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670篇
基础理论   211篇
污染及防治   136篇
评价与监测   25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SPME-GC法测试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的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选择样品量、NaCl用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析温度等因素,设计5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分析数据得到优化条件为NaCl用量30 g/L,萃取温度25℃,解析温度210℃,同时得出样品量与萃取时间是对试验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的影响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对其进一步优化,并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优条件为样品量为5.5 mL,萃取时间为20.13 min。  相似文献   
172.
李莹莹  李想  陈建民 《环境科学》2011,32(12):3588-3592
利用自制玻璃生态罩,研究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的释放机制.在紫外光诱导条件下,BVOC经历一系列的光氧化反应,最终产生了二次有机气溶胶(SOA).运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目标植物(驱蚊草)释放出的BVOC进行采样分析,共检测出7种主要化合物,其中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类、醇类和酮类物质.研究发现,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这些BVOC可以发生光氧化反应转化为SOA.利用串联差分淌度分析仪(TDMA)测定SOA的粒径分布和SOA颗粒物的吸湿性.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大致是50~320 nm,吸湿性研究发现这些SOA具有吸湿性,生长因子可以从1.05增长到1.11.  相似文献   
173.
郭梅  任学昌  王建钊  康赟  孟悦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2):5119-5125
通过简单的超声剥离分散和水热法,成功制得了具有多孔结构的TiO2/pg-C3N4复合催化剂.利用XRD、SEM、TEM、UV-Vis DRS和PL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RhB和MO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TiO2/pg-C3N4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TiO2占pg-C3N4的质量分数为5%时,制得的TiO2/pg-C3N4(5:100)复合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光催化性能.TiO2/pg-C3N4(5:100)对RhB的光催化降解途径为O2·-和h+使整个共轭发色团结构发生裂解.TiO2/pg-C3N4(5:100)光催化性能的提高一方面是由于多孔结构增加了光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另一方面是由于TiO2与pg-C3N4之间形成了Z型异质结,与传统的Ⅱ型异质结相比,该复合催化剂不仅使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提高,同时保留了pg-C3N4导带电子的强还原性和TiO2价带空穴的强氧化性.  相似文献   
174.
以污泥和秸秆为共基质,以沼气产量、ρ(VFA)(VFA为挥发性脂肪酸)和CODCr去除率等为指标,探究污泥与秸秆配比(以CODCr计,质量比分别为1:0、1:1、2:1、3:1)对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以及最佳配比时SRT(污泥停留时间)对产甲烷相厌氧消化稳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污泥试验组相比,添加秸秆试验组的厌氧消化效能均较好;污泥与秸秆的最佳配比为2:1,该稳定状态下产酸相CODCr的去除率最高,为17.5%,ρ(VFA)为752 mg/L;产甲烷相CODCr的去除率为33.5%,ρ(VFA)为250 mg/L,产气量为47.7 mL/d,总体运行效能较高.在最佳污泥与秸秆配比(2:1)并设定产甲烷相反应器的SRT为20 d时,稳定状态下产甲烷相各组分的变化情况:CODCr去除率为41.20%,ρ(VFA)为238 mg/L,产气量为51.3 mL/d,沼气产率为8.4 mL/(d·g).研究显示,当控制污泥与秸秆配比为2:1、SRT为20 d时,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5.
电解锰渣因含大量有毒物质而污染生态和环境。该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对锰渣、滑石、工业氧化铝、石英的混合坯块在1 140~1 220℃内进行烧结,研究产物的物相构成、烧结性能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锰渣的主要矿物相为20.9%石英和29%二水硫酸钙。1 210℃以上烧结才能合成堇青石为主晶相的陶瓷,堇青石呈长条状,形貌发育良好。1 140~1 200℃内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样品的吸水率、气孔率快速减少,而密度和强度急剧增大;在1 200℃时具有2.213 g/cm~3的最大密度和70.6 MPa的最高强度;温度超过1 210℃时,样品因严重"过烧"而导致性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76.
微通道内流体流动及标量传递信息的获取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基于CFD模拟技术,研究了微通道中气液两相及气液固三相的流动过程。开发了颗粒孔隙尺度网格处理方法,获得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随气液流速及气相入口尺寸的变化规律,初步分析了催化剂颗粒缝隙气泡的变形、破碎等情况,为微反应器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7.
张郁晖 《环境》2006,(1):35-37
前一阵在网络上看到一句关于中国食品安全的,让人好笑又好气的话,叫做“不是毒死就是饿死”。与此相类似的,是专栏作家连岳在文章中概括当下的食品卫生及医疗服务现状时说的“食物基本有毒、医生基本没用”的激愤话语。像这样的怪话之所以在网络的空间里流传有着它直接的缘由——“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的老百姓对饮食的重视从来就是最大的。但近年来不断冒出来的新闻和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情况已经说明,我们的餐桌早已不再安全。  相似文献   
178.
此文叙述了非枝晶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压铸成形、模锻成形、连续流变铸造成形、注射成形以及半固态金属锭料制造等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9.
对海,淡混合污水生物处理小试和生产装置运行条件下的生物相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生物处理过程中的生物相变化与水质变化密切相关,生物相可以显示冲击负荷的发生和影响作用中据此预测处理效果,并可据此预测处理效果,指导生产操作。  相似文献   
180.
两种消化方法对无齿相手蟹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样品分别经湿灰法和干灰法消化处理后,测定其Zn,Cu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消化方法对样品中Cu含量的测定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对Zn和Pb含量的测定都有显著的影响,湿灰法处理后样品中Zn和Pb含量的测定值均普遍高于干灰法处理后相应的测定值。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测定Cu含量的生物样品可用常规灰化温度进行处理,而测定Zn和Pb含量的生物样品宜用低温灰化技术进行处理。图6表1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