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文章基于东部湖区142个湖泊的水质和水生态数据,选取富营养化的原因变量和响应变量,采用叶绿素a六段分级的方法,得到东部湖区各指标富营养化控制的分级标准值,与GB3838-2002中的各指标值相比,所得到的分级富营养化控制标准值均超过III类水标准,这为东部湖区湖泊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利用云贵高原湖区54个湖泊和水库近20年的监测数据,通过参照湖泊法、群体分布法和三分法等描述统计方法建立了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的参照状态,并构建了形态指数(morphoedaphic index,MEI)模型和经验模型(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相对复杂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推断。各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云贵湖区湖泊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的参照状态分别为0.01 mg/L和2 mg/m3,处于贫营养状态或中营养状态的下限。  相似文献   
43.
于2018年12月(冷季),结合水体现场理化参数和入湖河流,湖泊表层,湖泊垂直分层及出水口各样点水样分析结果对其水化学组成和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季巴松措水体呈弱碱性.湖区TDS含量较低,平均值仅达107mg/L.湖区平均水温为5.7℃,在水深45~60m范围内存在温度跃变,但变化梯度较小.空间上,各现场理化参数值从入湖河流到湖泊表层且沿垂直方向至最深处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是这些变化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巴松措湖泊水体溶解相中,Ca2+和HCO3-为主导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80.35%和72.95%.各主要离子浓度在平面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入湖河流高于湖泊表层,汇入湖泊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在垂直空间分布上却呈随水深增加而轻微增大的趋势.巴松措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型.流域内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特别是碳酸盐岩的风化过程是影响巴松措水化学组成和分布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4.
在退田还湖区发展避洪耐涝生态农业,是提高移民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和拓展安置容量的重要途径。根据洞庭湖区的农业优势和退田还湖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和条件,将其发展的总体方向确定为实现避洪耐涝高效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其基本思路是:(1)双退垸行洪区面对洪水渍水重点发展耐涝性强的水生蔬菜、水生饲料及特种名优渔类产业;(2)单退垸区避开洪水重点发展粮油、林草、畜牧业等主导产业;面对洪水、渍水发展耐涝性强的水禽和特种水产养殖业;(3)蓄洪垸区避开特大洪水大力发展粮食、经济作物,突出发展草食牧畜业,积极发展水禽和特种渔类养殖业。通过发展差异性的避洪耐涝生态农业,建设具有支柱产业链特色的粮油生产基地、畜禽生产基地、林木、蔬菜生产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最终实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45.
风浪作用下太湖草型湖区水体N、P 动态负荷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物再悬浮;Y 型装置;沉降;营养盐;水生植物;太湖  相似文献   
46.
选取竺山湾为研究区域,同时选取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湖心区作为对比区域,基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8月逐月连续观测,探讨外源输入及富营养化对CH4扩散通量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竺山湾水-气界面CH4扩散通量显著(P<0.01)高于湖心区CH4扩散通量,其平均通量分别为(0.193±0.049)mmol/(m...  相似文献   
47.
以太湖梅梁湾湖区为研究对象,考察水面上空磷化氢浓度和水-气界面磷化氢释放通量的习变化.结果表明,白天大气中磷化氢浓度(7.39±7.00)ng·m-3显著低于夜间(37.05±22.74)ng·m-3,光照是影响大气中磷化氢浓度的主要因素.磷化氢通量全天正负交替,白天平均通量(11.41±23.76)ng·m-2·h-1,水体为磷化氢的释放源;夜间平均通量为(-37.62±26.45)ng·m-2·h-1,水体表现为磷化氢的汇;一天内平均日变化为(-13.11±35.04)ng·m-2·h-1,磷化氢总体为从大气向水体迁移的过程.磷化氢通量与水温显著正相关,而与大气中磷化氢浓度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磷化氢与温室气体(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均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48.
若尔盖盆地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若尔盖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和野外取样调查与遥感解译,结合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成果编制的若尔盖盆地数字地球化学图研究发现,Zn、Sb、Hg、Pb、As、Au、Ag等绝大多数元素在若尔盖盆地古湖区显示为明显的低背景分布,是四川省西部典型的表生元素缺乏的地球化学区。大多数元素在若尔盖盆地内的变化系数CV<30%,呈分散状态,缺少后期地球化学作用的叠加。而具有显著不均匀分布特征的Hg、As、Sb、Mn、Au、Sr等元素的变化系数在50.5%-92.8%之间,反映出的集中分布趋势主要同金、铀等成矿作用有一定的关系。根据若尔盖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研究发现,影响元素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中的温度与湿度以及沼泽、泥炭等有机质的强烈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49.
分析研究太湖30年来的水质演变及近年来的水文径流数据,得出了太湖中存在的主要湖流。同时结合太湖特定的地理条件及水文特点,将大太湖分成湖岸区、过渡区和湖心区,对比分析了各个湖区间水质的相互影响及变化规律,得出了太湖的主要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50.
微塑料是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随着人们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微塑料在河流和湖泊等淡水湿地环境中的迁移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中国内陆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受五河流域及其地表径流的影响,湿地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解鄱阳湖各流域水体中微塑料的分布现状及水生植物对微塑料的吸附截留效应,选择鄱阳湖流域的赣江、信江、抚河、修水和饶河这五河水系入湖段为研究区,以各流域水体及其普遍存在的漂浮植物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为研究对象,分析鄱阳湖五河流域水葫芦对水体微塑料的吸附截留特征,探讨水生植物对水体环境中的微塑料是否具有吸附或截留效应,阐明水葫芦对微塑料的吸附与水体赋存微塑料的相关性,解析微塑料在湿地环境中的迁移特性,为鄱阳湖湿地环境中微塑料的管控及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在鄱阳湖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五河水系入湖区和湖口出湖区共设置18个采样点,分别采集水表漂浮的水葫芦整株样品和水深约1 m处的水样,采用HNO3(65%)-H2 O2(30%)混合试剂消解水样后抽滤分离水体及水葫芦体表微塑料;采用显微鉴定方法观察微塑料的颜色、粒径和形态等特征,采用Nano Measurer 1.2软件统计各流域水体和水葫芦体表中分离出的微塑料丰度;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鉴定不同形态微塑料的聚合物成分.鄱阳湖流域各水体微塑料丰度处于中度偏高水平,丰度范围为65.5~353 n ·L-1,且以0~0.5 mm范围内的小粒径微塑料为主,占各流域水体中微塑料的80%以上;各流域水葫芦截留或吸附的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6~204 n ·kg-1,且以0~1.5 mm范围内的小粒径微塑料为主,所占比例达80%以上;水葫芦吸附0~0.5 mm粒径范围内的微塑料丰度含量与水体中0~0.5 mm粒径范围内的微塑料丰度间呈显著相关,水葫芦对水体中占比较高的小粒径微塑料具有明显的吸附效应.鄱阳湖五河流域水体微塑料的聚合物成分以聚乙烯和聚苯乙烯为主体;各流域水体微塑料的丰度处于较高水平,以0~0.5 mm的小粒径微塑料为主,对水体生物及水环境易构成生态风险.各流域水葫芦对水体微塑料具有显著的吸附效应,且以吸附0~1.5 mm的小粒径微塑料为主;水葫芦吸附0~0.5 mm粒径范围内的微塑料丰度值与水体中0~0.5 mm粒径范围内的微塑料丰度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水葫芦对水体中的小粒径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效应,可为水生植物吸附或截留水体环境中的微塑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