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4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518篇
安全科学   463篇
废物处理   163篇
环保管理   291篇
综合类   2043篇
基础理论   188篇
污染及防治   402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82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21.
农作物秸秆酶解与磷细菌肥的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生态环境》2001,17(4):45-47
  相似文献   
222.
合成制备了铝铁锡共聚物,测定分析了其水解共聚合和熟化过程中的pH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和混凝实验对共聚物的晶形貌像和絮凝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n^4 具有比Fe^3 ,Al^3 更强的水解活性,它有使共聚物的分子趋于均一的作用;铝铁锡共聚物的最佳配比为:NAl∶NFe∶NSn=5∶5∶3,最佳水解度B^*=2.0,此共聚物具有比CPAFC更优良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223.
沉水植物和螺类是生物防治有害水华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关于这两者对有害蓝藻的协同抑制效率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沉水植物金鱼藻与铜锈环棱螺在实验室内探究草-螺组合系统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金鱼藻组、环棱螺组及草-螺组合系统均显著降低了体系内蓝藻Chl-a浓度、总Chl-a浓度和铜绿微囊藻密度,与初始相比,蓝藻活体Chl-a浓度分别减少99.24%、100.00%和98.61%,铜绿微囊藻密度分别减少98.64%、86.44%和97.71%.草-螺共培养和金鱼藻单独培养均可以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效果相似,而环棱螺单独培养可以使蓝藻Chl-a浓度和光曲线参数值降为零,同时使得微囊藻细胞全部失活.金鱼藻与环棱螺都可以降低铜绿微囊藻光合活性,草-螺共培养系统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藻类整体的生长潜能.研究发现,草-螺耦合系统对铜绿微囊藻的总体抑制效率略低于两者单独抑制效率,表明金鱼藻和环棱螺在此过程中存在微弱的拮抗作用,但由于草-螺耦合系统的抑制成效同样显著,且抑制途径更多样,同时能更好地维持水体营养盐平衡.在实践过程中建议加强沉...  相似文献   
224.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可以在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将其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物质.该研究通过批次实验探讨了不同碳源、氮源和磷源浓度对厌氧光合细菌外硫红螺菌属的新菌株(Ectothiorhodospira sp.SU6)处理模拟啤酒废水和生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啤...  相似文献   
225.
旅游产业生产效率是衡量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基于DEA Malmquist指数二次分解模型,对2000~2015年江苏13个地市旅游产业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2000~2015年全省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年平均值为1020;空间分布上,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南部城市普遍高于北部城市,东部城市优于西部城市。(2)各地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变化,其中,规模技术进步变化是影响各地市旅游全要素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纯技术进步变化次之,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对旅游全要素的影响最小。(3)面板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交通、劳动力是各地市旅游产业生产效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旅游发展政策,推进旅游产业技术进步,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 DEA Malmquist指数;二次分解;旅游产业效率;江苏省  相似文献   
226.
机场效率评价与分析是相关学者关注的热点。采用DEA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机场体系为实证,以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产出为关注点,探讨2000~2014年间机场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长三角地区机场体系基础设施效率总体较低,空间上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特征;在时空演化上,基础设施效率呈提升态势,机场间的差异性呈降低趋势,各机场演化过程具有明显差别,但总体上效率高的机场,其演化过程中变异系数较低,反之亦然;近15a来机场基础设施效率的差异性演化并未引起区域空间格局大的变动,但江苏沿海地区的机场效率优势正在逐步形成。通过效率分解,发现规模效率是影响长三角地区机场体系综合技术效率的主要原因,正是规模效率的低下引致了综合技术效率低下。机场基础设施效率及其演化是机场自身发展状况(内在因素)的综合反映,同时深受区域发展水平、机场竞争态势以及机场交通区位等诸多外部因素影响。最后,讨论了提升长三角地区机场体系基础设施效率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27.
吉林省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时空演变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凑城市理念被认为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减少城市在开发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低效率。为探究我国城市紧凑度和城市效率的时空演变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吉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选择为2000—2013年。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熵值法,对吉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吉林省城市紧凑度平均水平较低,并且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受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高紧凑度城市基本位于哈大城市走廊一线。第二部分运用DEA数据包络模型,对吉林省城市效率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城市效率在经过了长期的反复波动后于2012年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节奏迥异,但都表现出与技术进步一致的变动性,城市经济发展对新技术、新的生产要素投入的依赖较大,资源利用效率整体较低。第三部分运用R语言对吉林省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两者间存在极弱的相关性,接着借助象限图法得出两者在不同时间段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步性,紧凑度提升时大部分城市的城市效率会出现提升,紧凑度的下降不一定有效引起城市效率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228.
提高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协调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从企业类型、环境因素等视角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RD支出的增长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均有正向作用,但作用效应尚未达到显著状态;研发机构数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而外资企业与中国技术市场的互动效应尚不显著;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致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技术效率,却显著降低了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最高,内资企业的规模效率最高。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9.
环境绩效评估通过量化环境管理效果和分析环境管理中的不足,为改善环境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本研究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主题框架法构建了包括环境效率、环境质量、环境治理3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的市级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目标渐进法和均权法计算了江苏省13个地级2015年的环境绩效指数。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地级市综合环境绩效指数分布在58.41(连云港市)~74.98(苏州市)之间,且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苏中地区的城市综合环境绩效多为良好,苏南和苏北各地之间的绩效差距较大;在二级指标中,苏南环境效率和环境治理绩效相对较好,苏中环境效率和环境质量绩效较好,苏北环境质量绩效较好。此外,本研究认为三级指标中的单位GDP用水量、空气质量达良好以上天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率等是主要的限制性指标。  相似文献   
230.
电网发展、清洁电源接入与地区能源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彻底弥补了电力跨区配置的电网基础设施短板,并且为清洁电源并入电网和跨区消纳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克服我国电力负荷中心和能源基地的区域布局不协调,而且有益于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利用率低下和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利用1991—2012年全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清洁电源并网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为保证实证结果稳健性分别在线性和非线性实证框架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两种方法估计了清洁电源接入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异质性效应。实证结果显示:(1)我国电网基础设施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增进效应,特别是超高压电网在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上表现的最为突出,在特高压骨干网架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起到了支柱性作用。(2)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与清洁电源交互项的估计系数始终位于负数区间,反映清洁电源并网的能源效率绩效并不明显,受限于并网规模和机制缺陷,还没有发挥出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作用。(3)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各等级电网对地区能源效率的益处越来越明显,并且存在着门槛效应。(4)特高压电网对地区能源效率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东部沿海高收入省份,这些省份作为电力消费负荷中心,大规模接入清洁电源对能源效率改善裨益明显。接下来,需要根据地区的能源禀赋结构选择清洁电源的并网模式,完善的电网基础设施、合理的电源结构还需要配置以高效的清洁电源并网机制才能不断增进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