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40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878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25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81.
在SBAR中首先采用低有机负荷继而提高负荷的方法成功培养出2种不同类型的好氧颗粒污泥。在长期培养过程中,对SBAR系统中的微生物特征包括污泥浓度、SVI沉降指数等指标及系统对废水中COD和氮磷去除性能进行评估。在稳定阶段,通过在不同浓度Na Cl溶液中测试和对比SBAR内2种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系统经过89 d的低有机负荷(0.75 kg COD/(m3·d))运行,小颗粒污泥缓慢形成,表面光滑,外观规则为近似球形;大幅度提高有机负荷(1.6 kg COD/(m3·d))促使大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多数为椭球形,并且颗粒边缘清晰透明;经过93 d稳定运行,成熟的小颗粒和大颗粒的平均直径分别为0.35 mm和1.35 mm;随着大颗粒污泥的增多,系统除磷效果明显增强;在不同盐浓度(0%~15%)条件下大颗粒污泥比小颗粒污泥沉降速度更高;小颗粒污泥在大于2%的Na Cl溶液出现悬浮现象而大颗粒仅在15%的Na Cl溶液出现悬浮现象,进一步说明大颗粒污泥密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82.
在三电极体系中,研究聚苯胺修饰电极对高氯酸根离子的电化学去除。基于导电高聚物的电控离子交换特性,在其电化学扫描过程中高氯酸根能够掺杂进入到聚苯胺高分子链。在0.10 mol/L Na2SO4(p H 4.0)电解液中电化学循环伏安扫描25 min,2 mg/L高氯酸根的去除率达96.5%;在相同处理时间内,去除率随高氯酸根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且溶液p H在3到5的范围内得到最优的去除效果。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高氯酸根掺杂前后的聚苯胺膜,结合循环伏安图的分析提出高氯酸根去除过程中可能的反应机理:高氯酸根作为掺杂离子,随电位的改变在聚苯胺链中迁移。研究表明,基于聚苯胺的电控离子交换特性,可以开发一种绿色高效的高氯酸根去除技术。  相似文献   
783.
基质结构对潜流人工湿地氮磷降解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单层结构及多层结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小试实验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基质结构对人工湿地床体中氮、磷沿程变化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层基质结构人工湿地氮、磷的降解主要集中在深度为50~85 cm之间的床体表层,底层区域(0~50 cm)浓度变化不显著;多层结构人工湿地床体中氮、磷的降解由进水口到出水口呈较为规律的推流变化,与单层结构系统相比,污染物降解主要发生区域有所扩大,集中在深度为40~85 cm的床体表层,且床体底层0~40 cm氮磷降解同样存在,只是降解速率略有降低。按照填料渗透系数进行多层填充的设计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性能,单层结构人工湿地系统对氨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1%和52.9%,而多层结构的平均去除率则为60.4%和73.1%。  相似文献   
784.
通过实验室模拟的倒置A2/O工艺装置,改变水力停留时间(HRT)、pH、温度和进水浓度等参数来考察医药类污染物非那西丁(PNT)、咖啡因(CAF)、吉非罗齐(GFZ)、双氯芬酸(DCF)和胆固醇(CH)的缺氧、厌氧和好氧生物降解效果,从而了解城市污水中医药类污染物的生物去除规律。研究发现,PNT的生物降解性最好,长的HRT、较高温度和pH中性条件下可被完全降解;CAF在好氧、温度较高与中性条件下,其去除效率为99%;GFZ在中性条件和水温25℃时去除效率达95%;DCF部分吸附到污泥中得到降解,但在酸性条件下,77%的DCF可被污泥吸附而去除;CH在各工艺参数变化下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其去除为污泥吸附与微生物降解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85.
为探讨稻秆负荷(即稻秆VS/污泥VSS)与发酵pH对稻秆厌氧发酵产酸系统启动过程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效果的影响,利用厌氧搅拌罐反应系统考察在不同的稻秆负荷(0.556、0.945、1.334和1.724 g/g)和不同的发酵pH(8.0、9.0和10.0)启动运行条件下的产酸性能,并分析了系统启动过程产酸与稻秆主要成分降解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VFAs浓度随稻秆负荷提高而增大,随发酵pH的升高而降低;发酵18 d时,发酵pH为9.0时,稻秆负荷1.334 g/g的产酸效果最好,VFAs浓度与稻秆产酸量分别为4 385.10 mg/L和2.19 gVFAs/g稻秆,此时半纤维素、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32.69%、22.53%和6.40%;稻秆负荷为0.945 g/g条件下,VFAs浓度在pH为8.0时达到最高值4 409.51 mg/L,此时稻秆降解量也最多,半纤维素、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8.60%、47.32%和22.69%。研究表明,稻秆负荷与发酵pH通过影响稻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影响稻秆厌氧发酵产酸的进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786.
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性河流营养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性河流营养物的去除效果,在西安皂河人渭处建立了一座占地约13334m。包括5组不同复合人工湿地工艺的中试系统。经过1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复合型人工湿地对COD、BOD。和ss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2.4±7.2)%、(97.1±1.7)%和(94±2.7)%,对于脱氮除磷而言,以水力停留时间4.1d的复合湿地系列4的处理效果最佳,对TN、NH3-N和TP的年去除率达(79.4±14)%、(79.2±13.7)%和(82.3±12)%。氮的去除效果受温度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夏季平均水温高于19℃有更好的处理效果,磷的去除效果受温度影响不大;NO2-、NO3-去除率呈现负增长,在湿地尾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累。  相似文献   
787.
某饮用水处理厂中5种抗生素的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美国某饮用水厂处理工艺和对象的介绍,研究各处理单元对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脱水红霉素(erythromycin-H2O,ERY)、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新诺明(sulfamethoxazole,SUL)和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RI)等5种目标抗生素的去除规律;从目标抗生素的残留和各处理单元的去除率角度分别分析时间和空间对去除规律的影响,并探讨抗生素和常规水质参数去除率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原水中5种抗生素的平均浓度范围为0~26.8 ng/L,出水降至0~2.3 ng/L,该水厂工艺对5种抗生素的总去除率可达79.5%,其中CLA、ERY、LEV、SUL和TRI的去除率分别为92.8%、24%、100%、85.7%和53.2%;不同采样时间各采样点的抗生素浓度均呈现出秋季高的特点,但各处理单元的处理效率在不同的季节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CLA可作为抗生素总量变化趋势预测的"指示抗生素";抗生素的总量浓度和总去除率与UV254的浓度及去除率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可以通过对UV254值的测定和去除率的计算来预测抗生素浓度的大小和去除率变化趋势。该研究从抗生素去除角度为我国新建和改扩建饮用水厂工艺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8.
周宁  彭先佳 《环境工程学报》2014,8(5):1970-1976
使用沉淀负载法制备了载钴活性焦,并研究了溶液pH值、反应时间、As(V)初始浓度以及共存阴离子等对载钴活性焦吸附去除水环境中As(V)的影响。结果表明,(1)载钴后活性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别提高了20.87%和43.47%;(2)载钴活性焦对As(V)最佳吸附pH值为4.0,当As(V)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As(V)去除率可达97%;(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k2=0.66,R2=0.96),吸附等温线为Freundlich型(kF=8.227,1/n=0.396,R2=0.97);(4)稳定性实验验证了载钴活性焦的稳定性,钴不易脱附,最大脱附率仅为0.145%。  相似文献   
789.
本研究考察了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颗粒物(包括浊度和粒径分布)和微生物指标(包括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粪大肠菌群和SC噬菌体)的去除特性以及不同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为3.53-log,其中二级生化处理及砂滤对浊度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1.52-log和1.35-log。粒径分析结果表明,絮凝沉淀后粒径均值达到最大值223.2μm;而再生水中粒径均值最小,仅为5.8μm。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各微生物指标的去除率为2.96-log~4.11-log。各处理单元中,二级生化处理单元对粪大肠菌群和SC噬菌体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2.81-log及2.14-log;而砂滤对SC噬菌体去除效果较差,仅为0.18-log。从再生处理工艺整体上看,水样浊度、粪大肠菌群、SC噬菌体和两虫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对于单个取样点,除污水厂进水中SC噬菌体和两虫浓度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外,其他情况下各指标与两虫浓度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90.
针对组分复杂、色度较高的酱油废水,采用A/O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处理,研究了该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运行参数及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采用以废弃物煤渣为主的混合填料,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当水力负荷为1.12 m3/(m2·h),容积负荷为0.15~0.43 kg COD/(m3·d)的条件下,反应器的COD去除率能维持在75%~85%之间,色度去除率均在80%以上,最高达到了93.3%;当容积负荷小于0.27 kg COD/(m3·d)时,出水的各项指标能达到(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反应器O段的降解动力学可表达为Se/S0=exp(-1.0125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