨不同水深对挺水植物的影响,确定这3种挺水植物最适宜的水深高度,该研究进一步设置不同梯度水深高度——高水深(40 cm)、中水深(20 cm)和低水深(10 cm),试验历时42 d,收获时测定这3种挺水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形态指标(地上部分干质量、地下部分干质量、叶面积和根系长度)、相对生长速率(RGR)指标和生理指标[总可溶性糖、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①不同水深对挺水植物性状指标均有显著影响,较高或较低的水深都会影响挺水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形态指标、相对生长速率指标和生理指标,且挺水植物可以通过调节形态和生理指标来适应和抵抗水深胁迫带来的不利影响.②在高水深这一胁迫条件下,3种挺水植物都倾向于产生更多的总可溶性糖、SOD和MDA,显示出植物对高水深这一胁迫的生理适应性.③高水深对慈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再力花对水深的耐受性高于慈姑,而菰对高水深的适应性最强.研究显示,不同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不同,在实际的生态修复工程中应使用不同挺水植物组合配置以抵抗水深变化. 相似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