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6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30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2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92篇 |
综合类 | 895篇 |
基础理论 | 136篇 |
污染及防治 | 158篇 |
评价与监测 | 80篇 |
社会与环境 | 35篇 |
灾害及防治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底泥释磷及其对西湖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杭州西湖底泥由上部藻骸腐泥和下部泥炭层构成,含有丰富的碳和氮,含磷属中等水平。通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模拟两种方法,测定了西湖底泥的释磷量和释磷速率,获得了pH、DO、温度及上复水组成等因子与释磷通量的相关关系。室内模拟底泥最大释磷量为0.368μg/g;夏季现场模拟底泥平均释磷速率为1.02mg/m~2·d,估算西湖底泥释磷量达1.346t/y,相当于年平均外部入湖磷负荷的36.4%。底泥释磷对西湖富营养化有着不客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3.
为探索内河底栖生物对水环境中PAEs的富集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测定宁波城市内河回龙段水体、底泥、螺蛳肉与壳中DMP、DEP、DIPP、DPP、DBP、BBP、DEHP和DOP的浓度。结果表明研究河域底泥、水样、螺蛳(Margaryamelanioides)肉和螺壳样品主要存在DMP、DBP、DEHP3种PAEs,DM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435μg/g、0.023μg/g、1.239μg/g和0.712μg/g,DBP为2.613μg/g、0.484μg/g、6.984μg/g和0.282μg/g;DEHP为13.891μg/g、0.030μg/g、4.938μg/g和0.156μg/g,∑PAEs表现为底泥〉螺蛳肉〉螺壳〉水样。螺蛳肉及螺蛳壳对酯类富集能力分别表现为DEHP〉DBP〉DMP,DMP〉DEHP〉DBP,且螺蛳肉的富集能力明显强于螺蛳壳。螺蛳肉与水样DMP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DBP和DEHP不相关;螺蛳壳中3种PAEs均与采样位点水样的PAEs呈显著的相关性;螺蛳肉、螺蛳壳与底泥的PAEs浓度均呈显著的相关性;各位点的螺蛳肉与螺蛳壳富集的3种PAEs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04.
湖泊底泥土地利用对土壤中重金属铅、铜形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区试验研究了田间种植冬小麦条件下,底泥土地利用前后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形态演变及小麦各器官中铅、铜的富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本试验所有处理中,可交换态铅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2~0.10 mg·kg-1,碳酸盐结合态铅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4~0.24 mg·kg-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质量分数为0.41~1.88 mg·kg-1,有机物结合态铅质量分数范围为1.23~4.92 mg·kg-1,残渣态铅质量分数范围为4.82~23.66 mg·kg-1;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可交换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40.00%~200.00%,碳酸盐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36.84%~363.16%,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7.17~45.15%,有机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7.98%~62.61%,残渣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0.12%~9.69%,各处理的残渣态铅、铜质量分数均较高。随着底泥用量增加,小麦根系、茎叶、籽粒中铅、铜质量分数均呈增加趋势,植株对重金属铅、铜的富集顺序为根系>茎叶>籽粒,铜的富集系数均大于铅。小麦籽粒产量、茎叶生物量及地上部生物量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均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当小麦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时,籽粒中铅、铜质量分数未超出我国相应标准,依此确定底泥环境安全施用量为3051.29 t·hm-2。 相似文献
305.
底泥铬污染的纳米铁粉修复及其土壤酶活性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纳米铁粉修复Cr(Ⅵ)不同程度污染底泥,通过测定底泥中4种土壤酶活性,分析纳米铁粉修复对Cr(Ⅵ)污染底泥土壤酶活性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纳米铁粉修复对底泥Cr(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添加底泥干质量1%的纳米铁粉在16 d内对底泥30~100 mg·kg-1的Cr(Ⅵ)的去除率均高于99.7%.Cr(Ⅵ)污染显著降低了底泥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其中多酚氧化酶对Cr(Ⅵ)污染有很好的线性响应,可用于0~100 mg·kg-1底泥Cr(Ⅵ)污染评价.经过16 d的纳米铁粉修复,Cr(Ⅵ)污染底泥的脲酶活性恢复至未污染对照水平,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恢复效果不明显,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活性有待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306.
研究A2/O工艺结合化学沉淀法对具有我国南部城市河道水典型特征的布吉河道水的处理效果。单独采用A2/O工艺处理河道水,出水CODCr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TN质量浓度达到二级标准;TP和SS质量浓度不达标。A2/O出水经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混凝沉淀后,TP和SS质量浓度均达到一级标准,CODCr和TN质量浓度也分别较化学沉淀前降低10.7%和16.5%。A2/O工艺结合化学沉淀法处理河道水是一种有效、易维护的河道水异地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07.
浏阳河底泥中的富集重金属的底泥会以一定形态进行二次释放。主要考察了时间、pH值、温度以及分别固定Cl-、NO-3、SO2-4的条件下常见阳离子Na+和Mg2+等因素对底泥中重金属Cd、Cr、Pb、Ni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通过底泥中重金属总含量的测定,发现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PbCuNi;同时Cd对浏阳河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评价等级为强,其他3种重金属则属于轻微生态危害;②重金属Cd和Pb释放比较明显,Ni和Cu释放量未检测出;底泥中重金属的释放量随着时间、温度、阴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除pH值在一定范围内对释放量的影响呈凹形趋势;③Cl-、NO-3、SO2-4浓度一定时,Mg2+对重金属释放量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Na+;相同浓度时,对Cd和Pb释放影响较大的是Cl-和SO2-4。 相似文献
308.
309.
310.
水泥、粉煤灰及DTCR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泥、粉煤灰及有机硫稳定剂DTCR固化/稳定化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底泥,考察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及重金属浸出毒性,确定了底泥固化/稳定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仅用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固化体抗压强度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上升,重金属浸出浓度则下降,当水泥∶干底泥质量比为0.6∶1.0时,固化体7 d抗压强度能达到0.99 MPa的标准值;进一步研究发现,水泥∶粉煤灰∶干底泥质量比为0.54∶0.06∶1.0时,重金属浸出浓度有所上升,但7 d及28 d抗压强度仍能分别达到1.2 MPa和2.8 MPa;加入DTCR后,当水泥∶粉煤灰∶DTCR∶干底泥质量比为0.54∶0.06∶0.012∶1.0时,固化体7 d及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1.1 MPa和2.1 MPa,醋酸缓冲溶液法浸出的Cd、Pb、Zn和Cu浓度分别为0.102、0.189、0.180和0.032 m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