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6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30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2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92篇 |
综合类 | 895篇 |
基础理论 | 136篇 |
污染及防治 | 158篇 |
评价与监测 | 80篇 |
社会与环境 | 35篇 |
灾害及防治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中汞铜铅的污染及其与有机质硫化物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中有机质、硫化物和重金属汞、铜、铅的污染监测结果表明: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范围分别为有机质20.8—74.4g/kg,硫化物28.7—538mg/kg,汞0.07-0.74mg/kg,铜20.9—101mg/kg,铅14.2—917mg/kg;它们在沿程各断面的分布表现为上游往中游递增,而中游向下游递减,基本上以猎德、广纸和黄沙三个断面的污染最严重;各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顺序是硫化物>汞>铜>铅。相关分析表明:汞、铜与有机质和硫化物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随着底泥中有机质和硫化物积累的增加,汞、铜的富集量相应增加,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272.
讨论了以河道底泥和生活污泥为原料烧制陶粒比表面的测定原理、方法和结果,并对生活污泥添加量、粘结刑添加量和烧结温度对陶粒比表面的影响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73.
在监测常州长荡湖水样和沉积物磷形态与含量的基础上,开展了在温度、pH、溶氧度等不同环境因子背景下镧改性膨润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果研究.通过对比监测上覆水体磷的浓度、底泥磷的形态变化,考察了镧改性膨润土对水体磷的钝化效果以及底泥磷的固定作用.结果表明,镧改性膨润土可以很好地抑制底泥释磷,抑制底泥的释放率达到了55%—75%.温度和溶氧度的变化对镧改性膨润土的抑磷率无影响,而强酸碱(pH=4、pH=10)环境相较与中性环境(pH=7)抑磷效率减少15%;沉积物中Ex-P和Fe/Al-P等活性态磷含量下降了55%—60%,而Ca-P等稳定态磷含量上升1—1.1倍,说明镧改性膨润土可以改变沉积物磷的形态,由不稳定态转化为稳定态,提高了底泥对磷的滞留能力,降低了对上覆水释放的风险.利用镧改性膨润土控制长荡湖水体磷污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4.
275.
276.
底泥中多环芳烃(PAHs)提取方法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底泥中多环芳烃(PAHs)提取的处理流程和国内外多种提取方法,比较了几种在我国较为常用的提取方法的效率.同时还提出了PAHs分离纯化的方法和步骤,并指出了提取过程中影响实验回收率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277.
近海养虾场底泥中产芽孢细菌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近海养虾场底泥中的细菌数量和类群的调查,发现有超过50%的细菌生物量是产芽孢细菌,因此对底泥中的产芽孢细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通过对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等特征的研究和对部分菌株的16S rRNA基因的ARDRA分型、序列分析等,鉴定了67株产芽孢细菌,其中62株属于芽孢杆菌属,5株属于短芽孢杆菌属.进一步对62株芽孢杆菌属的细菌在底泥不同深度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主要分布在底泥深度0~6cm左右的区域,海洋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主要分布于底泥6cm以下的区域,与坚强芽孢杆菌性状相近的菌分布在底泥2~8cm深度;与耐碱芽孢杆菌性状相近的芽孢菌广泛分布在0~12cm区域.讨论认为,应用这些产芽孢细菌资源在修复海洋环境和开发海水养殖微生态制剂方面具有一定可能性.图3表3参15 相似文献
278.
河流水体受污染后,在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由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能得到一定的净化。哈尔滨市松花江段河流水质净化作用主要包括稀释、吸附、江底沉积物的机械过滤与吸附和絮凝沉淀作用。哈尔滨市松花江断面正处于河流侵蚀与堆积交替动态平衡中,可不断提供新的活性表面,使河底沉积物的净化作用持久不衰。该特殊的地质条件是本段河流保持较强净化作用的关键,妥善利用水环境净化能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279.
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城市河道的治理投入持续加大。通过对郑州市贾鲁河治理中的创新理念及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我国类似城市河道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在贾鲁河治理中,创新“五河”设计理念,注重生态与景观融合设计,并把滨河景观作为历史文化展示的载体。同时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通过集成生态净化强化关键技术,开发水环境工程BIM管理系统、构建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提高河道治理建设及运营效率,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升级。在施工过程中,坚持绿色施工、加强环境保护、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贾鲁河经过治理后带来了显著的防洪、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80.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受污河道底泥和上覆水进行研究,对比分析静置状态X0和不同曝气深度条件下(分别为水体曝气泥水界面上方10 cm,底泥曝气下方5和15 cm处,依次记为X+10、X-5和X-15)河道底泥特性及水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底泥曝气较水体曝气而言,能促进水体DO更快恢复;停止曝气,DO浓度也会维持在较高的状态,有利于有机物和氨氮的进一步去除。在相同曝气量下,底泥曝气比水体曝气能更好地去除底泥中污染物,并减少再次释放,且底泥曝气深度越深,处理效果越好,至实验结束时,X-15组上覆水中COD、NH4+-N、TN及TP浓度分别为16.25、3.03、13.39及0.09 mg/L,去除率分别为69.73%、78.36%、45.98%及84.21%;停止曝气后,经曝气处理的底泥对磷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加,并且不会再向上覆水中释放污染物,避免引起水体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