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1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411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06篇
环保管理   478篇
综合类   2581篇
基础理论   244篇
污染及防治   175篇
评价与监测   237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渤海湾继同乐鱼、快鱼绝迹,螃蟹、平鱼、黄花鱼、毛蚶、对虾形不成渔汛之后,渤海的特有鱼种棘头鱼,今年又不见影踪。面对大自然一连串的报复和惩罚.再也不能沉默了,于是一前不久,一个患了绝症的病人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想喝一碗鲜棘头鱼场,家人、亲友转遍了渔港码头,竟一无所获。棘头鱼美的绝迹了吗?俗话说“河里没鱼市上看”。市场上倒是偶尔有卖的,每公斤150元左右.简直是软黄金。可据内行人说,那也都是去年冷冻的,小贩们化开后用大米汤一拌,再点上黄色的花生油,便酷似鲜的,一吃便知那味道差之千里。真正的鲜棘头鱼根本没见…  相似文献   
222.
编辑同志 :我家附近有一家建筑施工工地在昼夜施工 ,噪音很大 ,搅得我们无法休息 ,给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损害。据有关部门检测 ,噪音超过了 80dB(A)。请问 ,我们该怎么办 ?宁夏 :王国立王国立同志 :我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以及《民法通则》 ,对此类问题都有明确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 ,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 ,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建筑施工单位在城市市区噪声…  相似文献   
223.
《中国环保产业》2004,(11):5-5,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在10月下旬召开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上提出,作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影响深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曾培炎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树立信心,鼓舞斗志,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抓紧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24.
夹点技术--一种有效的清洁生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点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清洁生产措施可用于能源优化、资源节约、废物减量及污染防治等方面,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介绍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研究领域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5.
通过介绍我国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现状,梳理了近年来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与水泥行业污染减排相关的政策、标准等。基于对颗粒物、NOX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各类减排控制技术在国内水泥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向。最后提出推动我国水泥工业污染减排的建议:一是争取政府多方面支持;二是加强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监管力度;三是加强对脱硝市场的行业管理;四是加强技术及装备研发,推动示范工程建设;五是重视行业汞污染与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226.
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是公众关注环保程度最高的时段之一,福建省充分借助这一有利时机,按照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和中国环境宣传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结合实际,以全民环境教育为主线,加强横向联系,采取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方式,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面向不同层面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27.
本文在实际开展汽车制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对汽车制造项目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进行梳理,重点对废气、废水、固废、噪声源强核算过程和方法进行解析,对污染防治措施论证内容进行探讨,同时从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政策相符性分析等方面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整理,梳理了目前汽车制造项目环评文件编制的要点核心,指出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主要在于挥发性有机废气源强和含氮、磷及重金属废水源强核算、物料平衡等,为下阶段汽车制造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8.
杨光  孙涛  安思危  马明 《环境科学》2017,38(11):4774-4781
为了揭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大气界面释汞通量及其交换特征,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4种典型植被覆盖类型(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以及草地)为研究对象,连续同步监测不同植被覆盖下土/气界面汞释放通量,同时考察各环境因子对土壤释汞的影响.结果表明,缙云山在4种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汞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总体表现为楠竹林[17.77 ng·(m~2·h)~(-1)]草地[17.58 ng·(m~2·h)~(-1)]灌木林[16.87 ng·(m~2·h)~(-1)]常绿阔叶林[14.32 ng·(m~2·h)~(-1)];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释汞通量在季节变化上呈现相似的规律性,但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暖季汞释放通量高于冷季;缙云山地区不同林植被覆盖下土壤释汞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气象因素光照强度、气温、土温和相对湿度,对土/气界面汞释放通量影响也不相同,气温为常绿阔叶林,灌木林与楠竹林的主要影响因子,光照强度为草地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29.
三门峡水库水体中不同形态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柳  麻冰涓  周伟立  王力  职音  刘清伟  毛宇翔 《环境科学》2017,38(12):5032-5038
为了解三门峡水库水体中不同形态汞的分布特征,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三门峡水库进行采样,分别采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CVAFS)和蒸馏-乙基化衍生-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法(GC-CVAFS)测定水样中总汞、总甲基汞、溶解态总汞和溶解态甲基汞的浓度.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水体中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浓度范围分别为1.65~9.65、0.80~3.16和0.70~7.81 ng·L~(-1),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一类水汞浓度标准限值;总甲基汞、溶解态甲基汞和颗粒态甲基汞浓度分别为0.05~0.36、0.02~0.14和ND~0.26 ng·L~(-1).三门峡水库水体总汞和甲基汞在季节和空间分布上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总汞和甲基汞与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体差别不大,水库未受到明显的汞污染.丰、枯水期沉积物中总汞浓度分别为(92.96±10.65)ng·g~(-1)和(80.06±19.14)ng·g~(-1),甲基汞浓度分别为(0.33±0.14)ng·g~(-1)和(0.50±0.19)ng·g~(-1).较低的甲基汞浓度说明在三门峡水库汞的迁移转化过程中,甲基化作用可能并非主要的过程,这可能与水体底层溶解氧浓度较高以及沉积物中有机质浓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230.
开顶式气室原位研究水稻汞富集对大气汞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开顶式气室熏气实验和土壤加汞培育实验,原位研究水稻各器官汞富集对大气汞质量浓度升高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根中汞含量与大气汞质量浓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土壤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8 8,P0.05),表明水稻根中的汞主要来自于对土壤中汞的吸收累积.水稻茎中汞含量随大气汞质量浓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加(RB=0.964 6,RU=0.983 1,P0.05),且上部茎中汞含量高于下部茎;茎下部汞含量随土壤汞含量的升高呈线性增加(R=0.990 1,P0.05),茎上部汞含量随土壤汞含量的升高呈二次拟合增加(R=0.998 9,P0.05),且下部茎汞含量高于上部茎,说明茎汞含量受土壤和大气汞浓度的共同影响.水稻叶中汞含量与大气汞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98 5,P0.05),与土壤汞含量也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P=0.058 5),表明水稻从大气吸收的汞主要积累在叶片中,从土壤吸收的汞主要富集在根中并通过茎部向叶部传输.利用实验建立的函数关系对水稻地上生物质中汞的大气来源估算,至少60%~94%和56%~77%水稻叶和上部茎中的汞来自大气,而大气对下部茎仅贡献8%~56%.由此水稻地上部分生物质汞主要来自对大气汞的吸收,为区域大气汞的收支及汞循环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