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37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879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25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生物法-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混合污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卢建  杨扬  尹振娟  钟铮  潘鸿 《环境工程学报》2010,4(6):1262-1266
为适应小城镇污水处理高效、低耗、管理简单的要求,开展了生物法(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A/BCO-CW)处理小城镇片区混合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A/BCO系统在停留时间为3~6 h条件下,对悬浮物和有机物有高的去除效率,COD、BOD5和TSS去除率分别达到63.1%、67.7%和66.2%,避免了人工湿地堵塞和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了所需湿地面积44%。全年运行结果表明,在0.30~0.59 m/d水力负荷率下,垂直流-表面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COD、BOD5和TSS平均去除负荷达9.4、5.1和7.2 g/(m2.d)(42%、71.2%和85.2%);COD、BOD5去除速率常数为74.6±12.1 m/y、166±30.5 m/y,这些数值均处于文献中k值范围的高量程内。A/BCO-人工湿地系统对COD、BOD5和TSS具有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IV类水标准,2种处理方法有效组合起来,所开发的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运行的城镇废水处理组合系统,将会在实际应用尤其是高有机负荷污水处理中发挥良好效用。  相似文献   
102.
以南京某城市污水厂污水和污泥中的酞酸酯类(PAEs)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和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USE-GC-MS)检测其中的优先控制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研究其在厌氧/好氧(A/O)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类PAEs在该污水厂的污水和污泥中均有检出,二级处理出水中4种酞酸酯类物质的浓度在0.151~2.419 μg/L。污水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MP>DEP,污泥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EP>DMP。该污水厂二级处理工艺对4种PAEs的去除效果较明显,去除效率DBP>DEP>DMP>MEHP。  相似文献   
103.
路面径流的大肠菌群污染及其雨水花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上海市区路面径流中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分析了径流中大肠菌群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雨水花园模拟柱,考察雨水花园对城市路面径流中大肠菌群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上海市区地面道路径流中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均值分别为2.28×106、9.48×105cfu/100 m L,污染较严重,径流中大肠菌群含量与气温呈正相关;雨水花园对径流中大肠菌群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不同模拟柱平均去除率范围在92.4%~99.5%。填料深度和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雨水花园对大肠菌群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长期运行后,填料中没有大肠菌群的积累,雨水花园对大肠菌群的去除效果可保持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04.
利用白云石石灰去除与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氮和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云石石灰为实验材料去除与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的氮磷,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不同投药固液比S/L、初始p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反应时间对去除与回收氮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投药固液比S/L为300mg/L,最佳初始pH值范围为8.5~9.5,反应温度为25.0℃,搅拌速度为150 r/min,反应时间为24 h条件下,氨氮(NH+4-N)和磷(PO3-4-P)的去除率分别为37.26%和89.60%。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沉淀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可知沉淀产物中含有磷酸铵镁(MAP),可实现废水中氮磷经济有效的回收。  相似文献   
105.
以南京某城市污水厂污水和污泥中的酞酸酯类(PAEs)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和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USE—GC—Ms)检测其中的优先控制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研究其在厌氧/好氧(A/O)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类PAEs在该污水厂的污水和污泥中均有检出,二级处理出水中4种酞酸酯类物质的浓度在0.151—2.419μg/L。污水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MP〉DEP,污泥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EP〉DMP。该污水厂二级处理工艺对4种PAEs的去除效果较明显,去除效率DBP〉DEP〉DMP〉MEHP.  相似文献   
106.
正胶态微氧气泡强化修复甲苯污染土壤研究郑艳梅王远鹏孙道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通过一维土柱实验研究了胶态微氧气泡(CGAs)强化曝气技术修复甲苯污染土壤的效果,考察了污染物的初始浓度、菌液加入量、CGAs加入量等对甲苯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CGAs添加的条件下,常规的地下水曝气不能使低浓度的污染物去除,产生拖尾现象,而适量的CGAs和  相似文献   
107.
生物砂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粒径的河砂及填料厚度构筑生物砂滤池,研究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组分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1)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生物砂滤池的中上部,在距填料顶部1.1 m处,COD已降到较低的水平,实验第1、3、7天COD分别为67.07、52.63、74.67 mg/L,COD去除率分别达到64.98%、69.05%及68.1...  相似文献   
108.
农田排水沟渠对水中无机氮的去除效果研究刘焕强1黄树辉1张明华2赵爱俊1张爱娜1王学东1(1.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土壤、  相似文献   
109.
为评估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同步去除复合污染地下水中硝酸盐和重金属的可行性,选取蛭石、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为PRB反应介质,采用批实验和柱实验在不同填装方式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等条件下,考察PRB技术对硝酸盐和Cd~(2+)的同步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RB介质为蛭石或活性炭与固定化微生物组合型填料时,Cd~(2+)对PRB去除复合污染水体中的硝酸盐影响甚微,可实现高效的同步去除;当进水NO_3-N浓度为50 mg·L-1、Cd~(2+)浓度为10 mg·L-1时,活性炭与固定化微生物的组合型反应介质对NO_3-N和Cd~(2+)去除率分别可达93.13%和95.80%,蛭石与固定化微生物的组合型反应介质对NO_3-N和Cd~(2+)去除率分别可达92.70%和99.50%,经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地下水Ⅲ级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以蛭石+固定化微生物、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作为反应介质的PRB技术可以实现NO_3-N和Cd~(2+)的同步去除,该技术可应用于处理硝酸盐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110.
任路遥  陈帅  刘勇弟  李辉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1):2537-2544
针对硫化纳米零价铁(Fe/FeS)颗粒间的团聚以及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用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中空介孔氧化硅球,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壳内形成大尺寸核的方法制备具有蛋黄-蛋壳结构的Fe/FeS@SiO_2材料以防止Fe/FeS的团聚并提高其活性,并将该材料用于三氯乙烯(TCE)的去除中;采用SEM和TEM观察、红外线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分析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Fe/FeS@SiO_2材料还原降解TCE的实验中,Fe/FeS@SiO_2去除TCE的最佳铁与硫的摩尔比(铁硫比)为30,并且在TCE初始浓度10 mg·L~(-1)溶液中投加含有0.1 g Fe~0、铁硫比为30的Fe/FeS@SiO_2材料下,反应180 min后,TCE的去除率为90.75%,与未包裹氧化硅壳时的去除率(66.06%)相比,去除效果明显提高。介孔氧化硅壳阻止了Fe/FeS的团聚,其表面上的孔道使得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加强了对TCE的吸附,同时材料中的空腔使得核与污染物的接触增加,提高了TCE的去除率。表征结果表明,Fe/FeS@SiO_2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包括中心核、空腔以及介孔壳,可以防止Fe/FeS的团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