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3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针对某炼化企业在石油储运过程中产生的罐底油泥,进行了油泥样分析和不同萃取剂萃取回收油分实验.经分析该罐底油泥含水率约16.1%,总有机物含量约34.8%,其中可萃取石油类物质约占总有机物成分的67.0%.考察不同溶剂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石脑油90 ~ 110℃沸程段的馏分油的萃取效果和工艺可操作性优越于其他常用溶剂,其萃取效果排序为石脑油90~ 110℃沸程段的馏分油>120#溶剂油>正庚烷>石油醚(90 ~ 120℃)>石油醚(60 ~ 90℃);用石脑油90 ~ 110℃沸程段的馏分油在优化萃取工艺条件下,经两次萃取可分离出大于96%的可萃取油分,罐底油泥中有机物的萃出率可达64%以上,比120#溶剂油萃取效果高出约3%~5%,实现了罐底油泥更深程度的萃取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2.
热化学清洗法洗涤油泥-回收石油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河油田落地油泥为样品,采用热化学清洗法洗涤油泥,净化土壤,回收石油,并获取工程所需的必要参数.通过筛选、复配,确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NazSiO3=1:2(质量比)为最佳清洗剂配比.考察了清洗温度、清洗液pH、液固比(即清洗剂与落地油泥的质量比)和清洗剂投加量等因素对清洗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工艺参数,实验表明,当清洗时间为30min、清洗温度为75℃、搅拌器转速为200 r/min、液固比为8:1、清洗液pH为11、LAS Na2SiO3投加量为2.8 g/L时,含油率为21.2%(质量分数)的落地油泥样品经一级清洗,油泥残油率降为0.8%(质量分数,下同);经二级清洗,油泥残油率降为0.3%.清洗后,石油浮于水面,无明显乳化,易于分离.  相似文献   
43.
大港某油田油泥砂处理采用热化学洗涤法,因处理时间不足及工艺参数不合理,处理效果无法达 到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中规定含油污泥经处理后剩余固相中石油烃总量应不大于2%的要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生产情况分析和国内外处理技术调研,优选热化学洗涤与物理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对已建空化处理撬块进行改造,并新建深度净化处理撬块,实现一级破胶破乳分离、二级空化分离、三级深度净化分离的油泥砂处理工艺,处理后 的油泥砂总含油率满足小于2%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44.
杨东元  扈广法  齐永红  王燕 《环境工程》2016,34(12):133-136
传统油泥处理存在能耗高、易造成二次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多级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水裂解耦合技术对经减量化处理的油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其中通过多级超临界流体梯度萃取可生成重质油、高级酚及稠环芳烃,在催化剂作用下超临界水将油泥中残留的重胶质及沥青质裂解为CO、H_2、丙烯、丁烯等组分,处理后的油泥石油烃综合利用率高,残渣可实现无害化排放。  相似文献   
45.
王秀军  张健  翟磊  靖波  檀国荣 《化工环保》2016,36(4):364-369
采用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聚合物驱油(聚驱)油田采出液处理过程中生成的两种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油泥(黏弹油泥和非黏弹油泥)进行组成分析及生成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黏弹油泥的FTIR谱图、XPS谱图与实验室模拟生成的黏弹油泥对照样的谱图高度相似,证明黏弹油泥是聚季铵盐型清水剂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生成的高含油阴阳离子复合物;非黏弹油泥不含季铵盐成分,而含有酰胺和醚官能团,推测有可能来源于采出液处理剂中的聚醚成分。  相似文献   
46.
王秀军  翟磊  靖波  张健 《化工环保》2016,(5):482-487
分别以胺基质子型离子液体(PIL)、非离子有机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NAPPE)、增效氧化剂(AO)、低分子量阴离子聚合物(AP)为絮体改质剂,考察絮体改质剂对大分子聚季铵盐(CWC)清水剂处理海上油田含聚污水的絮凝效果及絮体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IL和AO对絮凝速率、絮凝起效时间、絮体层厚度无影响,可部分改善絮体黏附性;NAPPE虽可有效改善絮体黏附性,但影响清水剂絮凝效果,絮凝速率;相比较而言,当AP加入量为100 mg/L、CWC加入量为300 mg/L时,AP对清水剂絮凝速率和絮凝起效时间影响小,且水色清澈,可有效避免黏性油泥问题。  相似文献   
47.
采用自制的油泥分离剂通过热化学分离法处理聚驱油田现场产生的含聚油泥。采用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剂泥比2.0 m L/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搅拌转速500 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原油回收率为92.08%。利用支持向量机运算法(SVM)建立模型,分析了各工艺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得出优化后的含聚油泥处理工艺参数为:剂泥比2.5 m L/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4 min,搅拌转速530 r/min,理论上的最高原油回收率为94.76%。对于模型优选出的工艺参数进行了5组验证实验,平均原油回收率达94.50%。采用优选工艺参数处理3种不同来源的含聚油泥,原油回收率均高于90%。  相似文献   
48.
生物降解含油污泥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桩西采油厂含油污泥组份含量及特点,筛选出适合处理桩西厂的含油污泥生物处理技术,研究了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各项参数。并通过现场实验,进一步优化各项参数,提出了含油污泥处理工艺及实施方案。含油污泥经上述工艺处理后,油泥中烃类含量达到国标GB4284-84(含油<3000mg/k)的要求。  相似文献   
49.
匡少平  宋燕 《环境工程学报》2017,11(7):4298-4304
油泥是石油行业的产物,具有产量大、污染严重、处理困难等特点。运用热处理方法进行实验,通过对两个不同油田油泥的热裂解实验,发现不同来源的油泥,其组分与形态差异十分明显,从而导致热解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经热解处理后,油泥质量减少50%~80%,减量化明显;通过释放气体的分析,对热解的反应历程以及反应机理做出了初步推测。最后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到了一定的动力学参数,为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提供实践依据,从而提高该技术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50.
油泥砂是油田勘探、采油、储油、输油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泥、油砂沉淀后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及水资源可造成严重污染。某厂采用流化焚烧法处理油泥砂,达到了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的目的,但是在焚烧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和相关权益,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