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392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821篇
基础理论   109篇
污染及防治   10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12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九○法则】90%×90%×90%×90%×90%=?,不及格!!!安全生产工作不能打任何折扣,安全生产工作90分不算合格,主要负责人安排工作,分管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一线人员如果人人按90分完成,安全生产执行力层层衰减,最终的结果就是不及格(59.049)。该法则告诉我们,安全生产绝不能发生层层递减。【罗氏法则】1:5:∞,即1元钱的安全投入,创造5元钱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942.
基于 CFD 流体计算平台 Fluent 计算软件,对雷诺数 Re=3 900 下波浪型圆柱体结构三维绕流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波长比(λ/Dm=1.8~5.0)与波幅比(a/Dm=0.05~0.2)两个关键参数对波浪型圆柱体的绕流特性及其尾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且引入了光滑圆柱(UC)计算结果作对比,并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尾流控制机理。研究表明:波浪型圆柱体尾流特性存在强烈的三维效应,节点处与鞍形处流场特性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波浪型圆柱尾流区的顺流向时均速度分布呈现出半对称 U 型,而轴向方向的时均速度分布则呈现出强烈的三维效应;波浪型柱体沿径向方向压力分布也呈现出强烈的三维效应,一般在节点处的压力达到最小值,在中间截面处压力值达到最大;随波幅比增大,阻力系数平均值与脉动性升力系数大致呈现出衰减趋势,并在 a/Dm=0.2 处达到最小值。波浪型柱体结构压差阻力的减少为结构流动控制提供相关支撑。  相似文献   
943.
在微波辅助下对四钛酸进行了有机胺插层,获得了正辛胺﹑正十二胺﹑正十六胺插层四钛酸材料,研究了3种层状物质作为吸附剂,pH﹑震荡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直接湖蓝5B偶氮染料吸附的影响,确定了3种材料吸附的最佳条件。研究表明:微波有机胺插层四钛酸材料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pH=1.0时,正辛胺插层四钛酸用量为0.8 g/L﹑振荡时间40 min,正十二胺插层材料和正十六插层材料用量为0.4 g/L﹑振荡时间分别30 min和50 min时,吸附脱色效果最好。随染料浓度增大,温度升高,插层四钛酸材料会发生板层分离,表现为常规的物理吸附过程。在50℃时,正辛胺﹑正十二胺﹑正十六插层四钛酸对直接湖蓝5B染料的吸附量分别达到636 mg/g﹑3 349 mg/g﹑2 856 mg/g。  相似文献   
944.
针对乌东煤矿顺层钻孔施工过程中发生卡钻、顶钻及排渣不畅导致钻孔不能正常施工的情况,通过现场考察及理论分析后可知,造成喷孔和卡钻的主要原因是钻杆使得钻孔孔径变小,从而影响了瓦斯和煤粉颗粒的排出,使得内部压力变大。内外形成了压强差使得瓦斯和粉尘颗粒向外喷出,形成喷孔和卡钻,导致钻孔施工深度浅。通过针对性的改进钻孔施工工艺,使钻孔施工长度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乌东煤矿和其他类似矿井今后的顺层长钻孔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45.
为从介观尺度考察液滴在固体基面的铺展特性,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在D2Q9物理模型中,通过离散速度和作用力,建立单个液滴动态润湿二维模型;利用上述理论模型,结合解析解,验证模型准确性,进一步引入无量纲参数Bond数,表征重力与表面张力相对大小对液滴润湿轮廓的影响,定量分析气-液界面参数和壁面属性对接触角和铺展系数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终态接触角和铺展系数由固体基面固有润湿属性和表面力决定;势能和表面能的相互转化是液滴实现动态润湿的关键,介观尺度下液滴特征半径不大于25时,液滴越大,终态接触角越小,铺展系数越大,一旦超出区间临界值,终态接触角和铺展系数将趋于定值;固体基面属性越大,则亲水性越强,终态接触角越小,液滴越容易铺展;气-液界面属性的绝对值越大,则表面张力越小,铺展系数越大,润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46.
针对大跨径、细长、轻型化人行桥在运动人群荷载激励下异常振动问题,以简支梁作为桥梁基本模型,以社会力模型作为行人基本模型,描述行人步行速度和动态步行频率特征,建立考虑行人步行力驱动的人群-桥梁耦合振动模型,分析行人和人行桥相关参数对系统耦合横向振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桥上行人数量超过一定规模后,会出现人群-桥梁系统同步及人行桥大幅度横向振动现象;同步过程可通过行人相位变化率判定,序参量R下限值为0.6时,系统达到同步状态;行人到达率增大,引发共振的临界人数逐渐下降,达到同步的时间趋于增加;行人到达率不变时,行人对人行桥振动的敏感度C值增加使系统达到同步时间降低;人行桥基本参数比例一定时,长度变化会对临界人数产生显著影响;阻尼比增加,结构产生大幅度横向振动的时间延长,达到一定值时,人群-桥梁系统不会发生同步。  相似文献   
947.
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法对铬(Ⅵ)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将Fe0、沸石等活性材料附着在电极上构成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以Cr(Ⅵ)污染土壤为处理对象,对电动修复过程中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法对土壤pH的控制、Cr的去除效果以及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可渗透反应材料的复合电极法比单一电极法无论在土壤pH控制还是Cr的去除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其中以在阳极同时添加Fe0和沸石效果最为显著.在施加2 V.cm-1的直流电压,运行5 d后,相比在阳极单纯添加沸石或Fe0可渗透反应层,添加"Fe0+沸石"反应层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阳极土壤pH值的波动,可将土壤pH值控制在5.5~8.5范围内,土壤中任意位置Cr(Ⅵ)的去除率可提高到97%以上,土壤中残留的Cr(Ⅲ)更少,可渗透反应层对Cr的截留量可分别提高8倍和1.8倍,并将98%的Cr(Ⅵ)转化为低毒的Cr(Ⅲ).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实用意义的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8.
以广西柳州泗顶矿区的上游区、下游区和尾矿区12个剖层土(每个区域分为4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剖层土中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丰度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在各区域剖层土中均为优势菌门,所占比例超过70%;α-变形菌纲在上游区和下游区剖层土中均为优势菌纲.上游区、下游区和尾矿区...  相似文献   
949.
为了研究格栅加筋土体复合材料的加筋机理,借助砂土中双向格栅的拉拔试验,综合研究了纵肋根数、纵肋长度、横肋数量和格栅裁剪方式等对筋?土界面作用特性和格栅横肋贡献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横肋时筋材拔出对应的极限拉拔力随纵肋根数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并随筋材单根纵肋长度的增加,筋材极限拉拔力对应的加载端位移增大;当筋材长度增加且大于临界长度时,摩擦阻力增量斜率降低;保持纵肋相同,增加横肋数量筋材极限拉拔力增加,且横肋端承阻力对拉拔力贡献率逐渐增加,受横肋位置影响横肋对筋材拉拔力贡献率的增幅逐渐降低;针对相同的 50% 横肋百分比,筋材裁剪方式对筋?土界面摩擦作用效果显著,格栅横、纵肋分布越均匀,格栅极限拉拔力越大,表明格栅网格均匀性是确保加筋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50.
《劳动保护》2021,(3):56-57
2019年11月26日17时21分许,云南省临沧击凤庆县在建云凤高速公路安石隧道(见图1)发生涌水突泥事故,共造成12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525.01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