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86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934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245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还原水解-SBR法降解化工工业废水的设计水解实验参数和运行参数,重点研究厌氧水解的限制因素,通过实验论证了本方法经济可行,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2.
制药废水组分复杂,有机物浓度较高。采用气浮+A2/O+M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运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达92%以上,BOD5去除率达95%以上,氨氮去除率达85%以上,总磷去除率达89%以上,且MBR出水浊度小,跨膜压差低,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土壤和沉积物中凝聚型有机碳(碳黑、干酪根)的含量及其对多环芳烃(PAHs)分布和提取的影响,分别用三氟醋酸(TFA)和在375℃下通氧燃烧的方法从珠江三角洲2个污染土壤和5个河口沉积物样品中提取酸非水解有机碳(NHC)和碳黑(BC);用索氏抽提法和不同溶剂的加速溶剂萃取法(包括连续加速萃取法ASESum和标准溶剂萃取法ASESTD)抽提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并在不同温度梯度(25℃到150℃)下用水为溶剂加速溶剂萃取其水溶态.结果表明,1)NHC是珠江三角洲土壤和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NHC碳明显高于BC碳,NHC和BC分别占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的25.6% ̄73.8%和4.64% ̄17.3%.2)3种有机溶剂(丙酮、甲苯1、甲苯2)连续抽提的PAHs含量是索氏抽提的2.11倍;5种ASE方法(丙酮、甲苯1、甲苯2、ASESum、ASESTD)提取的PAHs含量与NHC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且比PAHs含量与BC或无定型有机碳(AOC)含量的相关性更明显.3)在不同温度梯度下水溶态PAHs浓度符合Van’tHoff方程.研究说明除了BC外,非水解有机碳对土壤和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和提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4.
指出了现有液体蔓延和蒸发模型的不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建立了动态液池蒸发模型.在详细分析液池蔓延和蒸发过程的基础上,结合苯的泄漏,利用新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苯的蔓延和蒸发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95.
伏雨  龙云  肖波  程怀玉  龙新平 《环境工程》2021,39(4):25-29,85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栅条絮凝池前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以涡旋速度梯度和湍动能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对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在流场中加入了11组不同粒径和有效密度的絮凝颗粒,每组在流场入口处随机释放98560个粒子,利用DPM模型对粒子运动轨迹进行追踪统计.结果 表明:随着絮凝颗粒的增大,其有效密度呈相应下降趋势.絮...  相似文献   
96.
97.
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不透水性下垫面急剧增加,进而加剧了径流污染,尤其是屋面径流污染。生物滞留池作为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核心措施之一,对径流的净化效果显著。以屋面径流为控制对象,设计了3个生物滞留池用于探究不同土壤层厚度和不同进水方式对生物滞留池出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收集的屋面径流污染严重,COD和TN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经生物滞留池处理后发现,3个生物滞留池对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92.2%~98.7%,装填20cm土壤的表层进水生物滞留池较装填15cm土壤的生物滞留池出水污染物浓度低。装填20cm土壤的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TN和TP的去除能力总体相当,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1.7%、90.4%,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93.8%、86.5%,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1%和72.7%。  相似文献   
98.
基于SWMM模型的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控制系统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
某制药企业污水处理站改造工程在调试过程中,根据工艺条件,结合进水水质特点,编制合理调试方案,分段培养污泥,前段生化系统利用储存的高浓度废水和原剩余污泥培养污泥,强化对高浓度废水的适应性,后段生化系统利用原剩余污泥接种,同步增加污泥量.7 d闷曝后,两段生化系统SV均达到25%以上,高浓度废水进水后,前段生化系统显示较强...  相似文献   
100.
王娟  范迪 《环境工程学报》2006,7(6):117-121
采用水解酸化 CAST 混凝 复合滤池与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 混凝 复合滤池2种组合工艺对造纸中段废水与生活污水进行合并处理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都是切实可行的,二级出水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深度处理出水可达中水水质要求.其中以水解酸化 CAST 混凝 复合滤池组合工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