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09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495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1.
低温污水前置强化混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龙  任宇霞  张忠民 《环境科学》2018,39(5):2239-2248
研究低温对强化混凝过程的影响,合成新型复合混凝剂(Synth A),利用膜分离分级、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紫外差异分析等技术研究常温、低温(2~5℃)条件下强化混凝对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有机氮等的去除特征及其对后续生物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氯化铝(AlCl_3)、聚合氯化铝(PACl)和Synth A混凝后浊度去除率和颗粒态COD、N去除率,胶态COD、N去除率高度相关;与相应溶解态指标关系不明确.混凝对溶解性有机物荧光响应值的去除率远高于溶解态COD的去除率.溶解性有机氮(DON)是除颗粒氮(PN)和胶态氮(CN)外,前置混凝分离去除总氮(TN)的主要部分.低温对强化混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温抑制上述3种混凝对浊度和COD去除,且抑制程度依次为AlCl_3PAClSynth A;低温对颗粒态、胶态和溶解态COD、N的混凝去除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对颗粒态和胶态COD、N的负面影响较大.低温原水溶解性有机物荧光响应值较常温原水大幅度升高.低温混凝对荧光响应值及紫外差异吸收的影响较常温更为显著.低温条件下,Synth A对TN、DN及DON的去除率较常温略有提高,保持了对PN和CN的去除能力,投量为30 mg·L-1以上时,DON去除率约为28.5%~41.7%,而常温仅为17%~31.4%.采用前置混凝分离去除大量COD和一定量的TN,能大幅减少曝气池停留时间,稳定TN控制效果.因而冬季采用Synth A等低温适应性强的混凝剂强化前置混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化效率降低,缓解脱氮压力,稳定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12.
饮用水中的磷及其在常规处理工艺中的去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某市某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中磷的存在形式、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 (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中的磷主要以非溶解性形式存在 ,溶解性总磷酸盐约占总磷 30 % ;溶解性正磷酸盐只在个别月份检出 ,且浓度很低 ;②水源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浓度一般高于溶解性总磷酸盐浓度 ,说明微生物也可以利用非溶解性磷 ;③出厂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较水源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升高 ,说明其去除较非溶解性的磷困难 ;④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和微生物可利用磷去除效果较好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6 6 %和 6 9% ,混凝沉淀单元和过滤单元对总磷去除效果均较好 .强化混凝工艺 ,降低出厂水中的MAP ,有可能保证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513.
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对土壤重金属吸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垃圾渗滤液主要组分为重金属和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DOM). 选取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褐土,通过不同pH(5~9)和温度 (15,25和35 ℃)下的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DOM对Cu, Cd, Pb和Zn 4种重金属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DOM对Cu和Cd在土壤中的吸附促进作用较明显,对Pb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对Zn的吸附影响不明显;改变pH,DOM对4种重金属在褐土中的吸附也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吸附平衡后土壤溶液pH变化差异明显;25 ℃下Cu在土壤中的吸附量高于15和35 ℃条件下;有DOM时,Cd, Zn和Pb在土壤中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14.
膜生物反应器中贫营养条件下SMP的产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为考察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在贫营养条件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产出规律和特性,为优化MBR反应器的运行、延缓膜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对天津大学游泳馆MBR系统中的污泥混合液进行贫营养实验。研究表明贫营养条件下SMP产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EPS溶解产生SMP阶段和死亡细胞胞内物质溶出产生SMP阶段。伴随营养物质的匮乏,SMP中大分子物质所占比例显著增加,从第3天的20.2%(占TOC总量的比例),到第8天上升为39.2%,从而会加剧膜污染,并且不同阶段产生的SMP都可以刺激微生物提高对基质的降解速率,SMP浓度与污泥的比好氧速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15.
三峡库区城镇化影响下河流DOM光谱特征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陈昭宇  李思悦 《环境科学》2021,42(1):195-203
三峡库区城镇化进程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成和输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取三峡库区高城镇化河流桃花溪和低城镇化河流普里河,于春季(4 月)和夏季(8 月)采集水样,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DOM的季节变化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桃花溪和普里河的...  相似文献   
516.
黄河三角洲区土壤活性氮对盐分含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盐分影响氮素的循环过程,而活性氮组分的变化是表征氮素循环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渍化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设置4个NaCl盐分梯度(S1:0.1%;S2:0.5%;S3:0.9%;S4:1.3%),同时添加不同底物(CK:不添加底物;N:添加氯化铵;C:添加葡萄糖;C+N:添加葡萄糖+氯化铵),研究土壤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溶解性总氮(TS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对盐分的响应.结果表明,在45 d的培养期内,CK、N处理低盐(S1、S2)土壤NO-3-N含量明显高于高盐(S3、S4),且N处理低盐与高盐的差异更明显.与CK相比,添加N明显提高低盐土壤NO-3-N含量,添加C、C+N明显降低土壤NO-3-N,且整个培养期内4个盐分无明显差异.土壤NH+4-N表现为高盐(S3、S4)明显高于低盐(S1、S2).与CK相比,N、C+N处理可明显提高高盐(S3、S4)土壤NH+4-N含量.土壤MBN表现为低盐高于高盐,N处理尽管提高了低盐土壤TSN含量,但并不能提高MBN,而C、C+N处理可明显提高MBN,且低盐土壤提高的幅度(89.9%~130.9%)明显高于高盐(36.9%~79.5%).研究表明土壤盐分影响土壤氮素的转化,高浓度的土壤盐分不利于土壤无机氮的转化及微生物对氮素的吸收,而碳源的添加可削弱盐分的影响,且提高盐碱化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因此在盐碱化土壤中增施有机物质是提高氮素转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17.
为了探究在再生水回补城市河流的条件下河流N2O的微生物产生过程及其空间变化特征,以深圳市西乡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水中c(溶解性N2O)、c(NH4+-N)、c(NO3--N)、δ15Nbulk-N2O、δ18O-N2O、同位素异位体位嗜值(site preference,SP)及其他环境因子,并基于端元混合模型和同位素分馏模型定量计算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对河水中N2O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①随着流速降低,西乡河河水从上游的好氧环境逐渐发育成中下游的厌氧环境.②再生水进入西乡河后河水c(溶解性N2O)从1.36 μmol/L沿程降至0.19 μmol/L;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c(溶解性N2O)的主要因素为ρ(DO)(R2=0.800,P < 0.01)和c(CH4)(R2=-0.736,P < 0.01).③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对河水中N2O贡献率分别为14.36%~80.53%和19.47%~85.64%;N2O的来源在好氧河段中以硝化作用为主,在厌氧河段则以反硝化作用为主;N2O还原成N2的比例与ρ(DO)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2=-0.782,P < 0.01).研究显示,再生水回补城市河流引入了较高质量浓度的N2O和NO3--N,而河道的厌氧环境促进河水中N2O还原成N2,下游河流成为N2O的汇.   相似文献   
518.
典型岩溶水系统中溶解性有机质的运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昕  邹胜章  夏日元  许丹丹  姚敏 《环境科学》2014,35(5):1766-1772
西南岩溶水系统中有机质和养分有独特的产生、分解和保存方式,了解有机质与养分循环耦合机制是恢复和优化调控这些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的科学基础.以桂林寨底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过程中DOM的性质和行为变化进行示踪分析,为深刻认识岩溶地下水DOM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共检验出3种DOM荧光组分,其中C1、C2为陆源输入的类腐殖质荧光有机物,C3则为内源类蛋白酪氨酸荧光有机物.DOM荧光组分以陆源类腐殖质荧光组分为主,反映了夏季丰水期外源输入对地下水系统DOM的重要贡献.与传统理化指标相比,岩溶地下水系统的DOM空间变化更加明显,也更能反映出地下水系统的细微变化.传统的理化指标主要反映地下河系统的区域特征,而DOM荧光组分则更多地反映了采样点的类型差异.  相似文献   
519.
渗滤液中DOM的表征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提取和分离了填埋场和焚烧厂渗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质,采用官能团滴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官能团滴定实验表明,渗滤液中总酸度和羧基官能团含量分别为:HyI>FA>HA和FA>HA>HyI,填埋场中各组分含量均小于焚烧厂中的相应组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填埋场渗滤液中各组分的芳香化程度均远大于焚烧厂中的相应组分,腐殖质的腐殖化程度依次为:C-HA>L-HA>I-HA和 L-FA>I-FA;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相同来源垃圾渗滤液的腐殖质在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组成方面较为相似,L-HA比L-FA含有更多芳环结构,L-FA中含有更多酸性基团;元素分析表明,渗滤液腐殖质中N元素含量远高于其它环境腐殖质,并发现填埋场渗滤液中腐殖质的芳香化程度大于焚烧厂.  相似文献   
520.
5种典型有机磷酸酯在水-土壤界面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靖  杨志豪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19,40(10):4604-4610
本研究通过模拟5种典型有机磷酸酯(OPEs)在水-土壤界面吸附过程,建立了3种土壤对OPEs的等温吸附方程,并探讨了不同的温度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OPEs单体均能在吸附进行12 h后达到吸附平衡; 5种单体均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决定系数R2范围为0. 963~0. 995;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构相似单体的平衡分配系数(Kd)值具有显著相关性(P 0. 05),说明表明除了理化性质,分子结构也是影响Kd值的因素之一.温度和DOC对吸附影响的研究表明,温度对本研究中的5种单体的Kd值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温度升高,Kd值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磷酸三(2-丁氧基乙基)酯(TBEP)和磷酸三(1,3-二氯-1-丙基)酯(TDCP)的Kd值是受DOC影响最为显著的两类单体,均表现出先迅速降低然后再升高的趋势,而其他几种OPEs单体的Kd值随着DOC的增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增高或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