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199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422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大气氮磷沉降量分析——以杭州北里湖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了解大气氮磷沉降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采用自制采样器,对杭州北里湖2011年4月-2012年2月大气氮、磷的总、湿沉降进行采集,并通过对干、湿沉降量的计算,探讨了大气干、湿沉降中TN、TP、NH4+-N和NO3--N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因秋季利于沉降而不利于扩散,夏季降水多,各物质的干沉降量表现出秋季高、夏季低的特点,湿沉降量则夏季较高.TN干沉降以NH4+-N为主,其干沉降量与气温、气压及降水量有关,而NO3--N干沉降量与风速有关;大气湿沉降量除NO3--N外,TN、TP和NH4+-N与降水量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700和0.827.在研究期间,TN、NH4+-N和NO3--N以湿沉降为主,TP以干沉降为主;北里湖大气总沉降的入湖TN量为4 503.74kg/km2,TP为100.14 kg./km2,入湖的TN/TP比值高达45,远超出正常水平,这对北里湖水体的富营养化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2.
<正>你会晕车吗?你有过晕车的经历吗?现在,有许多的人都会有晕车的现象,不仅自身难受,也会影响出行的心情,于人于己都十分不便。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有效解决晕车烦恼呢?1.晕车者于乘车前1小时,取伤湿止痛膏1片贴于肚脐上(称神阙穴)。如乘车超过一天,第二天另换一贴。可以有效地防止晕车。2.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过分在体内游动,有助于预防晕车病发生。3.爱晕车的人,应随身装块鲜姜,在上车前可口含鲜  相似文献   
73.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高原东南部和西南部有两个高湿中心。冬季1月,两种资料均只在高原东南部有高湿中心。总体上,ERA资料与探空观测资料的高湿中心区更为接近。7月,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在1990年代中期(1994—1996年)之后持续偏强,西北部中心强度有弱—强—弱—强交替变化特征;1月,高湿中心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偏强。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带在7月几乎是一个连续的区域,1996年以后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在1月则是分为东西两段的高湿中心带。  相似文献   
74.
高温是工业厂房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为了掌握工业厂房夏季室内热环境特征,对某铸造厂房不同工作地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进行了现场测试,对比分析了室外环境参数与工作地点环境参数的变化规律,结合高温职业卫生限值规定对室内高温环境进行了评价,并建立了室内空气温度与WBGT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空气温度,而室内相对湿度小于室外相对湿度;不同工作地点的WBGT平均值在27.13~33.74℃,部分工作地点全天WBGT都超出了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室内空气温度升高1℃,WBGT将升高0.68℃。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厂房室内高温环境设计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为改善深埋施工隧道热环境,掌握风流流经隧道过程中的热湿变化规律,采取现场实测与理论推导的方法,构建风流-围岩非稳态传热模型,依托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基于上述理论模型,数值反演通风参数,量化通风时长、断面风速、送风温湿度对隧道环境温湿度和综合换热系数(CHTC)的影响规律,得到有效通风降温临界时间和断面临界风速。研究结果表明:当通风时长τ大于900 h时,CHTC不随通风时长的变化而变化,在该通风时域内通风不能达到降温效果;当断面风速u小于0.22 m/s时,等温线和等相对湿度线密集,在此流速区间内,气流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变化显著,温差和浓度差引起的热湿传递较强,此时增大送风量,有利于降低隧道环境温湿度。  相似文献   
76.
锚室是悬索桥的重要构成部分,常位于地下或半地下空间,进入锚室内部的雨水与地下水蒸发到空气中,若锚室除湿风系统布置不善,将使局部空气相对湿度大于40%,加大锚室内部裸露主缆钢丝的锈蚀程度,直接缩短整座大桥的使用寿命。探究了锚室除湿风系统送风口送风角度的改变与锚室内部空气速度场及绝对湿度的关系。首先根据流场运动控制与输运方程描述了锚室内部空间空气与水蒸汽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分析了在风量不变的情况下锚室内部的流速场、绝对湿度场,通过不同送风角度的比对分析原方案的情况,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其次,在获得最佳送风角度且不改变总风量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顶部与底部送风的风量分配,探究风量分配对锚室绝对湿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采用顶部与底部送风结合的方式,顶部送风方向与缆束轴线方向平行且顶部送风风量为600 m3/h,底部送风风量为1 800 m3/h时除湿效果佳。  相似文献   
77.
为更精准地评估交叉口范围内的驾驶风险,首先,引入驾驶员心电(EGG)数据,提出基于余弦相似性距离的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模型;其次,建立滚动时间窗法,并改进传统的短期频域指标计算方法,计算模型中低频(LF)变化率指标和低频与高频之比(LF/HF)等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模型时域指标有心脏搏动周期(R-R间期)变化率和其标准差(SDNN);然后,根据心电频域和时域指标与静息状态下对应指标的接近程度进行综合排序,按照越接近驾驶风险越小的原则,评估交叉口区域的驾驶风险;最后,选择30名驾驶员,在西安市23个交叉口开展实车试验,采集试验数据并验证模型方法。结果表明:驾驶员在相同交叉口环境下的驾驶风险评估结果相似性超90.1%,所提方法可应用稀疏样本评估交叉口的整体驾驶风险;高驾驶风险的交叉口评估方差较中、低驾驶风险路口分别高38.8%和67.9%,表明低风险交叉口区域驾驶风险的评估更精准。  相似文献   
78.
利用 FOCMEC 和 CAP 方法分别对大丰海域 M5.0 地震、天宁 M4.2 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大丰海域 M5.0 地震 FOCMEC 方法与 CAP 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存在细微差异,CAP 方法所得结果与其它机构结果较为统一。天宁 M4.2 地震 FOCMEC 方法与 CAP 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基本一致。 通过研究发现 CAP 方法对台站分布要求不高,但需要地震震级较大,波形信噪比高,震相拟合度较好;FOCMEC 方法对地震震级要求不高,但需要震中位置被台站包围较好,且震中附近台站密度较高,P 波初动清晰。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液体硅橡胶(Liquid Silicone Rubber,LSR)已经在外绝缘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对其耐老化性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地区使用时,高温、高湿环境更容易导致液体硅橡胶的老化。在许多地区都观察到了电流、电压互感器的液体硅橡胶绝缘外套的龟裂、老化现象,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了影响。本文设计并实施了在光照、高温、高湿、电晕等老化因素作用下的液体硅橡胶人工老化试验,并对老化试验后的样品进行了硬度、力学性能、憎水性、光泽度以及SEM、FTIR等微观性能试验和分析。认为在光照作用下,高温、高湿环境对液体硅橡胶具有加速老化作用,表现为硬度上升、憎水性下降、光泽度下降,并且在表面出现细微裂纹。  相似文献   
80.
自救方法     
<正>①树立信心:如果地震时不幸被埋压,一定要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②改善环境:如果可能,要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