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1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57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0篇 |
废物处理 | 119篇 |
环保管理 | 138篇 |
综合类 | 1398篇 |
基础理论 | 115篇 |
污染及防治 | 456篇 |
评价与监测 | 39篇 |
社会与环境 | 18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52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45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批式呼吸计量法的溶解性COD组分划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批式好氧呼吸计量法结合溶解性慢速水解COD(SH)水解动力学拟合提出了溶解性COD(SCOD)的组分划分方案.上海2个污水处理厂进水的SCOD组分划分结果表明,A厂沉砂池出水(典型生活污水)的SCOD中含有43.5%~58.6% SH、 21.8%~35.2%易生物降解COD(SS)和15.4%~30.9%溶解性惰性COD(SI); B厂沉砂池出水(长距离输送的合流制污水)SCOD中含有34.5%~45.2% SH、 29.3%~37.7% SS和25.6%~31.2% SI. 9组不同水样的试验拟合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能够很好地描述SH的水解过程,A厂和B厂进水SH的水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8.00~39.77 d-1和26.48~29.52 d-1.该组分划分方案能够实现SS积分区域的理论划分,并消除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对SI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采用图像法和沉降柱法分别研究了A2/O工艺中好氧污泥絮体的形貌、粒度分布、低维分形维数和沉降速率、有效密度、空隙率以及质量分形维数,并尝试探讨了上述相关性质与这些污泥宏观操作性质(沉降、压缩、脱水和稳定性)相关的各种理化指标以及胞外高分子物质(EPS)的含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污泥絮体呈现不规则的形貌,表面具有空隙.其有效密度一般随着其粒径的增加而降低,而空隙率和沉降速率却呈现与有效密度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些均表明了污泥絮体的分形结构的存在.2次所采集的污泥絮体的中位直径分别为248.81、332.86μm,有效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040、0.0072g·cm-3,自由沉降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67、4.79mm·s-1,空隙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94、0.89,一维分形维数分别为1.03、1.19,二维分形维数分别为1.64、1.84,采用基于Logan经验公式的有效密度-最大直径的双对数关系确定的质量分形维数分别为1.74、2.29.尽管第2次所采集的污泥絮体较为密实,但其表面粗糙程度却比第1次的低.此外,研究中发现絮凝能力较高或负电荷较高的A2/O好氧污泥絮体具有高的SVI和ZSV值;分形维数较低... 相似文献
33.
34.
低强度超声波与酸、碱协同对污泥溶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能量密度为0.05W·mL-1和pH范围3.0~12.0条件下,研究了超声波辐射与酸、碱协同对污泥溶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溶解性磷(SP)和溶解性糖(SA)含量随pH增大均呈先降后升趋势.当pH为3.0时,污泥溶胞效果不高,随污泥溶液碱性增强,SCOD、SP和SA含量随pH呈指数增长,说明强碱性环境有利于污泥溶胞.超声波辐射可显著提高污泥溶胞率,而且pH越大超声波辐射改善的溶胞效率越高.pH=11.0时超声波辐射60min以内,SCOD、SP和SA含量与时间均呈线性关系,超声波/碱协同污泥溶胞为一级反应.pH大于9.0的碱性条件下,超声波辐射和提高pH均可降低VSS/TSS.依据实验数据,应用非线性优化技术得到SCOD与pH和超声波辐射时间的数学模型,其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6%. 相似文献
35.
采用机械破碎方式灭活活性污泥中高等微生物,并通过测定破碎前后泥样耗氧速率(OUR)之差别间接计算高等微生物的活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以分散机破碎活性污泥,高等微生物均可被有效地破碎灭活,且再培养138h后不再恢复.与此同时,对酵母菌破碎实验显示,机械破碎并未对其数量、形态以及活性产生太大影响,这表明机械破碎亦不会对个体尺寸比酵母菌更小的细菌构成任何影响.为使破碎前后活性污泥絮凝体形态基本一致,将破碎后的泥样经离心处理,以尽可能使絮凝体恢复如初(以SVI衡量).通过比较破碎前后泥样的OUR并计算可知,高等微生物活性相对于活性污泥总活性约占12%~14%. 相似文献
36.
37.
湖泊蓝藻水华数字化预警系统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湖泊蓝藻水华数字化预警系统是我国湖泊水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探讨了构建湖泊蓝藻水华数字化预警系统的若干技术问题,包括:(1)数字化预警数学模式。提出需重视流域尺度的氮磷营养物和沉积动态输入以及营养物、沉积物对水生态结构动力过程的影响,建立非点源模型和湖泊生态结构动力学模型相耦合的预警数学模型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数学模型的可借鉴模式。(2)湖泊蓝藻水华预警监测技术。总结了常规水质监测的数据筛选方法,探讨了遥感技术和实时传输监测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模式,提出了实时监测和遥感监测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实现方法。(3)湖泊蓝藻数字化预警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数学模型系统、水质监控系统的网络化集成设计模式,提出了基于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38.
39.
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石油化工废水处理领域目前尚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有关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各种方法,阐述了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生物法与物理化学法组合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难生物降解废水的处理是继续研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40.
将太湖 2 0 0 1~ 2 0 0 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相结合 ,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太湖的水质参数概括为 5个主成分 ,提取并反证了湖泊水质各个主成分的科学内涵 ,分别为 :水体营养指数 (F1)、富营养化指数 (F2 )、水体溶解氧指数 (F3 )、水体色度指数 (F4)和水体酸碱指数 (F5 ) ;研究了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室内环形水槽内模拟了水动力条件下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 ,得到了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 (个别动、少量动、普遍动 )下的起动流速 ,并利用泥沙起动的理论模型给予了验证 ,最后得出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下的起动流速分别为 :3 7.9cm·s- 1 ,46 7cm·s- 1 ,5 9 8cm·s- 1 .通过考察上覆水中TN、TP浓度的变化 ,建立了底泥中TN、TP释放率与水体流速的定量化关系 .并将太湖水量水质的同步监测资料应用在数学模型中 ,解决了以往模型中底泥释放率取为常数的不足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