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7篇 |
综合类 | 78篇 |
基础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15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高异质性背景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6类典型人为活动方式石灰岩坡地针对4类主要生境类型(土面、土石面、石沟、石缝)开展生境空间分布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Guelph入渗仪进行稳渗率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各生境土壤性质和土壤稳渗率关系,结合人为作用方式探讨各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受土壤孔隙和岩石裂隙耦合作用影响。2)各生境条件下土壤稳渗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呈现"斑块状"空间分布特征。3)坡地人为作用方式变化将改变原有生境的土壤性质,进而导致各生境土壤稳渗率随人为活动进程发生相应变化。人为踩踏作用影响较小的原生林、次生林和乔灌林坡地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石沟和石缝生境,但转变为人为踩踏作用强烈的放牧灌草地或火烧人为干扰地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增大,稳渗率显著降低。而石沟和石缝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2.
为适应滑坡应急处置的需要,在分析常见滑坡防控措施与机理后,选用螺旋锚作为应急处置的技术手段,研制开发了车载施工设备,大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与机动性。对于降雨渗水引起的滑坡,提出了锚固与反滤导渗相结合的防控机理,综合提高坡体的稳定性。该技术方法具有处置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3.
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查明高异质性背景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6类典型人为活动方式石灰岩坡地针对4类主要生境类型(土面、土石面、石沟、石缝)开展生境空间分布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Guelph入渗仪进行稳渗率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各生境土壤性质和土壤稳渗率关系,结合人为作用方式探讨各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受土壤孔隙和岩石裂隙耦合作用影响。2)各生境条件下土壤稳渗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呈现"斑块状"空间分布特征。3)坡地人为作用方式变化将改变原有生境的土壤性质,进而导致各生境土壤稳渗率随人为活动进程发生相应变化。人为踩踏作用影响较小的原生林、次生林和乔灌林坡地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石沟和石缝生境,但转变为人为踩踏作用强烈的放牧灌草地或火烧人为干扰地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增大,稳渗率显著降低。而石沟和石缝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4.
模具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模具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表面质量改性技术原理及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采用新的改性工艺 ,有利于提高模具的表面质量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5.
46.
概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水污染现状、排放特征、主要处理工艺及其优缺点,在对人工快渗系统工艺原理和污染物去除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人工快渗工艺的技术经济优势,并结合技术的工艺改进和完善,探讨了人工快渗技术的适用性。然后结合深圳市白花洞村、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及北京昌平区农村工程实践,分析了人工快渗技术在村级分散型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运行效果。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均表明:人工快渗技术及其改进工艺组合系统具有工艺简单、建设运行成本低、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等特点,可有效地解决目前农村地区因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限制造成的污水处理能力低的问题,是一项十分适合我国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7.
48.
垃圾渗液中有机污染物初探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采用GC-MS法对垃圾渗液中的有机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垃圾渗液中含有多环芳烃,直链烷烃、邻苯二甲酸酯类等有机污染物和致癌物。 相似文献
49.
在传统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非饱水层、饱水层两段式改进型CRI系统,并以玉米芯作为饱水层的固体碳源,探究了水力负荷周期(3, 6和12h)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效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微生物机理.结果表明,改进型CRI系统的最佳水力负荷周期为6h,系统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5.40, 0.91, 5.59与0.47mg/L,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系统COD的去除与硝化作用发生在系统的非饱水层,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是有机物代谢主要的功能微生物,Nitrospirae是主要的硝化功能菌.饱水层的功能微生物Chloroflexi降解玉米芯为反硝化过程提供了充足的碳源,并且携带高丰度的反硝化关键功能基因促进了饱水层的反硝化过程.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村镇生活污水的提质增效提供依据,还可以为改进型CRI系统强化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